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發電潛力大 中研院吳朝榮:拚2年內渦輪機下水測試

 

根據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未來再生能源發電占比60至70%,新能源開發成當務之急,而其中一項就是「洋流能」。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海洋能專題中心」執行長吳朝榮表示,東海岸擁有巨大的「黑潮」洋流能潛力,團隊正在台東外海勘查,預計一至兩年內將100 kW渦輪發電機下水測試,中期目標盼望裝置容量達200 MW,甚至往GW邁進。

西方強化作用 洋流能潛力高於鄰國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年初表示,淨零排放需要三項新能源來達成目標,包括「去碳燃氫」、「地熱能」及「海洋能」,鼓勵政府及民間企業全力研發。其中「海洋能」雖然是相對新穎科技,但由於台灣地理位置優越,頗具潛力。

吳朝榮近日受訪時說,透過數值模式計算發現,台灣東岸的黑潮流速及流向最穩定,發電潛力為鄰近國家日本與菲律賓的1.5至2.5倍;且黑潮洋流發電的密度是風力發電的800倍,運行效率達50至70%也優於風電,但目前多處在試商轉階段,以美日兩國發展最成熟。

「在大洋之中,只有靠西邊,才有超級強的洋流,叫做西方強化作用。我們的地理位置相當好,全世界沒幾個地方有這種條件」,吳朝榮強調。

他指出,風能方向變化大、太陽能僅日間運行,而洋流能更為穩定,若未來工程技術更成熟,甚至可作為基載電力使用,且無須占用陸地面積,「海洋能等於是向海徵地」。

中期目標200 MW

洋流能開發進度為何?吳朝榮說,現在團隊除了做數值模擬,更到台東外海「選址」,乘船觀測海流及地質地物;由於東部很多地震,團隊要研究地層結構,選擇比較穩定的地點,才能進一步測試渦輪發電機。

此外,中研院正與台大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教授郭振華合作,將打造100 kW的「浮游式黑潮發電機」,預計一至兩年內下水測試。吳朝榮說,由於海流在表層的力量較強,渦輪發電機會放置在海面下30至50公尺處,而且從台東延伸至宜蘭外海,都有佈署的可能。

「黑潮有100公里寬,等於140條亞馬遜河,它的能量是非常夠的。」吳朝榮說,100 kW渦輪機測試完成後,接下來將往500 kW邁進,若是一切順利,「在外海建設400座,就可以達到200 MW的中期目標」。

除了潛力最大的洋流能之外,海洋能專題中心也將持續研究「溫差能」的可行性。吳朝榮表示,溫差能主要利用海洋表面與海底的溫差來發電,美國夏威夷小島已有商轉的溫差能,裝置容量100 kW可供應1000多家戶,而台灣同樣擁有發展潛力,而且條件比美國更佳。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海洋能專題中心」執行長吳朝榮表示,台灣黑潮發電極具潛力。記者林奐成/攝影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海洋能專題中心」執行長吳朝榮表示,台灣黑潮發電極具潛力。記者林奐成/攝影
此為黑潮發電實海試驗20 kW機組,預計一至兩年內將100 kW渦輪發電機下水測試。吳朝榮提供
此為黑潮發電實海試驗20 kW機組,預計一至兩年內將100 kW渦輪發電機下水測試。吳朝榮提供
台灣地理位置佳,黑潮發電極具潛力。吳朝榮提供
台灣地理位置佳,黑潮發電極具潛力。吳朝榮提供

一帶一路有陷阱 中國成最大債權國

疫情和戰爭讓斯里蘭卡的經濟大受打擊,在受到中國資助後並沒有提振財政,反債務暴增,更被迫簽下租借港口99年的條約。(Photo from Pxhere)

疫情和戰爭讓斯里蘭卡的經濟大受打擊,在受到中國資助後並沒有提振財政,反債務暴增,更被迫簽下租借港口99年的條約。(Photo from Pxhere) 

