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關稅引爆全球市場!川普發文稱「經濟革命」 2字喊話支持者

 巴倫周刊報導,美國總統川普2日祭出對等關稅震盪全球市場,他5日在社群平台發文,稱這是一場「經濟革命」,呼籲支持者「堅持」,重申對關稅政策的立場。

川普在貼文中先稱中國受到的衝擊遠大於美國,「中國,以及許多其他國家,一直以來都對美國極度不公平,這種情況不能持續下去」。他說,美國曾又蠢又無助地挨打,但那已經成為過去。


川普還表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把工作與企業帶回美國」,並稱關稅措施是一場「經濟革命」,而美國一定會贏。他還說,「堅持(HANG TOUGH),這個過程不會輕鬆,但最終成果將是歷史性的」。

根據道瓊市場指數(Dow Jones Market Data),道瓊工業指數與標普500指數本周分別下跌7.9%與9.1%,其中道瓊已進入技術性修正區間。

巴倫周刊先前報導,市場在4日大幅下挫,道瓊指數收盤重挫逾2200點,原因是中國宣布對美國採取報復,針對幾乎所有美國進口商品開徵34%關稅。

根據白宮2日公告,美方10%的基本關稅已於4日凌晨正式生效。針對特定商品的個別關稅則預計將於4月9日上路。

貿易戰帶來的影響不僅止於表面。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學家詹迪(Mark Zandi)表示,關稅可能拖慢生產力增長,削弱全球對美國作為穩定投資地的信心,並重塑全球供應鏈。

詹迪指出:「這一切只會促使美國的盟友與貿易夥伴,與彼此甚至與美國的對手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砲轟川普關稅政策是災難!諾貝爾得主痛批「壞又蠢」:公式像ChatGPT給的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3日在內容創作平台Substack發文,以「惡意愚蠢會扼殺世界經濟嗎?」(Will Malignant Stupidity Kill the World Economy?)為題,砲轟美國總統川普的新關稅政策是一場災難,根本不知道從何吐槽,甚至稱川普政府的計算公式「像ChatGPT給的」。

紐約市立大學(CUNY)講座教授克魯曼指出,川普政府此次公布的關稅超乎所有人預期,這些政策完全出於「惡意的愚蠢」,比1930年代惡名昭彰的「史慕特-霍利關稅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帶給經濟更大衝擊,尤其現在的國際貿易的重要程度比當時重要3倍。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布的關稅計算公式,似乎僅以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額,並且再除以二。克魯曼指出,這套公式過於粗糙簡化,「錯得離譜,不知道從哪裡吐槽起」。

克魯曼解釋,川普的計算僅考慮商品貿易,卻完全忽視服務貿易。以歐盟為例,雖然美國在商品貿易上處於劣勢,但在服務領域的出口收益已大幅彌補損失。

「在我看來,那份文件就像某個低階幕僚在發表前幾小時拼湊出來的,」克魯曼狠批,「尤其USTR的說明像是沒讀過書的學生在考場上亂寫一通」。

克魯曼進一步嘲諷:「這種計算方式,根本就是你問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慧模型會得到的答案。」

克魯曼反問誰會這樣制定政策,他認為,這更像試圖震懾他人、強化控制以「展示權力」的手段。

克魯曼強調,政策可信度至關重要,若企業無法預測未來,就無法作出計畫;若外國政府不相信美國會理性應對,便不會制定有利美國的政策。

儘管克魯曼希望川普承認錯誤並重新開始,「但他不會這麼做,因為這會破壞他所塑造的權威形象,」他說,「無知與不負責任本身就是川普訊息的一部分」。

這並非克魯曼第一次強烈批評川普,克魯曼在川普第一任期就曾在紐約時報撰文,警告川普當選可能引發「全球經濟大衰退」,並且預示最壞情況。

六都施政體檢/低薪、托嬰難題 年輕人只婚不生

 

台中是幸福城市民調第一名,但內政部統計,就業人口有37.8%從事工業,59.7%從事服務業,農林漁牧業則占2.5%,產業平均薪資相對低,而雙薪家庭最在意的托嬰中心,台中家數還遠遠不足,都讓年輕人敢婚卻不敢生。

