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聯合報「遠景工程—南向新世力」的一系列報導,我已嗅聞到一股教育走向的新契機,有待我們去重視與開發,絕對可以讓新住民的下一代出人頭地,為台灣開啟另一片天。
就從我家印傭說起,這個語言無法溝通的女子,來我家照顧中風的公公,跟她開始接觸,簡直是雞同鴨講,除了比手畫腳之外,只能像牙牙學語的孩童一樣,一字一句教她說話。學了一段時間,她用華語跟人溝通大致沒問題時,我再把學校課本借回來,從一年級注音符號開始教,再用拼音法教國字,完全跟學校正規教學一樣,花了六、七年時光,把這位異國女子教得像道地的中國人。 期滿回國後,她打電話給我,問我下一步怎麼走?因為很多工作搶著要她去做,有飯店的經理聘請她去做公關,有中國人在印尼投資的大老闆要她去當翻譯,也有仲介要她去當老師,都是高薪聘請,讓她很難抉擇。在她那人浮於事的國度,找工作相當困難,若順利找到工作也都是低薪的勞工階級,她卻因多學了一種語言—華語,而成為各界爭相聘請的對象;如今她不必再飄洋過海到異國賺辛苦錢,在自己的國家就很吃香。 想到我們國家,有相當高比例的孩子是新住民,媽媽幾乎都來自東南亞剛要起飛的國家,且他們的血液裡有著母親的優勢,應該更容易學會母親的話,若再加上教育政策的推波助瀾,將來這批孩子長大了,將會為台灣帶來無比雄厚的資產,而不是一直處於弱勢家庭的社會負擔。 然而,目前的教育現況,母語教學以閩、客、原為主,忽略了來自東南亞國家外配的語言,以致他們的下一代也失去母語的能力。若說要政府推動新住民的語言,必然會加重學校的負擔,排擠其他課程,同時師資難覓,教本也沒著落,似乎仍有太多執行上的困難。 倘若換個方式做,比如我教印傭學會華語,我也可以反過來跟印傭學她的語言;還有我們學校、家庭教不來,可以利用漫長的寒暑假,補助經費送貧窮孩子回外婆家,他們有了語言學習的環境,必定學得快又準,借力使力,總比花大錢辦理新住民研習活動或安排課程教學有效。現在投資在他們身上,未來就能從他們身上看到機會與希望。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