借你錢讓你越還欠越多!中國一帶一路計劃協助貧窮國家發展港口、鐵路、公路與發電設施等基礎建設,全球共有165個國家參與,但借貸國往往抱怨利率過高。例如近期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影響讓斯里蘭卡的經濟大受打擊,在受到中國資助後並沒有成功提振財政,反被迫簽下租借港口99年的條約償債。

新冠後,中國成了32個非洲國家的最大債權國,中國傾向讓債務國借貸發展來還債,不過這些國家財政不良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反而造成各國為此債台高築。

抱怨借貸利率高

地緣政治學》報導,各國外交政策往往是為了國家利益,比如「一帶一路」就是中國透過合作提議,加強對亞洲和非洲的影響力。上述便是印度學者切仁理在2017年提出的「債務陷阱外交」,債權國藉由提供貸款來擴大對外國的政經影響力,並在對方來不及還款時收購債務國資產將陷阱收網。

一帶一路從2013年開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幫助貧窮國家發展港口、鐵路、公路與發電設施等基礎建設,全球有165個國家、427項建設,與847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

但相較於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世界性機構的貸款,一帶一路並沒有提供詳細、透明的條款。奇怪的是,借款國往往不批評中國模糊的借貸條款,因為他們在國際金融體系中大多信用不良,也缺乏資金來源,但他們會抱怨中國的借貸利率比起其他借貸方高了許多。

債務形成依賴關係

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讓斯里蘭卡的經濟大受打擊,在受到中國資助後並沒有成功提振財政,反而讓斯里蘭卡債務暴增、外匯儲備減少,最後更被迫簽下租借港口99年的條約。中國在2000-2018年曾投資1450億美元,協助非洲發展基礎建設,但當這些國家開始出現虧損時,尤其是新冠後成了大型未爆彈,中國竟成了32個非洲國家的最大債權國。

不過非洲國家依然對中國示好,將中國視為過去十年成長的幕後推手,希望維持經濟依賴的友好關係。

還債無止盡

紐約時報》報導,巴基斯坦為了處理洪患帶來的傷害,持續向中國借貸,而肯亞和安哥拉的政治人物則為了如何償還中國貸款吵得不可開交。在大部分發展國家,中國成了貸款的希望,但也是還債的開始,債務國的財政問題也導致還債的終點可能遙遙無期。

當美國傾向免除部分貸款讓借款國有能力償還時,中國則傾向讓債務國借貸發展來還債。中國官員和學者則批評,雖然美國近年為貧困國家提供的融資都是贈款,但美國基金大手筆購買發展中國家的債券,反而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大債權國。

聯合國衛星追蹤:烏克蘭207文化遺址 毀於俄國入侵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戰爭持續9個月,在烏克蘭各地造成大規模破壞。聯合國近日宣布正利用前後對照的衛星影像,來監控俄烏戰爭對烏克蘭造成的文化破壞,數周內將公開啟動這個追蹤平台。

中央社引述法新社報導,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表示,俄羅斯入侵以來,教科文組織共確認烏克蘭207個文化場址遭破壞,包括88個宗教場所、15座博物館、76座具歷史和/或藝術意義的建築、18座紀念碑和10座圖書館。

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是烏東和首都周邊地區,頓內次克地區有59個文化遺址受損,其次是哈爾科夫51個、基輔30個和盧甘斯克25個。

教科文組織與聯合國衛星中心(UNOSAT)聯手打造平台,教科文組織先根據來自實地的報告,向UNOSAT發送可能受損地點的清單,UNOSAT再向民間供應商索取衛星影像,由小群專家團隊研究前後差異。教科文組織也和烏克蘭的博物館與收藏館合作,設法遏阻戰爭中常見的劫掠問題。