台中結婚率達6都第一,出生率排行6都第二,整體人口數雖正成長,已突破286萬人,但學齡兒童每年仍減少近2千人。


吳姓家長說,市府力推托嬰、托幼倍增,但僧多粥少,托嬰中心仍不足。她懷孕10周就拿孕婦手冊報名,繳了訂金, 但生產前被通知沒名額,只能再找,喜悅大打折扣;另有家長說,剛懷孕就報名托嬰中心,得知候補120名,相當傻眼,直呼「不敢再生二胎」。

沒有後援幫忙育兒的潘姓家長說,原以為虎年生育率低,可享有較多教育資源,特別選在虎年生小孩,命名後也趕緊報名公托,未料仍要排1年3個月才錄取,空窗期間,只能放棄工作在家顧小孩。

公托除了錄取不易,教育資源也難銜接。家長說,公托雖可延托到下午6時,但對於5時半才下班的家長,車程加上塞車時間,往往還是來不及接小孩,且孩子生病就需停課,感染腸病毒更直接停課一周,對沒有後援的雙薪家庭苦不堪言。

有年輕夫妻結婚5年仍不敢生小孩,他們說,房價貴,房租連年調漲,加上通膨嚴重,都快養不起自己了,怎麼敢生小孩?


川普對等關稅真正目的?專家:解決美債、重建美工業、拚全球秩序

 美國總統川普在台灣時間3日凌晨宣布對等關稅後,全球無數人忙著了解自己國家稅率多少、影響哪些產業,同時專家從不同角度剖析這項關稅的真正目的。曾效力美國國會、安永等公司的美國政策分析家拉特娜(Tanvi Ratna)在福斯新聞網撰文指出,川普對等關稅不只是一種保護主義措施,還是更廣泛策略的一部分,企圖心遠超過一般人想像,現在的問題是,沒有人確知它是否奏效。

拉特娜說,這套高風險的對等關稅,目的是為管理美國的債務而累積影響力和資源,重塑美國的工業基礎,並重新協商美國在全球秩序中的地位。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大多數人不太了解的問題──美國政府在2025年,必須為到期國債再融資9.2兆美元,其中約6.5兆美元將於6月到期。


根據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的說法,利率每下降一個基點(0.01%),政府每年就可節省約10億美元。自4月2日宣布徵收對等關稅以來,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已從4.2%降至3.9%,下降30個基點。如果這一數字成立,就意味著可節省300億美元。因此,維持低殖利率不僅是合理的政策,也是國家財政的需要。

但美國處境困難,通貨膨脹尚未完全冷卻,聯準會仍擔心降息太快,所以問題變成:如果沒有聯準會的幫助,如何降低殖利率?這就是對等關稅策略有趣的地方。

透過徵收全面關稅,美國政府所創造的經濟不確定性,恰恰促使投資人轉向長期美國國債等更安全的資產。當市場受到驚嚇,資本就會撤出風險和股票資產,並湧入安全資產,主要是10年期美國國債,這一點就正如我們在前幾日所看到的場景。這種降低風險的需求導致殖利率下降。

然而,即使是更便宜的債務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美國赤字仍然巨大,這就有必要削減開支。據報導,在美國政府效率部(DOGE)和馬斯克的支持下,川普政府的目標是削減40億美元日常開支,如果他們的建議轉化為實際削減並獲得國會批准,到2025年底,赤字將減少1兆美元。

至此,美國有兩大支柱:降低借貸成本、緊縮支出,但還有第三個、可能是最重要的支柱:經濟成長。

關稅成了點火開關。透過提高進口價格,為美國生產商創造了空間,其目的不是懲罰貿易夥伴,而是讓國內產業再次煥發生機。

拉特娜說,徵收關稅的確會使美國國內物價上漲,川普政府完全知道這一點。事實上,政府現在正在是預先承受痛苦,希望在2026年11月的中期選舉之前,實現明顯的就業成長和工廠活動。

