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指出,藏人花了不到3000年的時間,就適應了高海拔的生活。這項發現將讓我們對諸如癲癇等出生前缺氧的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
領導這項統計研究的尼爾森(Rasmus Nielsen),對照了漢人與藏人的基因組。他說,「這是人類基因改變的觀察中最快的案例」,尼爾森是加州柏克萊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生物學教授。
根據本月2日刊登在「科學」(Science)雜誌的研究,藏人和漢人大概在2750年前,便各自演變成兩種不同的族群。人數較多的一群移居到西藏高原,然後慢慢減少,同時,在低海拔定居的漢人,人口大幅擴張。
不過,藏人卻演化出一種獨特的能力,以適應海拔4000公尺(13,000英尺)高度的生活。相較於海平面,當地的氧氣含量大概少了4成。
尼爾森說,這項新的發現可以指點科學家進一步探索未知的基因。這些研究與體內缺乏氧氣有關,或許可以解釋嬰孩因為在子宮內缺氧而造成的疾病,如精神分裂和癲癇。【取自法新社】
※藏族特殊基因 高原適應關鍵 2010.07.02
最新研究發現,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人能夠適應高原環境的關鍵因素在於EPAS1基因。
中新社報導,這項名為「50個全外顯子測序揭示人類的高原適應機制」的研究成果,2日由國際權威學術刊物「Science」發表。
研究負責人、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員汪建表示,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對50個藏族人的全基因組外顯子進行測序,並將結果與低海拔漢族人以及高加索人的外顯子進行對比,透過一套新開發的尋找自然選擇信號的算法,計算出在藏族人中受到自然選擇的基因。
他說,這些受到自然選擇的基因,可能在藏族人適應高原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發現,有一系列基因在藏族人適應高原環境中發揮作用,其中EPAS1基因可能具有關鍵作用。
進一步分析發現,EPAS1基因中受選擇的基因型與藏族人血紅蛋白的代謝有關。EPAS1基因是HIF通路(低氧誘導調節通路)中的重要基因,在人體面對低氧環境的調節通路中發揮核心作用。
因此,藏族人特有的EPAS1基因,阻止了藏族人血紅蛋白濃度過度升高,降低各種高原性疾病發生的可能性。
EPAS1基因研究有可能對某些血液性疾病的治療帶來突破,還可應用於篩選運動員等工作。
此外,這項研究成果還發現一些重要的高原適應相關基因,對預測、預防與治療高原缺氧性疾病具有重大意義。【取自中央社即時新聞 CNA NEWS】2010/7/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