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張老地圖 300年台北一次讀

1896年繪製的地圖「台灣台北城之圖」,呈現清末與日據初期的台北市貌。
圖/玉山社提供
隨Google地圖的崛起,紙本地圖逐漸消失於我們的生活之中。然而在收藏界,古地圖卻逐漸成為一門顯學。文史工作者高傳棋與收藏古地圖的秋惠文庫合作,出版新書「古地圖看台北」,以20張老地圖打開跨越300年的台北時光隧道。
巡撫劉銘傳是推動台灣現代化的功臣。他治理下的清末台北城是何模樣?1896年繪製的「台灣台北城之圖」可一探究竟。
這張地圖繪於日據初期,尚未見有日本占台後的新建物。圖中可見完整的台北城門,現已消失的文廟、武廟與天后宮。劉銘傳所建置的電燈設施、噴水井、放生池、軍裝局等,在圖中皆可找到標示,見證台灣邁向現代化的過程。
1907年的「台北市區改正全圖」,是結合地圖與商店、廣告的好例子。此圖的正面是台北街道圖,並放上30座台北重要建築與商店的實景照片,背面是商家廣告。
從這張地圖可發現,台灣人熟悉的資生堂,100年前在台北便設有分店。然而它販賣的商品不是化妝品,而是各種具神奇療效的藥品,包括女性經期服用劑「薈鐵丸」,廣告強調「品質精良、親切服務、對症下藥」。
喜歡繪製地圖的日本人,為台灣帶來一波地圖熱。1930年代,深受日本浮世繪畫風影響的「鳥瞰圖」,在台灣大為流行。這種鳥瞰圖用色大膽、以立體透視呈現台灣的自然環境與人文資源。1935年繪製的鳥瞰圖「台北市大觀」,將行駛於淡水河的船隻、街上的交通工具,描繪得栩栩如生,令人想起描繪北宋庶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圖」。
可惜的是,七七事變後,日本頒布「軍事機密保護法」,地表20公尺以上的高處不得攝影與繪圖,全面禁止鳥瞰圖。這種地圖管制一直延續到解嚴前,此一類型的地圖創作成為絕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