同時,關稅本身將產生收入,預計第一年達到甚至超過7000億美元,這為美國政府創造了更多財政空間,使其能夠減稅並繼續在社會安全、醫療補助和其他項目上支出。

更有趣的是地緣政治方面情況。拉特娜認為,對等關稅並不是憑空而來,它們的設置與美國刻意重塑全球聯盟同時進行。也就是說,美國正悄悄疏遠北約,重新調整與歐洲的關係,並開通與波斯灣國家和俄羅斯先前凍結的外交管道。

為什麼這麼做?因為冷戰後的貿易秩序不再符合美國的利益,導致了美國的赤字、離岸外包和戰略依賴。現在,關稅成為槓桿,優先事項與美國一致的盟友將獲得救濟,其他國家則面臨更高成本。

當然,中國大陸是這套策略的核心參與者。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認為,大陸操縱人民幣匯率且產能過剩扭曲了全球貿易,關稅是迫使中國進行清算的一種方式,且可能迫使人民幣升值。

其他國家也未能倖免。歐洲可能會被要求就烏克蘭問題出錢,印度可能面臨大幅削減關稅壓力,加拿大和墨西哥可能會面臨與芬太尼和邊境執法相關的要求。這些並不是隨機的措施,而是利用貿易政策作為迫使各國坐上談判桌的手段。

拉特娜在文末指出,這整套策略就是設計來破壞的,存在著嚴重的風險:一旦通膨捲土重來,或未能讓產業回流美國,其負面影響可能很嚴重。無論人們是否同意,對等關稅政策都是美國30年來最雄心勃勃的財政和工業重建政策之一。唯一的問題是:它能奏效嗎?

川普對等關稅衝擊世界 重點一次看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宣布對18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銷美商品廣課關稅,並對其中約60國訂定高額關稅稅率。這形同美國貿易政策出現根本性翻轉,規模為二戰結束以來所僅見。

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今天揭櫫的關稅併含全面性基準關稅與各國特定關稅兩種概念,稱這是美國貿易政策的「解放日」。以下綜合華爾街日報、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及Axios新聞網等所彙整相關重點。


● 10%基準關稅4/5上路 各國特定關稅4/9開徵

對銷美商品所課的全面性10%基準關稅將於美東時間4月5日零時(台北時間5日12時)開徵;而針對特定國家的更高額關稅則於美東時間4月9日零時(台北時間9日12時)開徵。

● 對等關稅「打對折」 盟友也難逃

對特定國家的關稅是川普政府依據所謂各國對美國出口商不公平程度所量身訂製,稅率由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CEA)一些最高層級經濟學家所算出,目的是為反擊他國對美商品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

嚴格來說這不算真正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tariffs)。川普表示,對特定國家訂出的稅率僅為本應採取的一半。

這次被川普政府祭出對等關稅者約60國,其中歐盟將被課20%、中國34%、越南46%、台灣32%、印度26%、日本24%、南韓25%、泰國36%、瑞士31、印尼32%、馬來西亞24%、南非30%。

● 中國商品關稅疊加後已達54%

川普第二任以來已對中國銷美商品課20%關稅,這次再疊加34%對等關稅後,中國商品的關稅將達54%。

這還不包含川普第一任時對中國商品的關稅。野村證券日前分析,川普今年1月20日上任前,中國銷美商品已平均被課13%關稅,若以此基礎疊加今年這幾波關稅,稅率將更驚人。

● 加、墨、俄不在這波對等關稅之列

川普政府認為,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兩鄰國的關稅主要與芬太尼危機與非法移民有關,而非貿易不公,因此兩國沒列入這波對等關稅。

川普今天簽署的政令讓加墨兩國在「美墨加協定」(USMCA)內的銷美商品繼續享有關稅豁免;不適用美墨加協定者仍維持25%關稅。此外,加拿大外銷美國的能源商品、鉀肥要被課10%關稅。

川普對100多個國家地區普課10%關稅,連人口1500人的南太托克勞群島(Tokelau,紐西蘭所轄)、2500人的北極圈內斯瓦巴群島(Svalbard,挪威所轄)都不能免,但俄羅斯卻沒上榜。

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告訴Axios新聞網,俄國不在名單是因侵烏克蘭遭制裁,美俄間幾已無實質貿易,且俄國仍可能面臨「額外嚴厲制裁」。然而美俄間的貿易額仍比美國與汶萊、美國與模里西斯還高,而汶萊與模里西斯這次仍榜上有名。