教科文組織持續與基輔當局討論,戰爭期間將文物移出國的可能性,但教科文組織坦承這樣做「有其困難」,第一步是要將文物撤至烏克蘭較安全的地區。

另一方面,俄烏協商多時的換囚行動上周開始實行,108名女性從俄羅斯監獄獲釋,

其中4名女性昨在基輔的記者會上回憶身陷囹圄的生活。

烏克蘭醫護人員瓦辛琴科(Tetyana Vasylchenko)表示,當她搭上重返自由的巴士、拿到烏克蘭國旗的那一刻,原本強忍的情緒終於潰堤,眼淚奪眶而出。

瓦辛琴科回憶說,女囚不斷被羞辱,「他們最愛說的就是『烏克蘭不要你們,沒人要交換你們,因為大家都忘了你們,誰需要你們,婆娘?』」

在烏克蘭亞速鋼鐵廠被俘的軍護歐比丁娜(Viktoria Obidina),被關在俄羅斯占領城鎮歐連尼夫卡惡名昭彰的監獄,「監獄環境非常差」,囚犯「像沙丁魚」一樣擠在牢裡,食物令人作嘔,偶爾才能出去放風。

東部頓內次克地區志工古薩諾娃(Guseynova)2019年就遭親俄的分離人士關押,3年來讓她深受創傷,無法講出這些年經歷了什麼。

軍人齊金達(Inga Chikinda)一樣創痛猶新,她被關之後開始有口吃問題,這段期間更瘦了8公斤:「我還沒準備好談我遭受的身體虐待」「這些人沒有人性。」

淨零保留彈性 從協和電廠開始

2022-10-28 04:59 聯合報/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系教授(基隆市)

中研院院士李遠哲公開表示,二○五○年台灣達淨零目標幾乎不可行。可預期,台灣各企業接下來需要面對的將會是一波波的轉型風險。

發電系統轉型,將扮演關鍵角色。例如,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必須得遠超過政府原定的兩成目標,且必須積極將目前著眼的風與太陽光能以外其它再生能源,一併納入組合。

此時,任何一個屆齡電廠,須視為絕佳機會,重新規畫。例如目前飽受爭議而延宕的協和燃油電廠,規畫要改燒天然氣,並將發電容量擴到二.六百萬千瓦。為滿足龐大儲氣需求,便要大規模填海造陸。以致該計畫,先是因犧牲珊瑚礁與生物資源導致環評不通過,接著的填海東移規畫,又因需犧牲基隆港的優勢與利益,引發更大反彈。

協和電廠油轉氣過程,可看出試圖不計代價,一舉交差不缺電任務,反而導致左支右絀,進展持續延宕。而從目前全球能源態勢更可看出,未來天然氣來源與成本的風險都極高。尤其,不惜一開始即砸大本錢在有諸多不確定性的填海造陸等投資,勢將因套牢成本持續增加等因素,反將拖延台灣降低溫室氣體排放與追求淨零的進展,同時危及能源安全和產業與民生。整體言,如此在經濟、環境、社會各層面構成嚴重矛盾,勢必讓台灣更遠離永續道路。


在整個能源系統當中預留更大彈性,可在追求淨零過程,大幅降低成本,同時確保能源安全。而這套具彈性的能源系統,更可藉著分散與數位化等有利因素協助,加速獲致脫碳效益。


因此執政者應保留既有的彈性選項,同時積極為最大化未來彈性採取具體行動。以電力為例,傳統電力系統發展規畫,不外遵照需求趨勢,備妥發電與輸配電容量以滿足尖峰需求。然面對淨零挑戰,未來勢必需要更多電力,以滿足例如日益增加的運輸等部門電氣化的需求。


此外,因應淨零目標,氫的使用與相關基礎設施(諸如電解器、天然氣重組器、生質氣化器、碳捕集與封存設施等)具顯著系統效益。因此氣體網絡也將進行基本改變,包括相當大部分,將轉型到氫,並以其作為極端天氣事件時的備用能源。上述兩網絡,都將愈發需要互補,以確保能源系統,同時符合碳目標。

