澳洲最慘野火季 30億動物受影響

王安棣2020年7月29日
台灣醒報
澳洲從去年末到今年初的經歷的野火季,對當地生態衝擊甚鉅。(photo by Bruce Detorres via Flickr, used under CC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王安棣綜合報導】「這是當代歷史上,最嚴重的野火災難之一。」從去年末到今年初,澳洲逾11萬平方公里的灌木與森林受到野火肆虐,一份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委託進行的研究估計,這段期間有近30億動物被迫遷或是死亡。參與研究的專家呼籲,唯有減少碳排放,限制全球氣溫的上升,才能避免悲劇持續發生。

野生爬蟲類衝擊最大
德國之聲》的報導指出,這份由多位當地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的報告揭露,橫跨近兩年的野火季,使得當地1.43億哺乳類、1.8億鳥類、5100萬蛙類以及25億的爬蟲類受影響。雖然並非所有動物都死於大火,但報告共同作者狄克曼指出,剩餘存活下來的動物「大概也不會多好,」因為它們失去了食物來源、原生棲息地及躲避掠食者的遮蔽物。
根據《衛報》的報導,這個研究結果就算對學者來說,也是十分震驚,狄克曼表示,「這個數字(30億動物)大到難以理解,這幾乎是地球上一半的人口數了。」他也表示,這個研究顯示出大火對澳洲生態多樣性的傷害多大,也顯示人們需要處理氣候危機,以及停止清出土地以作農業或是開發使用。

專家呼籲減少碳排放
早在1980年代末期,澳洲的科學家便不斷警示,若將更多溫室氣體排入大氣層,會增加森林大火的風險。今年3月的一份分析指出,出現會造成澳洲野火的乾旱情況的風險,自1900年至今已成長了超過4倍,且若全球氣溫上升超過前工業化時期達2度,機率將增加8倍。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物種保護專家科恩克表示,駭人的森林大火有可能經常發生,「澳洲的破紀錄大火有可能成為新常態,如果我們無法控制全球氣溫上升幅度在攝氏1.5度以內的話,這將僅僅是一個對未來的短暫體驗。」

拉美新冠肺炎確診數超越美加 成全球最嚴重疫區

 
路透社截至今天的統計,拉丁美洲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數,首度超越美國和加拿大的合計確診數,成為全球最嚴重疫情災區。

根據各國政府提供的數據,拉丁美洲目前累計有432萬7160起確診病例,美國和加拿大則有430萬8495例。

確診病例數迅速攀升的拉丁美洲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地區,約占全球總確診數的26.83%。根據路透社統計,全球確診數已超過1610萬人。
美國目前仍是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累計確診數超過420萬例,其中約有14萬6000人病歿。全球疫情第2慘重國家是巴西,累計確診數約240萬例,其中約有8萬7000人不治。

拉美國家墨西哥、秘魯和智利,也在確診數最多的前10個國家行列中。
公衛專家指出,幾乎可以肯定各國官方數據低報了確診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尤其是在檢測量能有限的國家。

長江、淮河洪災失控? 上萬解放軍、武警、民兵緊急出動

中國長江流域暴雨不斷,淮河流域指標性的安徽王家壩20日開閘洩洪,當地低漥區近20萬人的家財全部泡水,官方卻稱受災民眾是「犧牲小我,顧大局」。(圖擷取自中國天氣網網頁)
中國長江流域暴雨不斷,淮河流域指標性的安徽王家壩20日開閘洩洪,當地低漥區近20萬人的家財全部泡水,官方卻稱受災民眾是「犧牲小我,顧大局」。(圖擷取自中國天氣網網頁)
2020-07-27 22:36:4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長江流域暴雨不斷,淮河流域指標性的安徽王家壩20日開閘洩洪,當地低漥區近20萬人的家財全部泡水,官方卻稱受災民眾是「犧牲小我,顧大局」;《人民日報》對此報導「長江、淮河告急!安徽民兵緊急出列」;《新華社》更指出,「3.3萬餘名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並肩戰鬥在安徽抗洪一線」。
阜南縣委宣傳部指出,王家壩20日閘開啟後,洪水進入阜南縣境內的行蓄洪區,目前已轉移2017人,暫無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情況正在統計。中媒報導,當地不少農民種植的作物全被洪水淹沒,養殖戶在池塘養殖的魚蝦也都被洪水沖走,來不及搶收,「好多人都貸了款,水一來全沒了」,未料阜南縣委宣傳卻說,王家壩民眾再次犧牲小我,換得周遭1億多人口的安全。
《人民日報》24日報導,數百名當地民兵與群眾在王家壩閘口、防洪大壩等地段巡險加固,保衛家園。安徽省軍區組織60餘名退伍軍人,和共產黨員民兵突擊隊,與數十名村民一起,在長約千餘米的淮河大堤上巡邏、搶險、加固大壩,驚險畫面也透過官網照片曝光。
另外,《新華社》則指出,安徽地區26日降下暴雨,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形勢嚴峻。為打贏長江、淮河、巢湖搶險救災攻堅戰、持久戰,3.3萬多名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並肩戰鬥在安徽抗洪一線,加固堤壩、封堵管涌、處置隱患,全力以赴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報導指出,截至25日18時,安徽方向抗洪一線的解放軍、武警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已累計搬運物資1718噸,封堵管涌和泡泉1891個,填裝沙袋715萬餘個,加固堤壩80公里,搶修道路60公里。
由於長江上游三峽水庫最高進水量預計在明(28日)達到每秒6萬立方公尺左右的驚人水量,中國官方下令,全面洩洪以保洪峰過境,三峽大壩洩洪量要「精細調度」,另包括淮河、太湖等流域都要加強洩洪,下游民眾都要注意防範洪災侵襲。

