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活動 粗暴破壞水域
5年前曾經在探勘死海陷坑時被一個突然裂開的10公尺深陷坑吞噬,受困長達14小時才獲救的地理學家雷茲,現正推動繪製這些在死海岸邊越來越多的陷坑位置圖,避免其他人碰上和他一樣的遭遇。他說,陷坑現象與死海嚴重缺水、近年觀光和化工活動及人口越來越多有關,「這是人類粗暴地影響死海環境最明顯的證據。」
缺水乾涸 面積剩3分之2
位於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約旦之間的死海,主要水源來自約旦河,是全世界最鹹的水域之一。死海岸低於海平面400多公尺,是地球海拔最低的陸地,環境不利於大多數生物生存,造就死海乾燥荒涼的景象。1960年代以色列和約旦引約旦河水供農業、工業使用,抽取死海水提煉磷酸鹽,死海面積迄今縮小了3分之1,湖水減少導致地下鹽層被淡水溶解而形成坑洞。
危險陷坑 至少3000個
雷茲說,現存已出現裂口的陷坑就多達3000個,還沒裂開的陷坑數量可能也不亞於這個數字。這些陷坑除了對遊客安全造成潛在威脅外,也影響以色列的開發計畫,迫使當局關閉一處露營地和一座小型海軍基地,取消有5000間客房的旅館興建計畫。
雷茲指出,隨著死海日漸縮小,死海附近小池塘裡許多靠地下泉水維生的原生魚種、兩棲生物和螺類總有一天也會跟著消失。世界銀行正在研擬一項開鑿人工運河的計畫,打算從160公里外的紅海引水注入死海,但因費用估計高達150億美元(約台幣4900億元),恐怕難以實現。如果不設法遏止死海繼續縮小,下個世紀它將再消失3分之1。【取自自由時報】2009/6/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