為能讓協和電廠改建順利開展並兼顧淨零,建議重擬一套不須填海造陸,能盡可能迴避障礙與風險,分階段隨著未來技術及國際能源市場等因素發展,進行彈性調整的規畫路徑圖。

四接東移行不行 協和電廠轉型下的那片海

 2022年10月26日公視記者 陳佳利 陳添寶 劉啟稜

燃油發電的基隆協和電廠即將改建

燃油發電的基隆協和電廠即將改建

燃油發電的基隆協和電廠即將改建,改燃氣減空污,但改建案遭到民間團體抗議,因為填海造地。原方案影響珍貴珊瑚,台電因而提出東移方案,想減輕對珊瑚的影響,然而民間團體擔憂,這將嚴重衝擊基隆港。

協和電廠一號機與二號機已經在2019年除役

協和電廠一號機與二號機已經在2019年除役

協和電廠1977年開始商轉,是全台唯一燃燒重油的電廠,廠區有五座儲油槽,與四部燃油發電機組,一號機與二號機已經在2019年除役,三號機與四號機預計在2024年除役,電廠臨海,發電機組所在的8.7公頃空間,當年是填海造地而來。

為了改建 台電計畫再填海造陸

台電表示,協和電廠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後,空污排放量能減少96%

台電表示,協和電廠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後,空污排放量能減少96%

因為機組屆齡,協和電廠將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原本四部燃油機組,裝置容量共200萬瓩,將改為兩部天然氣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260萬瓩。台電表示,更新後,空污排放量能減少96%。

協和電廠攸關北東電網480萬人口用電,未來核電除役後,將是北北基最重要的電廠。台電公司總經理王耀庭說「協和不是萬能,但是沒有協和萬萬不能。」

改燃氣就需要氣源,台電計畫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將是台灣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俗稱四接。2018年,最初方案規劃填地29.25公頃,因為對環境有重大衝擊,2019年縮小為18.6公頃,仍被質疑將活埋七萬多株珊瑚。為了迴避珊瑚,2022年台電提出東移方案,面積再縮小為14.5公頃。

台電計畫興建台灣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自2018年提出填海造陸興建方案後,遭質疑對環境造成重大衝擊,2022年再提出東移方案

台電計畫興建台灣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自2018年提出填海造陸興建方案後,遭質疑對環境造成重大衝擊,2022年再提出東移方案

外木山漁民的憂心 填海造地衝擊海域

漁民將協安宮神明請到船上,護送神明出海遶行,祈求平安

漁民將協安宮神明請到船上,護送神明出海遶行,祈求平安

每年農曆6月18日,平時各忙各的漁民會齊聚一堂,虔誠的將協安宮神明請到船上,護送神明出海遶行,祈求平安。巡行路線會經過台電2019年提出的18.6公頃填海造地範圍。

本身也是船長的基隆市外木山漁業永續關懷協會理事長張源堂,無法接受18.6公頃的方案,他說,原方案距離外木山漁港很近,沒有緩衝地,如果遇到西北颱,大浪會沖到漁港裡,東移方案因為距離漁港比較遠,這個問題會減輕。

外木山漁港是基隆重要漁場,年產值數千萬元

外木山漁港是基隆重要漁場,年產值數千萬元

外木山漁港有100多艘漁船,漁民在沿近海捕魚,現流仔的漁獲,在崁仔頂市場很受歡迎,年產值數千萬元,他們認為東移方案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雖然能減輕風浪對外木山漁港的影響,卻會填掉一處重要漁場。張源堂說,「漁民真的很不捨,但是沒辦法,國家重要建設不給它造,電從哪裡來?」

船長張源堂認為,一旦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勢必讓外木山漁港鄰近海域的漁獲量減少

船長張源堂認為,一旦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勢必讓外木山漁港鄰近海域的漁獲量減少