德州疫情未止再受颶風襲擊 美墨圍牆被強風倒塌

美國德州武漢肺炎疫情未緩,週末再受颶風侵襲。(美聯社)
2020-07-27 13:21:4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德州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未緩,週末再受颶風肆虐,26日受暴雨襲擊,部分地區電力中斷,美墨邊境圍牆也被颶風的強風吹倒。
綜合外媒報導,今年第一個颶風漢娜(Hannah)25日登陸位於墨西哥灣的帕德里島(Padre Island),接著在德州以東的凱內迪郡(Kenedy County)登陸。美國國家氣象局(The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表示,颶風帶來的降雨超過300毫米,溪流、河水暴漲,洪水淹沒德州南部的道路。
國家颶風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指出,目前颶風漢娜已降為熱帶低氣壓,儘管颶風漢娜強度減弱,颶風可能在德州南部的偏遠地區帶來450毫米的降雨,最高風速約為每小時56公里。據報導,美墨圍牆也被強風吹倒。國家颶風中心表示,強降雨將使溪流、河水持續上漲,仍可能造成威脅生命的洪水。
州長艾波特(Greg Abbott)表示,在武漢肺炎疫情下,颶風讓德州的情勢變得更加複雜且嚴峻。據報導,颶風漢娜導致德州南部的部分地區電力中斷,街道被洪水淹沒,洪災嚴重但德州或墨西哥未傳出民眾死亡或重傷的消息。

氣候變遷與移民

2018/1/9羅拉
氣候變化給世界上最脆弱人群帶來更多危害,這是在2017年氣候機會峰會上發出的呼聲。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導致人們被迫遷離,被迫成為氣候移民。現在的情況是隨着氣候變化,那些氣候移民不斷增多。那麼氣候變遷到底與移民關係如何?特別是自然災害增加到底如何影響移民呢?
摩洛哥氣候機會峰會


