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對「中國崛起」的態度


特稿/印度對「中國崛起」的態度


中央日報 更新日期:2008/06/23 18:47



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於二○○八年四月出版的國家亞洲研究局政策分析(NBR Analysis)中,專刊分析中共的鄰近國家對於中共「和平發展」戰略的反應,本期將介紹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Brahma Chellaney教授剖析印度的態度。



一、中共戰略布局對印度安全的影響



 中共在東南亞、中亞、中東等印度近鄰所發動的「柔性攻勢」(charm offensive)外交,已使印度的國家利益受到挑戰。由於中共外交過於活躍,也已引起東南亞各國戒心,印度順勢進入東南亞,參與東協及東亞高峰會的運作機制。印度也開始參與在南中國海及太平洋的共同軍演,如2007年4月,印、日、美三國首度三邊海軍聯合演習,五個月後,三國又加入新加坡澳洲模擬在孟加拉灣的戰局。



 中共大動作爭取海外油源對印度也造成間接威脅,例如就在「中」印才剛協議將在海外共同合作開發新油源之際,2006年,中共的中石油公司即和緬甸軍政府簽訂油氣協議,而該油氣田印度擁有部分股權,此舉令印度相當震驚。另外,中共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分,讓中共在爭取油源上有極大優勢,例如中共與伊朗的各項石油協議。由於伊朗是印度的近鄰,這對印度無形中已構成壓力。



 中國大陸的經濟起飛也讓中共得以和印度的一些鄰國發展更進一步的戰略關係,例如:1. 和巴基斯坦合作建造瓜達爾港,是中共在阿拉伯海取得的第一個戰略據點,藉由建造從瓜達爾到Dalbandin的鐵路,使得中共得以降低麻六甲海峽的風險,同時也使印度有芒刺在背的威脅;2. 在緬甸的Irrawaddy走廊建立通往雲南的鐵路,使得中共勢力可以從西南通向孟加拉灣;3.中共也正在建造從印度北方邊界通往西藏的戰略通道;4. 中共的珍珠鏈戰略布局,即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緬甸建立港口的計畫,將影響到印度南邊戰略安全。



二、「中」印未來五到十年的關係發展



 「中」印是在1951年中共拿下西藏後才開始成為鄰邦,交往經驗並不豐富,雖然1962年「中」印戰爭的陰影猶存,但兩國目前都以經濟發展和政局穩定為重,維持和平的外交環境是當務之急。展望未來,「中」印仍將維持複雜的關係型態:合作與競爭併存。對印度而言,和中共維持合作關係是符合國家利益的,但為減少兩國差距,印度也需與亞洲各國及美日等國維持戰略合作關係;對中共而言,強調和平是中共「和平崛起」戰略的主軸,該戰略隱含著中共成為強國是不可擋的趨勢,各國均需接受並調適接受「中國的崛起」。



 「中」印的戰略矛盾和中共一向追求權力平衡戰略有關,儘管中共一再宣稱無意與任何國家為敵,但中共汲汲於建立軍力,並且為防止印度崛起對中共構成威脅,刻意將印度勢力限制在喜馬拉雅山以南。未來「中」印將比較可能維持經濟夥伴而不會成為真正的盟國,相對的,兩國的暗中角力也不太可能演變成正式對立,兩國關係將呈現所謂「可管理的競爭」(managed competition)模式。雙方互動關係的主要內涵如下:



(一)貿易



 從2000年到2007年,「中」印貿易成長十五倍,從23億美元成長到380億,其中中國大陸享有貿易順差107億,展望未來,兩國貿易將持續增長,中共並可望在未來幾年成為印度最主要貿易國。雖然兩國均宣稱貿易發展是以友好的政治關係為基礎,但事實並不然,印度對中共提議的自由貿易區提案仍有保留,也對中共對印度的產品傾銷及在戰略部門的投資表示關切。基於中共在巴基斯坦的戰略布局,印度政府正式出面阻擋中共的工程公司,參與印度港口的興建工程。以印度輸出原料、向中共進口高附加價值物品的貿易模式也引起印度憂心,例如:2007年前半年印度對中共出口52%為鐵礦,因此儘管兩國經貿關係增長,但對於兩國戰略利益衝突卻未有紓緩的作用。



