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宗教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個的宗教組織,其在西方歷史上曾經一度強勢並在人類發展史中扮演一定角色,現代各地仍然遍布為數眾多為信眾提供宗教生活方式的教堂。會眾們相信耶穌上帝天主)的聖子人類救主彌賽亞默西亞,即基督)的一神論宗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佛教並列為當今三大世界性宗教,估計現在全球共有15億至21億的人信仰基督教,約佔世界人口的33.32%。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個教會,但在基督教的歷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宗派,主要有羅馬天主教(又稱天主教會)、東正教(又稱正教會)、新教三大派別,以及其他一些影響較小的派別。中文語境的「基督教」一詞時常是專指新教,這是中文目前的特有現象。


神學教義



  • 獨一(或唯一天主獨一上帝):宇宙間有一位獨一的至高神,是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稱為耶和華[3]/雅威/耶和威。(英文:「God」,在基督公教中文常譯作「天主[4]。在基督新教里中文常譯作「神」或「上帝」[5];)

  • 三位一體:獨一神有聖父聖子聖神(基督新教中文譯為聖靈)三個位格,聖父是萬有之源,聖子是耶穌基督,聖神是神的靈。三者同質、同能、同永恆,聖父是神,聖子是神,聖靈是神,但只有一位神,而非三個神。阿塔拿修信經對三位一體進行了比較得到公認的解釋,但這仍然是比較難理解的一個概念。聖經中沒有「三位一體」這個詞,所以這是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中較受爭議的一項,但也被許多相信三位一體的基督徒看作是最重要的一項教義。否認三位一體的理論當中有一位一體論(只有一個神,乃是父)、三位三體論(父子靈乃是三個神)、形態論等。三位一體與非三位一體論的爭論焦點往往是耶穌基督的地位問題。

  • 創造:神創造了天地萬物,最後照自己聖潔良善的形象造人,乃是造男造女,名為亞當夏娃

  • :基督教的「罪」原文的字面意思是「不中靶心」,「罪」指一切不符合神的聖潔良善的行為、思想。人的始祖亞當夏娃犯罪,帶來了死。從此,罪與死入了世界,世人生而有罪(罪性),必然會犯罪(罪行)。如果沒有神的救贖,都要走上滅亡之路,不僅肉體要死亡,靈魂也要永遠死亡。

  • 基督救贖:耶穌基督本為神的兒子,與神同在,他就是神。耶穌基督為了將世人從罪惡中拯救出來而降世為人,從三十歲開始傳道,在十字架上被釘死,他的無罪之身成了贖罪的祭,贖了世人的罪。他三日後從死裡復活,升到天上,與父同在,他讓父差下聖靈住在信他的人心中,與他們同在。他還活着,他在繼續地作工。他將要再來,審判一切的活人死人,徹底地消滅罪,成就新天新地。

  • 復活與永生:耶穌基督將要再來,所有的人都要復活,接受最後的審判。信耶穌基督的人罪得赦免,得到永生,與神和好。罪不得赦免的最後會因罪而下地獄,與神永遠隔絕。(聖經對末世的啟示不是很清楚,基督教的末世論在細節上可以很複雜,不同意見也比較多。)

基督教產生於1世紀羅馬帝國猶太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社群中。第一世紀結束前即逐漸發展到敘利亞埃及小亞細亞等地,並擴及希臘地區及意大利地區。在4世紀以前基督教是受迫害的,直到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發佈米蘭敕令313年)宣布它為合法宗教為止。在392年時狄奧多西大帝(Theodosius I)於2月27日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且所有人都要信奉。此後古代多神教神廟、偶像都被拆毀。1054年,基督教發生了大分裂,西部教會稱為公教(即天主教),東部教會稱為正教(即東正教)。16世紀又從天主教中分裂出基督新教,以及其它許多小的教派。


創始起源


按照《新約》說法,猶太人耶穌在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猶太省地區傳道。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為真理作見證(約18:37)、教導人「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利19:18,民15:37-41,申6:4-9,11:13-21)、先求天父的國和他的義(太6:33)等道理。