氣候機會峰會(Climate Chance)2017年9月11日至13日在摩洛哥的阿加迪爾舉行第二次峰會。來自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專家代表和將近5千人參與。大家討論氣候變遷與移民,或者氣候難民等問題。摩洛哥移民負責人Ana Fonseca對法廣表示,有研究顯示,氣候變遷導致移民。特別是最近幾年氣候移民問題越來越嚴重,問題如此嚴重讓人無法忽略。在不同的氣候造成的自然災難中,如乾旱和暴雨造成不同氣候移民。
Agadir人權協會的沙伊夫(Charef)認為最近幾十年氣候難民問題越來越嚴重。他表示整體來說每年大約有2億4千萬氣候移民,大約佔全球人數的30%。他說北非以前大約每10年出現一次嚴重乾旱情況,現在幾乎每年都出現嚴重乾旱災情,顯示氣候變壞速度加快。
氣候變化造成更多移民
另外,新西蘭研究人員奧塔格大學的Dennis Wesselbaum博士和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生學生Amelia Aburn的共同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工作收入和政治自由,氣候變化逐漸現在成為了影響人們移民的更大因素。
他們分析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16個國家的移民情況,包括移民目的地國家和198個移民來源國之間的35年移民數據。 研究顯示,傳統的移民因素研究主要聚焦於薪酬差距和移民成本等經濟因素,只有最近的研究才將氣候方面的因素加入移民驅動因素範疇中。
而且兩位研究人員對廣闊範圍內氣候的長期影響和更迭變化進行了仔細研究,他們研究結果顯示,氣候變化歸為了影響人們移民的一項重大因素,而且,氣候變化是比工作收入和政治自由更重要的移民驅動因素。
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很有可能會造成水短缺問題,並且影響食物生產,損害人類身體健康。
兩位研究人員收集了1980年至2014年間每個國家的重大天氣事件、溫度以及移民信息,製作出了移民流向模型,從而確認氣候變遷史影響人們移民的重要因素。 具體地說,風暴、洪水、熱浪和乾旱天氣都對人們移民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其中,氣溫上升對移民的影響尤其明顯。就是,人們大多是因為氣候變化造成負面影響而移民。 特別是貧困地區的人們更是受到氣候變遷的威脅。而且研究結果顯示,氣溫上升後,移民活動在四年內會減少,但是之後10年會增加。
針對本次研究,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結果也是為政策制定者們作出了提示,因為相應政策的制定很關鍵,可以限制這類氣候變化對移民來源國的影響。
氣候移民問題現在已經成為是需要各國家加強討論的全球問題。而且發達國家和存在風險的國家都需要進一步規畫並制定政策,面對更多氣候移民湧入的問題。
全球氣候變化會給人類帶來那些後果呢?
賈雷德·戴蒙德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他著書《為什麼有的國家富裕,有的國家貧窮》,分析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後果。
戴蒙德認為,到目前為止,大家都聽說過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許多人認為他們明白污染帶來氣候變化原因之一。全球氣候變化的確是一個重要,而且複雜,一些問題不容易理解,而且也存在一些誤解的問題。它不只是個單一的問題,而是一組相互關聯並且引起人們極大關注的問題。這些氣候問題具有物理的、生物的以及社會等因素,並且會產生很大的社會後果。在未來的十年內,全球氣候變化是塑造我們所有人生活最為強大的力量之一。全球氣候變化涉及複雜的因果鏈,因此,戴蒙德希望通過他的研究給大家做一個簡短的介紹,以便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氣候與移民等相互聯繫的問題。
戴蒙德認為用“氣候變化”比用“氣候變暖”更為合適。他認為全球平均變暖趨勢帶來的後果,主要有四個方面。對於世界各地的許多人來說首先,也是,最為明顯的一點是:旱災。例如,2016年是洛杉磯這座城市自19世紀開始有天氣記錄歷史以來最乾旱的一年。乾旱對於農業有害。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是北美洲、地中海地區和中東地區、非洲、澳大利亞的南澳農作物種植區,以及喜馬拉雅山脈。
全 球平均變暖趨勢帶來的第二個後果是,地球上的糧食產量在降低。就是土地溫度上升導致糧食產量下降,也是另外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因為世界人口數量處於持續增長的過程。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人口數量預計增長50%,並且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在持續提高。這樣,世界範圍的食品消費也隨之增長。這的確是很糟糕的事情,因為眼下,人類已經出現了食品短缺的問題,數十億人目前仍處於吃不飽的狀態。
全球平均變暖趨 勢帶來的第三個後果是,攜帶熱帶疾病的昆蟲正在進入溫帶地區。到目前為止,一些由此產生的疾病問題有:新近到達意大利和法國的熱帶奇昆古亞熱,新近在美國傳播的登革熱和擴散的蜱媒病,以及在世界蔓延開來的瘧疾和病毒性腦炎。
關於全球平均變暖趨勢帶來的後果,最後一點是海平面的上升。保守估計,本世紀 平均海平面上升預期為1米。但是,以前曾經有過海平面上升2米的情況。當下主要的不確定性涉及南極洲大冰原和格陵蘭島的冰蓋是否會坍塌。即便海平面平均 上升只有1米,加上暴風雨和海潮等其他因素,世界各地許多人口稠密地區將都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如美國東部沿海的一些地方以及孟加拉國的低地地區。
氣候變化對於人類社會正在產生的影響當中是否存在有利的影響。的確,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有一些有利的影響,比如在地球的最北部,隨着北極海冰的融化,有望在地球北端開通無冰船運航道;在西伯利亞、加拿大和其他一些地區,小麥產量有可能增加。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世界不同地區農業生產率的預期變化?世界不同地區疾病的預期變化。而且如何養活在本世紀末地球上預期達到的90億人口,而我們現在為現有的70 億人口提供充足的食品已經出現困難,導致氣候移民增多。另外,如何鼓勵民眾減少消費,減少生育數量;如何應對可能日益加劇的氣候變化,以及持續上升的海平面;在減少能量消耗以及從化石燃料轉換為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源的前提下,如何維持生活水平。這都是各個政府需要面對的問題。
有一點可以確定,氣候變化 是人類活動所致,因此,人類社會能夠通過減少這些人類活動來減緩氣候變化。

杜特蒂:中國南海勢力太強 無法透過武力解決

菲律賓總統今天(27日)表示,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他只能透過外交手段解決,否則就只能與中國開戰,但菲律賓並沒有足夠的軍力抗衡。
路透報導,根據常設仲裁法院(Permanent Court of Arbitration)2016年做出的裁決,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中國對南海自然資源不享有基於「九段線」的歷史性權利。仲裁庭還認定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陸「給環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並要求中國政府停止在南海的「活動」。

不過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在他的年度國情咨文上,為政府不實行南海仲裁案內容辯護。

杜特蒂指出,中國在南海所掌握的領域,菲律賓在軍事上無法構成挑戰,強調「我們不能與對方開戰」。(國際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美罕見強硬反對陸聲索南海主權| 國際焦點| 全球| 聯合新聞網

振興老城區 桃園區景福宮廟埕辦市集

博愛商圈為桃園區的老城區,是許多在地人的共同記憶。 (記者謝武雄攝)
博愛商圈為桃園區的老城區,是許多在地人的共同記憶。 (記者謝武雄攝)
2020-07-26 05:30:00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桃園區博愛商圈早期有「桃園西門町」美譽,後因都市轉型發展而沒落,博愛特區文創商業發展協會昨、今兩天在景福宮廣場舉辦「古城新樂園-生活創意市集」,讓民眾重新認識商圈並振興商機;市長鄭文燦表示,隨著鐵路地下化、捷運綠線G08永和市場站聯開案等開發,博愛商圈老城區將透過都更重現桃園新都心。
生活創意市集有10多家博愛商圈特色商家響應設攤,包含美食、童玩、美妝、按摩等,吸引鄉親、遊客消費,今天活動時間仍為上午10點至晚間6點;協會理事長張得均指出,80年代景福宮周遭被稱為「桃園西門町」,小吃店、流行服飾與物品、金飾、手工西裝與旗袍、看電影等,充滿在地人生活回憶,透過商圈各項活動,希望重拾桃園人對老城區的印象。
鄭文燦昨還前往桃園區原住民族集會所,出席「桃原新妝‧菱距離聯名商品發表暨原物市集開跑」宣傳活動,他說,「桃原基會×雅婕有限公司」共同聯名開發原民風運動商品,是由駐點於大溪原民會館、具阿美族身分的設計師林惠美設計,系列商品會在「菱距離購物商城」網站販售,並於全台愛買DM曝光,在愛買桃園店及板橋南雅店實體通路販售。
市府原住民族行政局局長林日龍表示,「原物市集」邀請桃原十大伴手禮商家設攤,還有原民舞團及歌手演出,昨起每週六、日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在桃園區原住民族集會所廣場舉行。