● 晶片、製藥不在對等關稅榜單 汽車關稅4/3上路

銅、藥品、半導體和木材都不在這波對等關稅榜單內;各國銷往美國的鋼、鋁已於3月12日起被課25%關稅,這波對等關稅裡就不含鋼鋁。

川普上週宣布對所有進口車課25%關稅,則從4月3日起開徵。

● 全球股市哀鴻遍野

美股期貨指數在盤後交易狂洩,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期貨

下跌1.9%,即下跌逾800點;那斯達克100指數期貨下跌3.3%;標普500指數期貨下跌2.8%。不少公司股價在盤後交易也下跌,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耐吉(Nike)都下跌逾4%。

日本日經225指數盤中下跌逾4.1%,南韓綜合股價指數(Kospi)下跌逾2.5%,澳洲證券交易所(ASX)200指數下跌2%

錨定各國股市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均呈走跌。印度ETF跌3%、歐洲ETF跌2%、中國ETF跌3.8%。

● 關稅估為美帶進7000億美元收入 但推升通膨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估算,川普的措施每年可望為美國政府帶來約7000億美元關稅收入。凱投宏觀的經濟學家計算,這些關稅最高可帶來8350億美元稅收,但考量高關稅導致進口下滑,實際應在7000億美元上下,約合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3%。

與此同時,凱投宏觀的經濟學家分析,由於進口品約佔美國消費總額一成,以25%稅率計畫,則川普的關稅措施將使消費物價上漲約2.5%,通膨推升至4%以上,因此預期聯準會(Fed)今年很可能維持利率不變。

老福機構漸退場 專家:資源荒恐釀長照悲歌

 

台灣今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各項長照資源布建刻不容緩,但衛福部統計,老福機構家數從一○六年一○九九家下滑至去年一○四八家,可入住人數五萬九八六九人,而住宿式長照機構新增速度緩慢,至去年底全台僅一二一家提供一萬二三五二床,專家呼籲政府正視資源不足現況,避免長照悲歌。

政府推動住宿式機構獎勵方案,設置一百床機構可獲九千萬至二億元補助,台北市政府則加碼補助每床廿萬元,但機構經營者仍無感。


貴族老人長期照護中心主任桑予群說,以自家機構所在台北市為例,即使祭出政策牛肉,仍無業者申請新設住宿式機構,形成「照護資源沙漠」,同時長照悲歌卻不斷發生,政府應正視住宿式機構發展受限問題,否則未來長照資源供不應求情況將加劇。

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指出,住宿長照機構持續增加,為均衡住宿資源,已針對資源不足地區給予獎勵計畫,鼓勵公私協辦設立住宿式長照機構,至去年底共五十八件申請案,增加七二二六床,內政部、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也協助盤點閒置土地、選擇合適場地空間,因變更地目或依都市計畫等調整都需要前置作業也積極持續辦理。

衛福部長照司指出,全國提供住宿式長照服務機構,包含老福機構、護理之家、榮民之家及住宿式長照機構,截至一一三年總計一六八七家,提供十一萬八七一六床,目前住宿長照機構計整體使用率八成三。衛福部持續透過計畫性獎勵,如住宿機構照顧品質獎勵計畫、強化感染管制獎勵計畫及減少住宿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等,協助住宿機構提升服務品質。

衛福部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說,一○六年長照服務法通過,原由老人福利法管理老人福利機構,不再受理設立申請,後續幾年部分通過設立許可機構完成興建,家數些微上升,現不再新增;法規未要求強制轉型,僅部分老福機構轉型住宿式長照機構,其餘雖可持續經營,但面臨經營者家族或團隊接班問題,逐步自然淘汰。


農地違建總面積達「28座籃球場」 桃市府鐵腕拆除

 

桃園市政府近期清查出10處大型農地違建,總面積超過1萬1100平方公尺,相當於28座籃球場,建管處今表示將於1個半月內全數拆除。另,市府2月公告實施「桃園市火災預防自治條例」列管高風險場所,消防局已掌握9間危險物品工廠有問題,若未修正,也將在下波行動優先拆除。

