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墻倒塌25年 西德人抱怨 東德人懷舊

图片说明
11月9日,德國在柏林勃蘭登堡門舉行大型活動,紀念柏林墻倒塌25週年。
圖片來源:中新網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留德博士孫進在《中國青年報》撰文指出,1989年11月9日,柏林墻倒塌,被阻隔數十年之久的德意志民族再度牽手,整個德國一度陷入極其興奮的狀態。這一備受世界矚目的事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誌著冷戰的結束與德國的再統一。如今,統一之後出生的一代已然長大,東西德分裂40多年的歷史傷痕是否已經癒合?

從最近公佈的數據來看,目前尚不能對這個問題做出積極的回答。
中新網14日報導,文章指出,在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德國政府在統一之後雖然在東部建設中投入了鉅資,例如修建住房、高速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提高人們的工資和退休金。但是,東部並沒有像科爾總理許諾的那樣成為「繁榮之地」。東部的每人平均國民生產總值雖然翻了兩番,但仍比西部低30%。東部的平均工資比西部低19%。東部的養老金比西部低7.8%。東部每人平均繳納的稅款是每人937歐元,遠低於西部的1837歐元。東部比西部高的,可能只有失業率——目前東部的失業率是10.3%,儘管已是自統一以來的最低值,但仍高於西部的6%。不僅如此,因為大量人口流向西部,東部人口數量自統一以來已經減少11%。近年來,東部在經濟上追趕西部的步伐越來越慢,近乎陷入停滯,追上西部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
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自然會影響到人們的認知。有意思的是,因為受到歷史遺產的影響,東西德人對統一進程的認知和感受有所不同,在有些方面甚至截然對立。根據民意調查機構(infratest dimap)今年9月24日公佈的調查結果,認為德國統一利大於弊的原西德地區民眾(以下簡稱「西德人」)僅為48%,26%的人甚至認為德國統一弊大於利。與「西德人」相對消極的評價相比,原東德地區民眾(以下簡稱「東德人」)對德國統一的評價顯得較為積極,75%的人認為德國統一的利大於弊。儘管如此,不少「東德人」仍表現出明顯的「懷舊情結」,覺得原東德在許多方面做得比今日的聯邦德國更好。例如,78%的人覺得原東德的學校體制更好。75%的人認為原東德的社會保障更好。超過3/5的人認為原東德在男女平等、醫療保障方面做得更好。甚至還有近1/5的「東德人」覺得原東德的政治體制更加優越。而在1995年,持這一看法的受訪者比例僅為6%。
這一調查反映出的兩個問題,值得人們進一步思考。第一,為什麼「西德人」對德國統一的評價那麼保守和消極?第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東德人」懷念原東德?當年無情拋棄這個「專制國家」的不正是他們自己嗎?
「西德人」對統一的消極評價,可能與德國耗費鉅資建設東部、並且讓他們掏腰包有關。根據柏林自由大學教授施羅德的計算,在1990年至2014年間,建設東部花費了納稅人大約兩萬億歐元。這近乎是個天文數字。因為政府原有的財政收入不足以支撐東部建設,所以,德國政府在統一之後違背了科爾總理當初不加稅的承諾,開始額外徵收一種「團結稅」(最初佔個人收入所得的7.5%,後改為5.5%),並計劃一直徵收到2019年。雖說團結稅是面向全國徵收的,但是,因為西德人口占多數,而且只有收入超過一定水準才需要繳納(目前是持1級稅卡每月收入超過1444歐元或者持3級稅卡每月收入超過2726歐元才須繳納),因此,這項稅負主要還是落在了「西德人」的肩上。這讓不少「西德人」認為是他們在為德國統一埋單,雖然從道義上難以推卻,但也難免會心存不滿。2013年9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6%的西德人希望廢除團結稅。

德國政府計劃到2019年將東部的養老金提高到西部水準,為此每年需增加45億歐元的投入。「西德人」覺得,政府這樣做不公平,是在拿他們的錢補貼「東德人」,因為「東德人」繳納的養老金遠比「西德人」少,最終拿到的養老金卻和他們一樣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