長江下游防洪壩被挖空開餐廳 老闆爆:壩體滲水、餐廳漏水

2020-07-2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長江汛情吃緊,下游支流秦淮河的水位居高不下,其流域部份地區水已漫出河堤。竟然出現防洪大壩遭到挖空開了多間高檔餐廳、酒吧一事,嚴重危害安全,而據追蹤,一家餐廳老闆自爆,防洪壩體已經滲水嚴重,致他的餐廳老是漏水,為了安全,他已經關閉餐廳不營業了。
中國秦淮河防洪壩體遭挖空開多家餐廳酒吧,目前當地餐廳都已關閉停止營業。(圖擷取自網路)
中國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被民眾投訴秦淮河楊家圩大堤內部被挖空,興建了多間高檔餐廳或酒吧,不僅涉嫌違反多項水利法規,且嚴重危害大堤安全,南京當局已證實此事,並表示將依規拆除,嚴肅追責。
進一步追蹤,涉事餐廳、酒吧絕大部分都是興建在壩體中間,有的甚至深入壩體10多公尺,等於挖空壩體,在事件曝光後,這些餐廳、酒吧都急著停業、拆除以避風頭。
不過,據一位在該地租店長達6年的一位酒吧老闆表示,租金是逐年遞增,最近已達到年租約50萬人民幣(約210萬台幣),且「壩體內經常滲水」,最近還被水淹,漏水漏的一塌糊塗,無法經營了。

日月光攜手中興大學 保育食蛇龜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日月光集團自2016年起持續贊助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齊為食蛇龜發聲,中興大學鄭任鈞近日接受電訪,再談到雙方合作保育食蛇龜的契機與過程,同時感謝日月光提供穩定且長期的資金,讓中興大學團隊能無後顧之憂地培育食蛇龜。
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領導者吳聲海教授,自2006年起以自掏腰包保育食蛇龜,受林務局委託,於中興大學設立食蛇龜收容中心,直到2013年,中興大學共收容了2000隻以上的食蛇龜,約在2015、2016年,吳聲海教授經朋友介紹認識日月光集團,保育計畫開始獲得日月光集團資助。
然吳聲海教授去年因病不幸去世,保育團隊深感悲傷,接手吳聲海教授工作不到一年的鄭任鈞教授表示,吳教授對食蛇龜的保育精神一直讓他很欽佩,儘管現在有企業的幫助,復育食蛇龜保育計畫依然不好做,可想而知埋首保育食蛇龜計畫將近15年的吳聲海教授,投入多大的心力在裡頭。
談到保育計畫中遭遇的困難,鄭任鈞表示,屏除原本的人力、物力不足問題,收容中心曾在2013年發生過食蛇龜遭竊事件,2000多隻食蛇龜被偷了一半,僅剩下1000多隻,此事也遭外界抨擊沒資金裝監視器,讓團隊面臨巨大壓力。
興大食蛇龜保育團隊與日月光集團合作以來,共野放了311隻食蛇龜。(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提供)興大食蛇龜保育團隊與日月光集團合作以來,共野放了311隻食蛇龜。(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提供)
此外,盜獵人士猖狂,就算被抓到了,罰款也很輕,儘管保育團隊一直以來皆無公開野放地點,但盜獵人士總有辦法知道食蛇龜的野放地點,這也讓團隊重新思考野放計畫,如吳聲海教授在2014年時將200多隻食蛇龜野放到屏東滿州的小圓山,幾個月後發現僅剩下60幾隻,一年後更只剩下1隻。
對於目前如何保育食蛇龜,中興大學保育團隊提出「致力向社會大眾推廣保育食蛇龜觀念」、「與在地社區做結合」,希望藉由在地社區的力量,幫助保育團隊共同注意盜獵者並達到環境友善的理想。
中興大學也藉由專業課程,讓學生與保育計畫接軌,到野外實際教導並學習食蛇龜的生態環境,同時訓練學生能以自己的話語,倡導民眾推廣食蛇龜保育計畫。
鄭任鈞指出,自從跟日月光集團合作以來,共野放了311隻食蛇龜,當中包含成功在興大收容中心復育的小食蛇龜,可見興大食蛇龜保育團隊成功建立了食蛇龜的繁殖方法,且改與在地社區合作的野放計畫,成效也比以往來得好。
此外,除了在食蛇龜體內植入晶片外,興大團隊也有選幾隻食蛇龜放置無線電發報器,追蹤食蛇龜的位置、環境喜好等資料,並將其建檔保存。
興大團隊選追蹤到食蛇龜位置並量測體溫,同時記錄食蛇龜對於環境的喜好和適應程度。(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提供)興大團隊選追蹤到食蛇龜位置並量測身體長度,記錄食蛇龜的成長情形。(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提供)
至於未來針對食蛇龜保育的重要目標,鄭任鈞表示,其實各社區收容中心的收容數量相當有限,所以野放到森林是件非常急迫性的事,與社區做結合主要也是希望能透過食蛇龜的復育,從友善環境達到友善自然,也能幫助社區發展環境觀光,達到相輔相成的效益,因此來自政府的支持也很重要。
鄭任鈞希望能將民間企業的力量與政府支持更有效結合,繼續支持食蛇龜培育計畫,朝國際期刊的研究發表,讓更多人看見食蛇龜保育的現況。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的導入,是吳聲海教授時期就開始在推動的事情,但由於吳教授意外驟逝,計畫目前展緩。
目前接手興大吳聲海教授工作不到一年的鄭任鈞教授(圖)表示,吳教授對於食蛇龜的愛與能量一直讓他很敬佩,希望繼續傳遞下去。(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提供)

