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鉅資 2017年可回本
中國時報【楊芬瑩╱綜合報導】
耗時十七年、全球最大的三峽大壩工程,截至去年六月投入一八四九億(人民幣,下同)資金。三峽大壩總會計師昨接受採訪時表示,籌資過程中,三峽記取國外電廠教訓,保守控制負債比,分三階段逐步開放融資、上市,並樂觀估計二○一七年以前,可完全回收鉅額投資。
同樣是以「世界第一」水力發電廠為目標,○三年竣工的南美洲伊太普(Itaipu)水力發電廠,就讓合資的巴西與巴拉圭政府,陷入債台高築財務困境。當初兩國只各自撥付一億美元,其餘資金都仰賴借貸,以致累計二一○億美金的總工程費,過半來自過度融資導致的高額利息,平均每天新增三百萬美元負債。
三峽工程經費包括支付樞紐工程七九八億、輸變電工程三五八億與庫區移民工程六九三億元;在規劃初期,根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總會計師楊亞表示,其財務團隊分析Itaipu Dam資金運作,決定將工程整體資產負債率控制在五○%以下,分三階段開放市場融資。
首先在九三至九七年間,大陸國務院以每度電漲價○.三到○.七元不等以籌措資金,並將葛洲壩電廠利潤與所得稅全數納入三峽建設基金,另開發銀行也連續十年,每年提供三十億元、還款期限十五年的三百億元貸款。
楊亞表示,國家藉電費徵收一千一百億資本金投入,意味工程一半資金不需還本付息,加上開發銀行的三百億政策性貸款,總投資七成到位,成為建設初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九七年十一月長江成功截流,第二期工程藉著工程日益出名的氛圍,公司開始對外融資,九次發行十二個品項的三峽債卷,募到三四五億市場資金。財務人士估算,「相較銀行長期貸款利率,債券融資每年可降低工程投資約三億。」
此外,三峽大壩在設備招標過程中,還獲國外優惠商業貸款,不僅期限長、利率低、且協議條款優越。
○三年七月,當第一台發電機組並網發電,三峽邁入第三期工程,擁有發電收益後,三峽工程就以葛洲壩電站資產為基礎,組建長江電力股份公司,在上海掛牌上市,隨後陸續募集資金收購母公司的發電機組,最終完成廿六台發電機組的收購與上市。
楊亞說,加上葛洲壩電站,長江電力全年可發電九七二億千瓦小時,以目前電價計算,累計發電量達一兆度時,三峽工程鉅額投資就可收回,據推測,應就在一五到一七年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