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台珊瑚礁體檢:過漁依舊 台灣珊瑚礁覆蓋率50%以下
2014年全台珊瑚礁年度體檢成果昨(17)日出爐,綜合數據顯示,全台活珊瑚覆蓋率「一般」,指標性魚類與脊椎動物稀少甚至缺乏,可見過漁現象依舊嚴重。
在民宿、潛店業者等在地志工的協助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今年順利在台灣本島及外島共11個地點進行珊瑚礁體檢(ReefCheck),檢測地點涵蓋東北角/北海岸(鼻頭角、龍洞和美國小、野柳及番仔澳)、綠島、蘭嶼、小琉球、花蓮石梯坪、澎湖東西嶼坪、台東基翬和加母子灣。
「過漁」依舊 指標性魚類缺席 活珊瑚覆蓋率「一般」
調查結果顯示,指標性魚類與無脊椎動物稀少甚至缺乏,水下調查過程中時常可見廢棄漁網纏繞在礁盤或珊瑚上,顯見台灣各珊瑚礁區海域遭受嚴重過漁。這不僅對珊瑚礁生態系的食物鏈失衡的警訊,對觀光、漁業,甚至潛水人員的安危都是極大威脅。
體檢顯示,台灣本島與外島的活珊瑚覆蓋率介於25-50%之間,屬於「一般」程度。活珊瑚覆蓋率25%以下為「劣化」程度的珊瑚礁,主要集中在東北角的龍洞灣和美國小和番仔澳,以及西嶼坪北側。
全台各地的活珊瑚覆蓋率:
-澎湖南鐵砧東側:60.6%
-杉原加母子灣:60.6%
-蘭嶼虎頭坡:53.4%
-台東基翬:39.1%
-花蓮石梯坪:35%
-澎湖東嶼坪東側:32.5%
-蘭嶼椰油港:26.9%
-澎湖西嶼坪北側:16.3%
-綠島:55.3%-77.8%(為將軍岩、柴口浮潛保護區及石朗3個調查點平均值)
-小琉球:13.1%-51.3%(為美人洞、漁埕港、厚石群礁3個調查點平均值)
-東北角/北海岸:15.6%-46.25%(其中以番仔澳2號樣點淺處最差,野柳淺處活珊瑚覆蓋率最高)
多年監測資料 佐證海洋受陸地開發影響
台東美麗灣事件爭議多時,伴隨著環評行政官司纏訟多年,台灣珊瑚礁體檢自2009年起開始監測杉原灣的珊瑚礁健康狀態。長期監測的數字顯示,2009年至2011年,新死珊瑚覆蓋率從不到1%增加為7%,成了今年法官審案時的考量之一。
美麗灣開發案經環保團體提出第2次環評無效訴訟,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今年10月28日宣判環團和居民勝訴。經過珊瑚礁體檢志工的多年努力,得見長期監測環境的的重要性,不僅能夠比對人為干擾前後的變化,還可從中察覺環境中不尋常的變動。
以當地民宿、潛店業者組成的小琉球海洋志工隊,於今年(2014)正式接棒認養當地珊瑚礁體檢的調查工作,實踐了由當地社區自主監測珊瑚礁的目標,為台灣珊瑚礁體檢立下了重要的旅程碑。【取自環境資訊中心】
我覺得不要照成水汙染不然會引想珊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