軍情動態》伊朗向美示威 荷莫茲海峽部署仿航艦靶船

2020-07-2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在伊朗與美國情勢緊張之際,伊朗近日在全球貿易的戰略區域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部署一艘模擬航艦的船隻,雖伊朗當局對此沒有任何回應,外界認為這是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用來實彈演習的靶船,藉以向美國示威。
伊朗與美國情勢緊張之際,伊朗近日在全球貿易的戰略區域荷莫茲海峽放置一艘模擬航艦的船隻,雖伊朗當局對此沒有任何回應,外界認為這是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衛隊用來實彈演習的靶船,藉以向美國示威。(路透)
根據《美聯社》報導,美商衛星公司馬薩爾科技(Maxar Technologies)在今(27日)公布1張26日拍攝的衛星照片,影像顯示有艘拖船從伊朗的港口城市阿巴斯港(Bandar Abbas)將這艘仿航艦的靶船拖入海峽後,另一艘伊朗的快艇隨後跟入。
根據馬薩爾科技所拍的衛星照顯示,這艘仿航艦的靶船長約200公尺、寬約50公尺,而甲板上還設置16架飛機模型,這艘模型與伊朗在2015年的「第9位大先知」(Great Prophet 9)實彈演習所用的假航艦很像;當時伊朗用廢棄油輪改裝成航艦靶船,先是出動上百艘快艇用機槍、火箭與飛彈發動攻擊後,最後再用陸基飛彈徹底擊沉航艦靶船。
荷莫茲海峽是全球的經濟命脈之一,世界3分之1的液化天然氣與20%的石油通過海峽對外運輸,國際貿易重要的戰略要地,而美國海軍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號」(CVN-68)打擊群已在7月24日抵達中東地區,目前不確定是否已通過荷莫茲海峽;據推測,很可能是伊朗為針對美軍戰機F15在敘利亞上空攔截伊朗的航空公司「馬漢航空」班機的行為,所做出的不滿反應。