在地團體發起地方性公投 盼更多人關心四接

東移方案得到外木山漁民的體諒,但在地環團無法接受填海造地。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選擇發動地方性公投,期待透過民主機制,吸引更多人關心四接議題。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動地方性公投,第一階段連署達標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發動地方性公投,第一階段連署達標

基隆護海公投第一階段連署達標,文件在2022年6月17日送進基隆市政府,至今仍沒有得到市府回應,無法進行第二階段連署。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持續發聲,趕在環評前夕,召開記者會,呼籲退回本案。立委陳椒華表示,四接已經違反海岸管理法,天然海岸零損失的政策。

環評第四次專案小組會議 決議補正再審

「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評第四次初審會議,多位委員盼台電重新評估使用現有廠區的可能性

「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評第四次初審會議,多位委員盼台電重新評估使用現有廠區的可能性

7月7日,本案進行環評第四次專案小組會議。經過3個多小時討論,最後決議補正再審。會議中,多位環評委員希望台電重新評估使用現有廠區的可能性。

協和電廠廠區面積雖有59.7公頃,但大部分是山坡地

協和電廠廠區面積雖有59.7公頃,但大部分是山坡地

實際來到協和電廠,雖然廠區面積有59.7公頃,但大部分是山坡地,屬於地質敏感區。台電表示現有腹地無法容納儲氣槽與氣化設施,還是需要填海造地。然而,新提出的東移方案位在協和電廠右側海域,就緊臨基隆港,對基隆港的影響,在這次環評會議中,卻沒有得到充分討論。

船務業者認為東移案影響基隆港靜穩度 船隻進出安全有疑慮

船務業者擔憂四接興建將會降低基隆港的靜穩度

船務業者擔憂四接興建將會降低基隆港的靜穩度

基隆港因為潮差小,是難得的天然良港,定位為國際商港,當中還包含一處軍港,關稅收入占全國第一,百年來維繫著基隆市的發展。基隆市船務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楊吉利說明,「四接因為坐西南朝東北,強勁東北季風過來,港池共振效應,駐流波會在那邊流竄,造成港區靜穩度不夠,繫泊困難。」一旦港內靜穩度不足,停靠船舶容易因為波浪前後擺盪,發生碰撞,甚至斷纜。台電公司回應,接收站會加長基隆港東防波堤,西側也會新建防波堤,提高基隆港的靜穩度。

LNG船進出時會與商船共用航道,業者擔憂會影響商船進出

LNG船進出時會與商船共用航道,業者擔憂會影響商船進出

另外,由於LNG船(液化天然氣載運船)屬於危險船舶,進出港時,船首要2浬、船尾1浬、左右各150公尺全部要清空,由於進出時會與商船共用航道,業者擔憂會影響商船。對此台電認為,接收站設置地點距離航道有320公尺,LNG船兩週進港一次,每次行經航道大約20到40分鐘,曾進行過170次的操船模擬,結果顯示,對基隆港船隻進出不會有嚴重影響。

究竟東移方案會不會影響基隆港營運,台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表示,正值選舉期間,不便回應。

學者認為海面下的生態系 將因工程無法回復

學者擔憂工程恐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即使台電承諾將進行珊瑚移植,也難重建原本的生態系

學者擔憂工程恐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即使台電承諾將進行珊瑚移植,也難重建原本的生態系

海面上,對基隆港的衝擊疑慮尚待釐清,海面下,雖然台電表示東移方案的海域,珊瑚覆蓋率只有6.08%,大多是沙地,但學者認為,生態問題依然存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說,東移方案海面下,沙地有非常高密度的螺類與寄居蟹存在,這樣的生態可以提供附近魚類等生物很重要的食物來源。

即使台電承諾將進行珊瑚移植,陳昭倫認為也難重建原本生態系,他質疑「外木山這裡的高緯度非礁型珊瑚群聚狀況是北海岸最好的,天然氣是過渡能源,是不是要為了短短幾年的過渡,犧牲這麼優秀的棲地?」

