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志工涉埤塘 搶救龍潭莕菜





將耗費一年整治

高原村長黃玉琴表示,這處埤塘四周沒工廠與住家,其內有龍潭莕菜、印度莕菜,還有數十種蜻蜓等動植物生長棲息,其中龍潭莕菜於十年前被正式發表,但未透露棲息地,目的是避免遭採擷,在地文化志工也都守口如瓶,保護台灣原生種龍潭莕菜繼續繁衍。不過近年發現睡蓮、布袋蓮等水生植物生長快速,壓縮個頭較小的龍潭莕菜生長環境,大家憂心龍潭莕菜絕種,向農業局求助。

昨天下午農業局長曾榮鑑領著六十餘位大專與高中職學生志工,大夥兒穿著青蛙裝,下水搶救龍潭莕菜。現場埤塘範圍近一公頃,大家以鋤頭等工具,小心翼翼的將龍潭莕菜一株株放入大水桶內,再送上岸邊復育桶內。

曾榮鑑說,龍潭莕菜與台灣萍蓬草都是台灣原生種水生植物,其中龍潭莕菜只有在龍潭高原村這處埤塘發現,儘管經濟價值不高,卻是台灣極少數原生種水生植物,農業局計畫將這處埤塘整治疏濬,將睡蓮等水生植物移至其他地區,預計將耗費一年整治。

暫養復育桶生長

曾榮鑑強調,龍潭莕菜將在埤塘旁復育桶內繼續生長,待埤塘整治完畢,明年再將龍潭莕菜重新種回埤塘,他呼籲更多年輕志工加入,讓稀少的龍潭莕菜繼續繁衍下去。




 〈小檔案〉
根據台灣大百科全書記載,「龍潭莕菜」屬於睡菜科,民國91年被發表為新種,屬於台灣特有種植物。

「龍潭莕菜」外觀類似小莕菜,依記載資料發現,僅在桃園龍潭高原村一座埤塘,與台灣萍蓬草、睡蓮等混生,因在龍潭鄉被發現,因而稱為「龍潭莕菜」,但因常遭人採擷與生育地遭破壞,「龍潭莕菜」族群隨時可能消失。

「龍潭莕菜」為多年生浮葉性草本植物,葉心形,長約12公分,外觀常讓人誤以為是迷你版睡蓮,5月開花,花形類似油桐花,花冠為白色,上方密披鬚毛但不結果,「龍潭莕菜」的葉片為深綠色,長約12公分,花冠上鬚毛多又密,「龍潭莕菜」只開花不結果。 (整理︰記者沈繼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