伊朗與西亞世界》埃及—蘇丹問題與英國

2020-07-23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1789年法軍佔領埃及,在埃及與蘇丹造成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即使埃及與蘇丹的界線在1899年後並未改變,但兩者的衝突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依然很激烈。這不是埃蘇自己想陷入的問題,而是帝國主義者所造成的禍患。
埃及(Egypt)與蘇丹(Sudan)的邊界劃分,如同西亞的阿拉伯地區,都與歐洲帝國主義在非西方世界橫行霸道有關。這一切要從法國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在1798年攻入埃及之後開始說起,法國的目的是為了從埃及殺入印度,破壞英國在亞洲海域的優勢。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君主派遣將軍穆罕默德阿里(Mohammad 'Ali)前往埃及,在與英軍的合作下,法軍在兩年後遭到驅離。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的勢力逐漸穩固,甚至於1821年往南拓展到蘇丹地區。
蘇丹做為伊斯蘭文明圈的一份子已有段時間,16世紀鄂圖曼勢力從北方的安納托利亞(Anatolia)進入埃及,但鄂圖曼其實對蘇丹並沒有有效管轄,一直到穆罕默德阿里之後才算建立管理制度,他也試圖統治整個尼羅河(Nile River)上游。穆罕默德做為埃及首位君主,只是鄂圖曼不承認,隨後穆罕默德阿里與鄂圖曼政府交惡。到了第三任埃及君主伊斯馬儀(Ismail)時期,埃及大致上所掌控的蘇丹,往南抵達亞伯湖與維多利亞湖(Lake of Albert and Lake of Victoria),往東則是抵達紅海(Red Sea)海岸以及亞丁灣(Gulf of Aden)。
然而,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啟用之後,英國從中取得的利益越來越高,也越能控制埃及的經濟。逐漸地,埃及軍官反英的勢力壯大,其中以阿拉比(Ahmed ‘Urabi)最具影響力,伊斯馬儀雖不認同但也沒有能力壓制阿拉比,最後導致英軍在1882年佔領了埃及。英國雖主張自己只是做為埃及的保護國,但無論怎麼說,這就是侵佔他人土地,其目的就是為了掌握蘇伊士運河帶來的商機與政治優勢,做為埃及的保護國只是為了保護英國自身的利益。結果,這連帶引起了蘇丹地區的抵抗運動。宗教人士穆罕默德阿賀馬德(Mohammad Ahmed)以救世主(Mahdi)的名義領導運動,竟讓英國與埃及軍隊難以招架。雖然他於1885年去世,但其代理人建立了馬赫迪國(Mahdist State)。
艾邁德‧阿拉比。(圖:維基共享)
埃及政府曾向英國表示蘇丹的重要性,「尼羅河就是埃及的生命,而尼羅河就等於蘇丹。」尼羅河上游在蘇丹境內,若蘇丹有朝一日脫離埃及,可能會造成埃及水源使用的問題。換句話說,失去蘇丹就讓埃及失去優勢,蘇丹形同埃及「不可分割的領土」。在埃及仍與馬赫迪國對抗之際,英國當然擔憂埃及有可能把蘇丹「整碗捧去」,與此同時,英國還面臨法國與義大利在東非(East Africa)的勢力爭奪,於是掌握蘇丹便成了英國必須達到的目標。
由於埃及對抗蘇丹並沒有絕對優勢,英國便成了相當重要的支持來源。1899年1月,英埃簽訂《共同管制協議》(Condominium Agreement),條文中除了談及蘇丹應設有總督,由英國推薦、再由埃及任命,另提到埃及與蘇丹之間以北緯22度為界,原因之一是這為埃及與蘇丹先前勢力衝突後大致的分界線。從《共同管制協議》可看到整個19世紀蘇丹局勢的發展脈絡。埃及與英國都不願失去蘇丹,這就像打開了埃及與英國對蘇丹地區控制的潘朵拉盒子。埃及即使已受英國控制,但仍想要保住既有權益,而英國卻有不能丟掉帝國主義優勢的壓力。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埃及境內反對英國的民族主義勢力更加強盛,尤其1918年美國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提倡的「民族自決」(self-determination),讓埃及的民族主義者更抱持獨立的希望。然而,埃及民族主義者組織代表團欲參與1919年戰後的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卻遭到英國阻攔,這引起更大規模的抗爭運動。埃及輿論一再要求英國人離開蘇丹,依然維持過去埃及不能沒有蘇丹的主張。這讓英國感到情勢危急,只好無奈地在1922年終止對埃及的保護權力,埃及立即宣布獨立。
埃及與蘇丹之間以北緯22度為界,原因之一是這為埃及與蘇丹先前勢力衝突後大致的分界線。(維基共享)
或許英國預知埃及獨立後可能會主動介入蘇丹事務,遂要求隸屬埃及的軍隊必須立即撤離蘇丹。過去擔任蘇丹總督的英國軍人溫蓋特(Ronald Wingate)曾建議讓蘇丹脫離埃及,主要是考慮到蘇丹境內早有敵對埃及的氣氛,而且英國若能單獨控制蘇丹,反而有助於控制尼羅河上游,等於更具控制埃及的優勢。這也透露出溫蓋特想把埃及的影響力排除在蘇丹之外,以避免後患。當埃及獨立時,英國轉向拉攏蘇丹,希望蘇丹能再次出現上個世紀的救世主運動,以便對抗埃及。而且,這時蘇丹獨立反而對英國有利,主要是考慮到尼羅河流經蘇丹與埃及這廣泛區域所帶來的利益,若能滿足尼羅河上游的蘇丹,等同於強化英國對尼羅河下游埃及的控制。表面上英國接受了埃及獨立,但仍想方設法要壓制埃及。
從巴黎和會回到埃及的代表團立即組織政黨,稱為「華夫德黨」(Wafd Party),領導人札格魯勒(Saad Zagholoul)堅持否定《共同管制協議》,意涵即是埃及要自己擁有蘇丹,且駐紮在蘇丹的埃及軍隊絕對不撤離。當然,蘇丹不可能一如以往由埃及管轄,一再主張「蘇丹是蘇丹人的蘇丹」(The Sudan for the Sudanese)。然而,埃及並沒有在這樣的態勢下失去與英國談判的優勢,尤其華夫德黨在國會取得優勢,強烈的反英聲浪讓英國坐立難安,反而讓英國必須疏遠蘇丹,至1936年華夫德政府與英國簽立新條約時,仍維持《共同管制協議》的有效性,可見埃及難以讓英國影響力消失,英國則是不可能對埃及完全讓步。
這一連串的歷史脈絡看下來,1789年法軍佔領埃及,在埃及與蘇丹造成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即使埃及與蘇丹的界線在1899年後並未改變,但兩者的衝突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依然很激烈。這不是埃蘇自己想陷入的問題,而是帝國主義者所造成的禍患。