天然氣的碳排量,大約是燃煤的一半,面對2050年淨零碳排的政策目標,未來協和電廠勢必面臨轉型挑戰。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建議,既然要轉型,最理想是直接轉型再生能源電廠,不要把國家資源集中在天然氣,應該發展多元能源。

氣候變遷增加颱風侵襲風險,也對協和電廠改建加入更高的不確定性

氣候變遷增加颱風侵襲風險,也對協和電廠改建加入更高的不確定性

氣候早已對協和電廠改建案,加入更高的不確定性。基隆市船務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楊吉利說,從10月到來年3月是東北季風期,5月到10月是颱風季節,現在氣候變遷很容易產生熱帶擾動,快速發展成颱風,東移方案的港形沒辦法避風,到時候LNG船是不是來得及跑?

北東與北西電網的電力融通考驗

民間團體建議台電,加強北東電網跟北西電網的電力融通

民間團體建議台電,加強北東電網跟北西電網的電力融通

民間團體建議台電,重新思考協和電廠改建的裝置容量,如果發電量小一點,儲槽小一點,就有機會不要填海造地。基隆市議員王醒之說,加強北東電網跟北西電網的電力融通,應該比蓋四接更重要。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預估2025年用電成長會達到600萬千瓦,若協和無法如期改建,將出現用電缺口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預估2025年用電成長會達到600萬瓩,若協和無法如期改建,將出現用電缺口

但台電評估未來用電成長,以及北東與北西電網之間有陽明山與淡水河屏障,電網融通受限,如果協和無法如期改建,將有用電缺口。台電公司代理董事長曾文生表示,協和是獨立接收站,但有非常重要的電網貢獻度,大家思考的時候,能不能留給能源轉型、留給電源開發一點點立足之地。

自然海岸零損失、能源轉型拚淨零,為了改建協和電廠,不同的需求與價值,在這片湛藍海域碰撞,現有規劃之外,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呢?

高一地理第一冊海岸地形單元補充資料~台灣珊瑚覆蓋率逐年下降 企業ESG紛紛瞄準珊瑚復育

2022年10月16日

全球暖化造成的海洋熱浪,導致全球珊瑚面臨急迫威脅,台灣珊瑚礁體檢12年成果報告顯示,包含北海岸與東北角、東海岸、小琉球的珊瑚礁都亮起紅燈警戒,健康堪憂的黃燈區有墾丁、綠島、澎湖,健康良好的只有蘭嶼1處,為了海洋生態永續發展,民間和地方政府都動起來,著手復育珊瑚。

五顏六色的珊瑚,在海底下,隨著水流搖擺,魚群穿梭其中,讓海洋世界,充滿生意盎然的氣息。

但這樣的水中美景,卻在全球暖化中,逐漸失色,原本穿著多彩外衣的珊瑚,現在面臨白化危機。

根據全球珊瑚礁監測網的監測結果顯示,台灣珊瑚覆蓋率有減少趨勢,各處珊瑚礁區正遭受到嚴重干擾,引發民間單位關注。

海科館珊瑚養殖人員蔡宇鴻:「今年很明顯,我們這附近的水溫是很高的,大概都29、30,都是破往年紀錄。」

來到海科館實驗室,珊瑚養殖人員和台達基金會執行長正在為等一下的移植珊瑚行動作準備。

把半個手掌大的珊瑚株,切割成四份,這是珊瑚復育的起點。

海科館珊瑚養殖人員蔡宇鴻:「大概我們一般來說用的珊瑚復育的種苗,大概3到4公分左右,(那最後會長到很多嗎很大)很大,很多。」

珊瑚株切片成最小可以存活的個體,按照經驗,高爾夫球直徑大小,長得比較快。

海科館珊瑚養殖人員蔡宇鴻:「我們一般人工培育的話,我們會把珊瑚的個體,切割完的碎片黏在上面。」

黏上水中專用三秒膠,把珊瑚母株固定在基座上,接著移到繁殖槽裡。海科管的珊瑚缸,各種不同種類樣貌的迷你珊瑚,透過人工養殖系統,正在努力茁壯。

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有點像是因為現在切很小嘛,就是剛上了幼兒園或到幼稚園,慢慢把牠養大,給予牠很多這些營養,接下來再長大一點,大概到6到10公分,可以說是上了高中上了大學,我們就會把牠移植到目前在潮境的一個保育區。」

