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得主 馬拉拉 子彈打不倒的勇者


圖/聯合報提供
捍衛女孩受教權的馬拉拉,是子彈打不倒的勇者。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二日,馬拉拉出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史瓦特河谷地區、開伯爾—普什圖的明格拉鎮,是普什圖穆斯林家庭的長女,有兩個弟弟。雙親以普什圖族阿富汗女詩人兼戰士瑪拉拉.馬伊萬(Malala Maiwand),為她取名。
馬拉拉的父親是詩人兼教育家,經營一所學校,他知道女兒資質不凡,常與她討論各種議題。馬拉拉十一歲開始就以瑪凱(Gul Makai)的筆名,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表文章,敘述她在神學士控制下的日常生活,以及被剝奪受教權的經過。
她的文章受到關注,也引起神學士注意。二○一二年十月九日,神學士槍手攔下她搭乘的返家校車,近距離對著年僅十五歲的她開槍,子彈貫穿頭、頸並傷及肩部,傷勢危殆。
馬拉拉遇襲震驚國際,她被送往英國救治,奇蹟似地康復。然而馬拉拉全家被神學士下了格殺令,只得遠離家鄉。她的父親現於巴基斯坦駐英國伯明罕的領事館任職,她也在當地上學,並持續關注全球兒童受教權問題,曾為敘利亞和奈及利亞的類似困境奔走。
儘管馬拉拉已成全球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民風保守、忌憚神學士的家鄉,對她充滿嫉妒、恐懼與恨意,認為她是西方政權扶植出來的傀儡。去年她也是呼聲甚高的和平獎人選,當時臉書上就有人說:「我們討厭馬拉拉,這個CIA特務。」
家鄉的排擠和神學士的威脅,都無法消磨馬拉拉為女孩爭取受教權的意志。她說:「恐怖分子以為他們能改變我們的目標或停止我們的志向,但除了我的軟弱、恐懼和絕望消逝,他們沒有改變任何事。而我因此有了力量、能力與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