兄妹同框!韓戰結束67周年 妹捧「白頭山」紀念手槍、金正恩授予重要將領

今(27)日是韓戰結束、北韓的「祖國解放戰爭勝利日(簽訂停戰協定)」67周年,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26日向朝鮮人民軍的主要將領授予「白頭山」紀念手槍,並前往參戰烈士墓參拜,向人民軍烈士獻花致敬,金正恩的妹妹金與正也出席授槍儀式。
據北韓《勞動新聞》報導,26日下午在北韓勞動黨中央委員會(中央黨部)大樓舉行「白頭山」紀念手槍授予典禮,主要將領獲邀出席,出席官員包括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朴正天次帥、各軍種及軍級單位指揮官、各級武裝力量機關首長、中央軍委執行委員、中央委幹部等。
從發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金正恩的妹妹金與正,也在典禮台上捧持手槍,交由金正恩授予將領,將領們領槍後並與金正恩一起合影,將槍舉至胸前宣誓效忠,金正恩向他們發表談話,他表示,此際親自向人民軍主要指揮幹部授予軍需工業勞動階級新開發生產的手槍,意味勞動黨對他們邁出更大的革命步伐寄以厚望。
其中授予的「白頭山」紀念手槍,為捷克生產的CZ 75B半自動手槍的北韓製仿製品,由本土的兵工廠生產,採用9公釐帕拉貝倫彈配15發彈匣,其餘基本上跟CZ 75手槍相同,除了有禮賓用途以外,還用於出口,也配發給朝鮮人民軍作戰部隊。
日前傳出一名脫北者從南韓逃回北韓邊界城市開城後,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症狀,金正恩25日緊急召開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應急擴大會議,此次又公開露面,有韓媒形容他對軍方核心人物親自授予武器非常罕見,分析指,在朝美磋商停滯不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下,此舉或為了加強內部團結。

蘇丹西部爆發暴力事件 逾120人死傷

(中央社蘇丹首都喀土穆26日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官員今天宣布,蘇丹西達佛州(West Darfur)爆發新一波暴力事件,造成逾60人喪命,另有60人受傷。
獨立了然後呢?3分鐘認識最飢餓國家「南蘇丹」 | Yahoo懶人卡- Yahoo ...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駐喀土穆(Khartoum)人道援助辦公室透過聲明表示:「這是過去一週來所通報一連串安全事件的最新一起,許多村落和房屋被燒毀,市集和商店被打劫,基礎建設遭到破壞。」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聲明指出,達佛境內貝達(Beida)以北村莊馬斯特里(Masteri)昨天發生攻擊事件。
蘇丹總理哈姆杜克(Abdalla Hamdok)今天稍早表示將派遣維安部隊前往衝突嚴重地區,以「保護人民及維持農事季節順遂」。
哈姆杜克發布上述聲明的兩天前,槍手趁當地平民歷經多年後首度返回田地裡務農時大開殺戒,造成至少20名平民遇害,其中包括孩童。(譯者:李佩珊/核稿:陳政一)1090727

蘇格蘭二度獨立公投呼聲再起 強生說NO

儘管對蘇格蘭與英國分道揚鑣的支持明顯升高,但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23日仍拒絕蘇格蘭二度獨立公投的呼聲。
外國人也懂」蘇格蘭公投懶人包-地球圖輯隊帶你看透全世界
蘇格蘭曾在2014年曾舉行獨立公投,結果以55%對45%的結果維持現狀,就連支持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SNP)都同意,那是「一世代一次」的公投。
但在倫敦與愛丁堡因為英國脫歐的緊張、以及在政治與個人歧見的刺激下,這個議題捲土重來。
如今民調顯示,大多數的蘇格蘭人支持獨立、告別雙邊逾3個世紀以來的聯盟關係。
然而,英國保守黨(Conservative)黨魁強生重申,英國國會不會授權蘇格蘭議會再度舉行公投的權力。
強生說,「我們有過一次解散這個聯盟的公投…只在6年前那次」,不論怎麼計算這都還不到一個世代。
他表示,這個聯盟是極為強力的機構,協助他們度過了艱難險阻,人們真正希望的是看到整個國家更為強盛,團結一致,而這正是他們所要去做的事。
英國俗稱武漢肺炎的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已導致逾4.5萬人死亡;加上蘇格蘭首席大臣施特金(Nicola Sturgeon)對疫情更為審慎的處理,激起了這場辯論。
根據現行憲法慣例,蘇格蘭若要二度公投必須取得英國政府同意。施特金已在去年底正式提出請求,讓蘇格蘭合法舉行公投。
但強生已在今年2月致函施特金,正式拒絕蘇格蘭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的請求。
民調機構Panelbase本月稍早指出,創紀錄的54%蘇格蘭人支持獨立。過去6個月的民調平均支持度是51%。
而施特金對疫情的處理更使她的滿意度飆升到60%,遠高於被控未能及早遏制疫情的強生。

