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面牆畫滿鮮豔的標記,每一道是一次又一次水患淹沒高度,刻畫村民身處下陷區的滄桑。 屏東縣佳冬鄉燄溫村這面「淹水牆」是知名地標,觀光客造訪頻繁,「這面牆已經變成佳冬的觀光景點了。」燄溫村長陳榮江指著牆上標記,細數每次水災的慘烈情景。他說,因長期抽用地下水養殖,導致地層下陷超過一層樓。這裡地勢低漥,路面低於海面;為防淹水,堤防越建越高,「就像一個碗,下雨常排不出去」。 屋主周金龍「創作」這堵淹水牆,雖然牆有名氣,但他卻開心不起來。 「做這些記號,只想讓人們知道,燄溫村人就住在這種地方。」周金龍感歎,屏東地下水豐沛,以前挖三米就有水喝,現在得挖兩百多米,湧出的還是鹹水,只能改喝自來水。 地下水層被抽乾,土地沉陷就回不去,連帶破壞海水與地下水的平衡;海水長驅直入,土地泡在鹹水裡。 林邊黑珍珠 一粒粒鹹死 林邊和佳冬兩鄉一水之隔,是黑珍珠蓮霧的故鄉。全鄉幾乎低於海平面,土地鹹化讓蓮霧田逐漸變了樣。 「地勢太低,田水排不出去。」林邊鄉永樂村長蔡玉心站在田埂「望洋興歎」,越來越多蓮霧田泡水報銷。他說,農田因海水入滲冒出鹽巴,土壤太鹹無法耕作,得花錢「換土」搶救。 蔡玉心看到許多農民把田挖空,以每分地十到卅幾萬元代價,換上林邊溪疏濬土方土,但有的田才換土四年,蓮霧苗還是被鹹死,「沒錢的農民怎麼辦?」 眼見頹勢難扭轉,蔡玉心帶頭推行蓮霧田「養水種電」,要把死去良田救回來。 四十幾甲田裡種滿太陽能光電板,靜靜地把日照熱能轉換成近七千戶的家庭用電賣給台電。目前近卅名農民參與種電,兩分半農地月入一萬五到兩萬五千元。蔡玉心說,農田種電能養活農民,也能涵養地下水,將來拆掉發電架還能再耕作,但政府調降購電價格,養水種電能撐多久,他也沒把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