手動控制光譜,白光是用來取代日照、紅光則是給葉綠素、共生藻使用,而珊瑚的蛋白需要藍光,等這些珊瑚株長到6公分左右,下一步,就要野放,讓他們回到大自然懷抱。

人稱阿乾的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背著氣瓶,全身潛水裝備,在教練陪同下,來到基隆八斗子海邊,他要親自下海,把珊瑚株安置在保育區裡。

拍攝當日,天氣晴朗,水中能見度高,還看的到河豚,在復育中的珊瑚間悠遊,阿乾拿著色卡,比對珊瑚顏色,用目測來檢查珊瑚的健康狀況,

記者王皓宇:「氣候變遷是現在許多企業所關注的議題,來到東北角的潮境公園,清澈的海域有著豐富的海底生態,但近年來受到全球暖化,海溫上升以及過度觀光,這裡的珊瑚面臨到白化危機,為了把珊瑚種回來,台達電與海科館進行人工復育合作,預計在今年將完成近千顆的珊瑚復育。」

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暖化之後1.5度C的升溫,可能會造成70%到90%熱帶珊瑚的一個損失,如果2度C以上的話大概是99%,所以某一部分我們必須要跟時間去做一個賽跑,聯合國的氣候會議的報告,是告訴我們,大概在2040年前升溫就可以突破1.5度C,但我們看到最壞的預估,六到七年內,基本上就可能會升溫超過1.5度C。」

珊瑚占整體海洋面積千分之一,卻供養四分之一的海洋生態,台達基金會目標是要達到1000株珊瑚的復育,但今年北台灣珊瑚白化壓力指數,突破30年來最高,也讓復育計畫充滿挑戰。

台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乾:「我們當初知道會有,可能會有這樣狀況,但不知道來得這麼快,所以當初我們種下去的珊瑚苗其實有部分牠這次沒有活過這次的一個白化、海洋熱浪的一個狀況。」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郭兆揚:「環境壓力比如說熱、冷或者是一些化學物質之類的,都可能導致,或甚至被泥沙蓋過去,就是當珊瑚跟珊瑚共生藻他們覺得他們的合作的關係有點出狀況,或環境不好他們就不願意再繼續合作,他們就會分家,分家之後共生藻就會離開珊瑚,剩下原本的珊瑚,透明的珊瑚組織,跟下面的這種白色骨頭,所以我們看到的白其實是因為下面的白色骨頭露出來,稱作珊瑚白化。」

珊瑚白化,還不只在單一海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公布長達12年的台灣珊瑚礁總體檢計畫成果,顯示北海岸、東北角、東海岸的珊瑚健康都亮紅燈。

海大環態所研究助理林子傑:「如果珊瑚的覆蓋率是低於10%以下的話,我們就在那個計畫裡面定義這個珊瑚礁是一個失能的珊瑚礁,在卯澳灣這裡在多年前他們有在做調查的時候,其實是珊瑚覆蓋率是還不錯的,可是到了2021年的時候,牠的覆蓋率就已經低於10%以下。」

珊瑚白化監測分級共分六級,分別是正常珊瑚、珊瑚呈現淡白色、第三級是1%到50%白化,第四級50%到99%白化,第五級100%白化或出現螢光色,第六級則是死亡、覆蓋海藻,氣溫上升,珊瑚難逃白化宿命,除了企業之外,地方政府也開始著手珊瑚復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