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淪暮光之城
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後,遭西方制裁、陷入孤立,加上當地新政府貪腐,經濟上淪為暮光之城。
■Under Russia, isolated Crimea is twilight zone for business.
克里米亞(Crimea)半島被俄羅斯兼併已一年,當地一位女企業主契芮茲卡亞(Tatyana Chernetskaya)被問及她公司有多少客戶時,竟圈起食指比出代表「0」的手勢。
許多人支持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併入俄羅斯,是預期日子過得較好。然而,遭西方國家制裁、陷入孤立,加上當地新政府貪腐,極度壓抑克里米亞的經濟活動。
回歸俄羅斯成夢魘
契芮茲卡亞的公司是會計軟體供應商,原本逾55位員工,大部分已被裁掉,僅剩5人,因回歸俄羅斯後,跟烏克蘭的電訊及銀行業務傳輸都被切斷,所以流失了在烏克蘭的逾3,000位客戶。
契氏僅存的少數當地客戶,也遭新政府施壓,必須改用俄羅斯企業生產的軟體。契氏表示考慮移民至波蘭,因她祖父母有人是波蘭裔。
從沙皇時代營運迄今的克里米亞代表性葡萄酒生產商瑪桑德拉(Massandra),去年被置於克里姆林宮物產管理局的監看之下,但今年2月卻被武裝份子侵入。
這批武裝份子,因去年協助攻佔烏克蘭在克里米亞的政府建物及軍事基地,被認為有功,所以迄未解散。
瑪桑德拉的原業主在2月致函俄羅斯總統普丁,表明公司營運及2,500位員工都面臨風險,全因來自「新業主」及克里米亞新當局的「極端無能與永無止境地掠奪」所致。
原業主在信中說:「當初我們投票支持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根本沒想到結果會是這種前所未見的夢魘。」
物資短缺 觀光業凋零
烏克蘭已切斷大部分對克里米亞的輸運與通訊,而西方的制裁則阻絕外來投資及美歐企業,連威士卡(Visa)與萬士達卡(Mastercard)都無法流通,也很難兌換外幣。
克里米亞經濟變成以現金為主,各種供給必須來自俄羅斯南部的克拉斯諾達爾地區(Krasnodar),變得極不穩定。
當地超市空空如也,許多貨架上只見單獨一排同樣的貨物,見證物資的短缺,令人想起前蘇聯時代。
如今甚至連俄羅斯的大企業,也不願意進駐克里米亞。
克里米亞的觀光產業曾經很蓬勃,現也已受重創,如2013年還有590萬觀光客,但儘管俄羅斯已提供補貼,2014年卻銳減至380萬。
旅行社業者表示,之前造訪克里米亞的觀光客中,逾65%是烏克蘭人,去年夏天在克里米亞的海灘上,卻看不到任何烏克蘭人。國際郵輪也對克里米亞敬謝不敏。俄羅斯人差不多是僅剩的觀光客。
西方的制裁,已讓克里米亞的商業活動急凍。麥當勞、殼牌石油等都已停掉在當地的營運,另eBay、PayPal、谷歌(Google)、蘋果等的服務也都遭到封鎖,迫使依賴外商的工作者必須另謀生計。
克里米亞除一般商家苦不堪言外,原由烏克蘭人持有的大型企業也在所謂「國有化」下,飽受當地民兵的劫掠。【取自中時電子報】 2015/03/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