(二)領土爭議



 「中」印從1962年戰爭以來,領土爭議的陰影一直存在,雖然持續談判, 雙方均期盼能發展出一套和解架構,印度主張放棄過去爭議,以現狀作為最終定案,但中共的立場堅持,近來更主張擁有印度Arunachal Pradesh省全部的主權,並且加強邊境巡邏,似乎意味中共並不想維持「中」印現狀,因此印度也維持超過三十萬軍力駐守邊境。



(三)石油與海域的爭奪



 能源與安全的關係已難分開,未來「中」印為爭奪石油衝突的機會無法排除。中共的銀彈攻勢,經常和印度在第三國石油競標上角力,印度國內有人主張在能源方面與中共合作,但印度認為是中共不肯鬆懈競爭。「中」印在水資源上也處在競爭關係,中共擁有西藏高原,已居優勢,西藏高原的水源是週邊國家的重要來源。目前的爭議主要在於中共的建壩攔水及更改河道流向的做法。過去中共有南水北送的做法,近來則思考西水東送,引西藏高原的水到缺水地區,但此舉勢必造成印度、孟加拉等下游國的供水穩定失衡。另外,中共過去一向不對印度提供有關上游水量的資訊,對於印度洪水的控制也有極不利的影響。2006年11月,兩國開始就水資源管理機制進行協商。



(四)印度與日美關係發展



 中共對於最近興起的「四邊會談」(澳洲、印度、美國、日本)甚感警惕,似乎代表未來亞洲權力平衡有了新的變化,過去「中」印日一向是亞洲的戰略三角,日印兩國相加,勢力將大於中國大陸。過去日印一向友好,隨著「中國崛起」,日印關係將更趨緊密。



三、「中國崛起」對印度經貿、安全的影響



 「中」印國力相當,過去兩國一向極關切另一國的國力發展,隨著「中國崛起」,中共對於亞洲的安全勢必有決定性影響;印度擔心中共將改變亞洲的權力平衡,朝向對中共有利的方向發展。惟儘管如此,兩國衝突亦並非不可避免,兩國關係未來將如何發展,攸關亞洲安全與穩定。



 一般比較「中」印崛起,認為兩國經濟實力相當,但印度的體制似乎較有利於穩定發展,因為經濟發展一般而言不會對民主國家造成衝擊,但對威權體制卻極有可能形成挑戰。中共能否維持內部穩定將攸關中國大陸未來的整體發展。印度的經濟發展形態以白領階級的工作為主,且成長多由私有企業帶動,都和中共的情況不同;另外,中共主要是出口導向,而印度則為進口導向,使得印度的表現不同於亞洲四小龍。



 「中」印的軍力發展特質也有極大差異。印度主要是短程飛彈,中共則多為洲際飛彈,綜合國力一向是中共所強調的,因此在軍費支出方面一向偏高,總支出是印度官方公布的兩倍。中共的軍事布局有兩個面向:一是增強軍力,一是努力使亞洲權力平衡朝向有利於中共的方向發展。中共不僅進口精密武器,本身也是武器輸出國,印度則基本上是武器進口、維持基本需求為主。



 由於中共的威權體制、國家介入型的經濟成長、軍力持續增長、有支配亞洲的企圖。對印度而言,積極縮小與中共的差距是必要的方向,確保印度洋海域的安全對印度的經濟與安全均極為重要。有鑑於中共的勢力已經伸向印度週邊國家,印度除了更積極拉攏週邊國家之外,也開始向東南亞發展戰略友好關係。從波斯灣、麻六甲海峽、南中國海到日本海,構成印度「新絲路」,將成為攸關印度安全的重要防線。



來源: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31期



【中央網路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