桃市府近期清查出10處大型農地違建,建管處今表示將於1個半月內全數拆除。圖/桃園市建管處提供

桃市府近期清查出10處大型農地違建,建管處今表示將於1個半月內全數拆除。圖/桃園市建管處提供

建管處表示,依規超過300坪以上即為大型農地,只能建置資材室等,不可設立工廠,若要擴大使用需向農業局申請執照;此次共拆除10件違建,包括大園3件、平鎮2件、八德、蘆竹、龜山、中壢和新屋各1件,其中5件為興建中就被發現。

建管處表示,針對農地違規行為,建管處和各區公所持續合作比對清查,若確實為違建,基於農地汙染、環保及公共安全等考量,都將依桃園市違章建築處理要點列為A類,最優先執行拆除。

此外,今年2月市府公告實施「桃園市火災預防自治條例」,納管「工廠危險品」、「公共危險品」、「爆裂物先驅化學物質」及「低溫冷凍倉儲」等高風險場所。

建管處長莊敬權說,透過經發局、消防局及環保局等跨機關合作,市府目前已掌握相關業者,如有未取得使用執照或涉及違反建築法,並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勸導未改善者,將依自治條例優先拆除。


消防局表示,先前已有11家列為危險物品工廠,但是該11家沒有申請工廠登記證,爾後經交叉比對,其中2間有廠登記在其他地區,因此目前共掌握9家業者是完全沒有營業登記,也不知道內部物品的存放內容,後續將持續關注,若有違法事實且未修正,將會通報建管處拆除。


地緣通訊風險/台灣聯外通訊 命懸海底電纜

海底電纜 全球通訊動脈 製表/許珮絨 圖/聯合報提供

海底電纜 全球通訊動脈 製表/許珮絨 圖/聯合報提供
 

近年來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加上中國大陸漁船勾斷台灣海纜的事件頻傳,外界開始注意到台灣的10條國內海纜及14條國際海纜,由於這些都是台灣與離島或與國際間聯繫的重要關鍵,這讓人憂心,一旦多數海纜遭破壞,恐危及台灣聯外通訊。

地緣政治風險愈來愈高,台灣必須要積極建置各式各樣的聯外通訊系統,全面打造星、空、地、海的網路,才能擁有更堅強的通訊韌性。


產業人士表示,「國際聯外海纜不用太擔心,比較需要擔心的是國內海纜。」理由是目前台灣的國際海纜大都舖設在台灣的東邊,走的路線是太平洋、巴士海峽,太平洋的水深在1000~4000公尺,巴士海峽水深在2000~5000公尺,因為水深夠深,海纜埋在海底的深度也夠深,往來船隻很難勾斷國際海纜。

「比較麻煩的是國內海纜,因為國內海纜走台灣海峽。」產業人士分析,台灣海峽深度大多100公尺,加上很多漁船、商船會經過台灣海峽,在深度不足的情況下,就很容易勾斷海纜。

線材壽命有限 需固定排修

尤其是海纜線材會隨時間自然裂化,海纜用2、30年之後,壽命就差不多了。因為洋流、海中物質都會影響線材使用壽命。好在海纜自然劣化速度是可以預期的,因此電信公司都會排定固定時間,請海纜維修船汰換線材。但最怕的是突然斷裂,這時要找國際海纜維修船隊來維修,還必須看對方的時間排程,恐怕緩不濟急。而一些不堪使用的海纜就會直接廢棄不用,重新蓋一條新的海纜,至少要花上2、3年的時間。

海纜是相當古老的技術,這項技術最早起始於1851年,全球第一條海底電纜穿越英吉利海峽,將英國跟法國連接起來。台灣的第一條海底電纜則是建置於1887年、清朝劉銘傳時代,這一條海底電纜連接了淡水至福州。

「數位生命線」對台灣通訊有多重要? 製表/許珮絨 圖/聯合報提供
「數位生命線」對台灣通訊有多重要? 製表/許珮絨 圖/聯合報提供

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台灣就是靠著海底電纜進行聯外通訊。經過百年,現在的台灣已成為亞太地區重要的海纜節點,然而,地緣政治風險變化大,台灣若要維持完善的關鍵基礎通訊,不僅海纜,如何透過微波、衛星等技術保持通訊暢通,已是台灣政府首要任務。