根據基督教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他的教訓和所行的神蹟,在民眾中得到極大的回應。這使得羅馬帝國下的祭司團大受影響,深深感到自己會因而得罪羅馬政府,猶太公會的權利與地位有可能不保(當時大祭司的任免完全是由帝國政府掌控),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後快(約11:48-50)。後來由於門徒猶大告密,羅馬帝國駐猶太的總督彼拉多將耶穌逮捕。耶穌受盡打罵侮辱,最後被釘死。聖經新約對此解釋為聖經舊約所預言神所差遣的救贖主耶穌為了要贖世人的罪,甘願地為代罪羔羊,流出自己的血,讓罪人得赦免。


根據基督教新約的記載,依據他門徒們的見證,耶穌死後第三天從石窟墳墓中復活了。他的墳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滿心疑惑的門徒們顯現。他們漸漸確信耶穌真的復活了,是勝過死亡的救主。在耶穌升天超離這世界的時空後,他的門徒們起來熱心宣揚耶穌的教訓,並且宣告他是復活得勝死亡的主。信徒們組成彼此相愛、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團體,就是教會。


佛教


佛教,是古印度的悉達多·喬達摩(佛教信徒尊稱釋迦牟尼)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創立的一個宗教或學說,在世界上尤其是對於東亞南亞地區具有廣泛的影響。至2010年,全世界約有4億左右佛教信眾,人數僅次於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


」,全稱「佛陀」,意思是覺悟者。佛教重視人類心靈的進步和覺悟。按照佛教的觀點,人和其他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生死。惟有斷滅貪、嗔、痴的人才能脫離輪迴。悉達多·喬達摩就在35歲時成佛,並對眾人宣揚他所發現的道理。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從悉達多的教訓裏,看透苦迫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


佛教由古印度悉達多·喬達摩35歲時創立,關於悉達多太子的生年說法有二,佛教開始的時間也有二樣不一的說法,一種認為是在公元前543年5月月圓日,另一則是認為在前589年前588年。當時悉達多在畢缽羅樹(佛教信徒尊稱菩提樹)下悟道,成立佛教。準備妥當之後,悉達多於是走遍恆河谷各地向人傳教。社會各階層和各種身分的人都來聽他演講而成為他的弟子。在其後的幾十年中遊走四方,招收了許多弟子,佛教影響逐漸擴張。到他在80歲的高齡逝世(佛教稱之為涅槃)時,他已聲名大噪。


悉達多離開人世後,弟子們整理出他的言行說教,通過幾次結集,成為經、律、論「三藏」。五個比丘接受了悉達多的教訓之後,成為第一批僧侶和尚。佛教的三寶就此完成,那便是佛、法、僧。據稱這三寶乃是助人覺悟之途。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按人口算世界第三大宗教)。它有大約十億信徒,其中的九億五百萬居住在印度,僅次於擁有超過20億信徒的基督宗教和15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有的印度教派別都以撰於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經》作為經典教義。在此之外,各派別還各自信奉其他不同的經文。


印度教是印度的傳統宗教,與佛教也頗有淵源,它在約公元前2000年隨著雅利安人進入印度而興起的,起源於上古的原始崇拜和巫術。一般認為,印度教源於古印度吠陀教婆羅門教,大約在9世紀,印度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羯羅吸收了佛教耆那教的某些教義,對婆羅門教進行改革而形成了印度教。另一說法稱,印度教是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間,逐漸演變成吠陀教,最後發展成婆羅門教,即今天的印度教。


印度教不是只分布於南亞,在東南亞信仰佛教與伊斯蘭前也是官方信仰。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阿拉伯語:الإسلام、al-’islām;阿拉伯語發音: /ʔislæːm/回教,舊稱清真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回回教,是以古蘭經聖訓為教導的一神論宗教;古蘭經被伊斯蘭教信徒視為創造主安拉命天使逐字逐句的啟示給其使者,而聖訓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Islam)的名字來自閃族字根S-L-M,意為「順從(真主)」;穆斯林(Muslim)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真主,名曰阿拉;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真主;真主派遣了多位先知給人類,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但最終訊息是傳達給最後的先知穆罕默德,並載於古蘭經


伊斯蘭教的宗教習俗包括五功,是為「念、禮、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蘭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戰事福利等各方面。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粗略佔穆斯林的85%)或什葉派(粗略佔穆斯林的15%)。伊斯蘭教是中東非洲的大部分及亞洲主要部分的主流宗教。在中國俄羅斯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族群。最多穆斯林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佔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30%的穆斯林都位於南亞,20%的穆斯林在阿拉伯國家[9]。改信伊斯蘭教的人及穆斯林移民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目前全球約有十五至十八億穆斯林,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