台灣豬拚外銷/出口華人市場有優勢 但豬農擔憂這一點

台灣正式脫離口蹄疫疫區後,不少人期待豬肉外銷能讓國內養豬業再創高峰。不過,雲林豬農認為,目前台灣豬肉仍有9成是依靠內銷,也就是內銷都不夠因應國內需求,再加上現在環保意識抬頭,國內養豬戶難以再大量增加,因此外銷可能會僅侷限在品牌豬肉、部位肉。
來自雲林土庫的王文曲牧場豬農王銘儀,甫於7月下旬出口近百頭活豬至香港,據稱是國內被國際認證為口蹄疫非疫區以來,首批活豬出口的豬農。走進王銘儀家中,映入眼前的是「種豬性能鑑定冠軍」、「種豬外觀體型評鑑第一名」等獎狀,這位青年豬農不吝於向外界分享他的榮耀,談到台灣豬的優勢時更有滿滿地心得。
檢視相片
▲來自雲林土庫的王文曲牧場豬農王銘儀,甫於7月下旬出口近百頭活豬至香港。(圖/記者賴志昶攝)
王銘儀強調,台灣豬的肉較為精實,瘦肉率比較高,吃起來的風味比較適合華人的生鮮市場;另一個優勢其實就是常洗澡、有閹割,因此豬的氣味不會那麼濃。
他解釋,台灣豬一來是因為氣溫較高,較需要沖水降溫,一方面是從老一輩開始規模式飼養時,就留下洗豬舍的習慣,對衛生需求較高,因此較常會洗豬舍,但這部分在國外沒有,「國外豬隻可能從出生到屠宰都沒有做清洗的動作」;再來就是台灣豬一出生沒多久就會閹割,也就是普遍都是「閹豬」,不像國外豬未閹割會留下「羶味」,「其實台灣豬屠宰後的味道、口感,不會有人稱『公豬臭』的那種味道。」這部分就很適合華人口味。
檢視相片
▲雲林豬農認為,台灣豬農常常洗豬舍,會讓豬肉不會有「公豬味」。(圖/記者賴志昶攝)
至於為何首批出口就選擇香港?王銘儀透露,其實過去一直都有香港業者來談,「香港或是大陸都喜歡台灣豬的體形」;因為大陸如果透過香港進口台灣豬,或是香港直接進口台灣豬,只要經過一代、二代的基因改良,就能讓他們的豬隻快速改善體型,以符合他們市場需求,但如果是從丹麥等歐美國家進口種豬,那就得要花好幾代的時間培育,耗費更多時間成本,因此台灣種豬在大陸或香港都有相當市場。
對於華人豬肉市場與歐美市場的差別,王銘儀指出,歐美的豬肉市場較多是加工肉品,也就是比較專注在「部位肉」,他們可以把某部位的多餘油質切割,只賣部分肉品;但華人市場不同,不管是走進香港、大陸或是台灣的菜市場,大多的豬肉攤販都是賣溫體豬肉,「是一整隻豬在賣」,那民眾關注的部位就是「眼睛看到的」,譬如肉色漂不漂亮、肥肉多不多、瘦肉多不多等,而這就是台灣豬的優勢所在。
檢視相片
▲來自雲林土庫的王文曲牧場豬農王銘儀,甫於7月下旬出口近百頭活豬至香港。(圖/王文曲牧場提供)
針對台灣豬肉能夠外銷,王銘儀雖信心滿滿,但他也點出一個事實,那就是國內產能仍不足以全面出口。他認為,台灣目前豬肉有9成都是內銷,也就是說還有另外1成還需仰賴國外進口,「所以台灣豬肉要出口,可能還是高端肉品比較多,不可能是像我們一般在菜市場這種肉品。」
至於高端豬肉有哪些?他解釋,所謂高端豬肉首先是指部位肉,也就是常看到的戰斧豬肉、松阪豬、里肌肉、雪花肉等,是面向金字塔頂端的肉品;再來就是品牌豬肉,也就市面常看到的各類企業、牧場所推出的特殊風味豬肉,具有品牌優勢,他們從生產端到銷售端都一手掌握,可能也會有自己的屠宰或切割場,或是有自己的行銷管道,比較有機會曝光在出口市場。
那一般養豬戶是否能分到豬肉外銷的一杯羹?「都可以啊!」王銘儀說,口蹄疫拔針以後,外銷一定沒有問題,但關鍵是「國外要願意跟你買」;現在雖然法令上、檢疫上符合出口標準,也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承認是口蹄疫非疫區,但再怎麼講都是銷售端與買方的問題。
豬肉外銷後,不少民眾擔心會衝擊到國內豬價。王銘儀不以為然說,台灣目前豬肉產量要內銷就不夠了,不太可能要大規模出口,就算有出口也是高端或品牌豬肉,因此很難拉抬價格,「但台灣豬農能看到的是,豬價會趨於比較穩定。」
另一方面,王銘儀也談台灣豬農目前飼養也遇到許多困境。他說,台灣由於腹地小,在農業縣的養豬戶相當密集,「像我家豬舍對面就有另一家豬舍。」再加上氣候高溫多濕,這其實相當難以防治傳染病,這都有可能造成產量起起落落。
另一位來自雲林的嵩毅牧場負責人賴志峰,不僅本身就是豬農第三代,同時也經營法國種豬進口事宜,因此對於歐美國家的養豬環境相當熟捻。
他分析,歐美國家養豬是高度機械化、規模化,再加上不管是歐洲或北美地區氣候都相對低溫乾燥,較不容易產生疾病,另一方面,也由於歐美飼養場都是封閉式養殖,較不會受到傳染病威脅;不過,台灣養豬環境就不一樣了,養豬戶從老一輩至今都是開放式養殖為主,養豬密度又高,再加上高溫多雨易產生疾病,可能風一吹後,病毒就傳染方圓數公里之內的每個牧場。
檢視相片
▲台灣豬農大多是開放式飼養,這較難以對抗傳染性疾病。(圖/記者賴志昶攝)
養殖環境的艱困,就會影響到整個牧場產量。賴志峰以母豬為例,在法國一頭母豬每年能夠產出近35頭仔豬,而在美國1年也約30多頭,「但在台灣1年20幾隻就拍拍手了,這怎麼跟國外比?」
對於豬肉外銷,不少豬農雖樂見其成,但對於前景不敢有太多想像。賴志峰就說,台灣從口蹄疫過後,養豬戶數已經砍半,目前也由於環保、牧場登記等問題,不太可能再增加太多養豬戶,因此現階段國內豬肉產量應仍是會以內銷為主,外銷市場頂多是調節多餘豬肉產能,不會占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