早期的海纜結構相當簡單,主要發送的是「電報」,電報多以文字為主,傳輸容量不用太大,只要兩條銅線就足以支應;然而,海纜面對的最大挑戰在於,這一段纜線要通過海洋,海洋裡面有各種不同的生物、還有往來各地的船隻運行,纜線可能被魚咬斷,來往的漁船更不知水下有這段纜線,就算勾斷纜線也毫不自知,更不要說,海水可能會侵蝕外包線材,如果防護做得不好,海纜相當容易壞掉。

海纜如遭破壞 求償不容易

「大部分國際海纜,都是多家電信公司或者一起出資,例如中華電信會和日本電信業者、或者Meta等業者合作,一起建置海纜。」產業人士指出,這種國際合資的海纜會經過許多地點,一旦被商船或者漁船勾斷、海纜一斷訊,影響的不只是台灣,而是很多國家,此時,聯盟裡的業者就會啟動合作,進行國際求償。

產業人士分析,國內海纜因為是台灣國內自行建置,多數是由中華電信出資蓋的,要找到破壞海纜的對象來求償並不容易,中華電信也才只有順利求償過一次,這也讓台灣必須花很多力氣來維護國內海纜。

修復經費由中華電信預算支出,大部分可以轉嫁到企業支付的國際電話費,近年來數發部也有若干補助。

數發部長黃彥男指出,海纜被列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CI),數發部會針關鍵基礎設施做很多演練,包含海纜斷訊時,如何做偵測跟防護。現在,只要海纜斷訊,數發部就會馬上收到訊號,並跟海巡署、海委會聯絡,透過跨部會合作,希望能夠當場抓到破壞海纜的船隻,像這一次台澎海纜斷線,就有扣押到船隻。

定期監測 船隻靠近就勸離

黃彥男表示,「海纜永遠沒有辦法停止斷掉」,也因此,台灣也就發展出其他通訊機制,例如微波、低軌衛星,萬一海纜全斷,其他技術就會隨時上線,維持台灣通訊暢通。

海纜對於台灣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通訊工具。即使中華電信目前已有7條國際海纜,但仍在持續規畫新建多條國際海纜,讓海底通訊備援機制更完備,這樣即使有一條海纜發生故障,也可以迅速將通訊流量調度至其他可用海纜系統。

現在新式海纜本身都深埋、做防護,中華電信現在也會對海纜進行系統監測,除了看傳輸品質之外,如果有船隻靠近,也會有AIS(自動識別系統),通知船隻不要在那邊下錨。就算船隻沒有開啟AIS系統,中華電信也會在發現船隻靠近時,通知海巡,請海巡勸離船隻。

低軌衛星 花蓮震災建大功

此外,台灣現在也能夠透過空中通訊,維持最基本的傳輸。中華電信很早以前就有微波設備,當海纜斷掉時,微波可以進行通訊傳輸。但微波的缺點在於,如果天氣不好,下大雨或者發生濃霧時,就會影響通訊品質。

隨著低軌衛星近年順利升空,台灣也積極與國際低軌衛星合作,希望將低軌衛星當作重要的空中通訊工具。在去年403大地震中,也正因為低軌衛星發揮了作用,讓外界得以跟花蓮太魯閣內的民眾通聯,讓外界知道地震災區內的民眾是否安好。

星空地海 打造更堅韌通訊


以空中通訊來說,低軌衛星確實是更好的選擇,低軌衛星傳輸量大,可傳輸更多的資料,受天氣影響較小,但也因為低軌衛星距離地球近、視野較小,需要數百、數千顆才能覆蓋地球表面,做完整的聯繫。也因此,台灣也必須要跟國際業者有緊密的合作,才能有更加綿密的低軌衛星通訊訊號。


在地緣政治風險愈來愈高的現在,台灣必須積極建置各式各樣聯外通訊系統,結合海纜、陸纜、行動網路、光纖網路、無線網路及高、中、低軌衛星,全面打造星、空、地、海的綿密網路,才能擁有更堅強通訊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