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4地理資訊
第 一 節 地理資料的蒐集
經由觀察或調查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人文現象所做的紀錄,如文字、數字、圖像等,統稱為地理資料。依據不同的目的,將地理資料整理、分析,便成為地理資訊。透過精確、充分的地理資訊,可提供使用者作正確的決策與判斷。
資料的類型
每一筆地理資料皆可分為空間資料與屬性資料兩大部分。
空間資料
是用來表達地理現象發生的位置,通常以各種不同的座標系統,如經緯度等方式記錄
屬性資料
則用來表示一個現象或物件的名稱、數量或性質等,通常以文字或數字表達,如土地利用方式、海拔高度等。
資料的蒐集
在進行地理研究前,需配合研究目的和資料性質,進行各種地理資料的蒐集。
一、地理實察與問卷調查
二、文獻資料的蒐集
三、統計資料的蒐集
四、圖像資料的蒐集
蒐集到的資料必須經過整理,方能成為可利用的地理資訊。
資料的歸納與分類
透過各種管道蒐集來的資料,如果數量龐大,則不易發現其中蘊涵的意義。但經過分類與歸納,編製成圖表或繪製成地圖後,就較容易展現資料所蘊涵的時空變化,有利於進一步比
較、分析。近年來,電腦的使用普遍,使分析資料的能力與速度大為增強,已成為整理和表現地理資訊的有力工具。
統計表
將資料分門別類整理成表格,即為統計表。
表花蓮市氣溫、雨量的年中變化(民國70~99年)
月份
項目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年
|
均溫(℃)
|
18.0
|
18.4
|
20.2
|
22.7
|
25.1
|
27.1
|
28.5
|
28.2
|
26.8
|
24.8
|
22.2
|
19.3
|
23.4
|
雨量(毫米)
|
62.2
|
94.2
|
85.9
|
87.0
|
195.4
|
221.7
|
205.2
|
242.0
|
399.2
|
362.7
|
152.1
|
69.2
|
2,176.8
|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例如,將上表花蓮市雨量資料轉繪成柱狀圖,從各月柱形的高低變化,可表現花蓮市降雨的
季節分布
統計圖
統計表若轉繪成統計圖或統計地圖,更能顯現資料的變化趨勢或空間特
性。常用的統計圖包括:
一、柱狀圖
柱狀圖是以柱形的長短來表示數量。以直條圖為例,圖中橫座標為資料分類或時間,縱座標為所要表達的數量。
二、折線圖(曲線圖)
折線圖是以折線的起伏來表示資料值的變化趨勢,通常用來表達具有連續的現象,如圖4-7中以折線表示花蓮各月分的氣溫變化。若要表現多種項目在相同時間內的數量分配,可將多條曲線繪製在同一圖上,以方便做比較。以下圖為例,可藉由臺灣歷年三級產業就業人口的比例變化,表現經濟結構轉變的過程。
三、圓餅圖
圓餅圖無座標軸,而是以圓餅各分瓣的比例,來呈現各組成要素占總量的百分比率。
名稱
|
柱狀圖
|
折線圖
|
圓餅圖
|
資料呈現方式
|
1. 以柱形的長短來表示數量
2. 不同時間不同類別間數量比較
|
1. 以折線的起伏來表示資料值的變化趨勢
2. 通常用來表達具有連續現象的資料
|
以圓餅的各分瓣比例,來呈現各組成要素占總量的百分比率
|
氣候圖中的氣溫與雨量通常會分別以 折線圖和 柱狀 圖表示。
四、三角圖解
是以等邊三角形的三邊分別表示三種要素,每一底邊又以百分率表示,作平行線與三底邊平行,稱為三角圖解。凡地理現象由三種要素合成,且其總量為100%,如人口年齡組成、產業人口結構,皆適合利用此種圖表示。
舉例
三角圖法是由三種元素相加會等於100%而繪成的特殊圖,
簡單來說有點像稍微變形相交的X、Y軸線(斜角相交),
所以可以用簡單的三步驟來求出其比例:
A.先以要判斷的項目為X軸,如65歲以上的人口。
B.找到原點0和跟X軸相交的Y軸。
(注意:強背方向是沒用的,因為數線上的0跟100命題老師可以左右調換)
C.從N點畫一平行Y軸的線交於X軸上,即可得到65歲以上人口為15%。
D.同理,一一將15-65歲人口及0-15歲人口當作X軸從N點畫平行線,
即可得到60%及25%的答案。
上圖為
2007 年某四國的人口年齡結構的三角圖,請問甲國的老年人口及幼年人口百分比分別為多少?9% ;21%
五、雷達圖 風花圖
雷達圖為由圖表的中心點以等距離往外繪製數條放射線,每條放射線的座標軸上有刻度,可表示統計數值的數量或頻率,如臺灣各區域及縣市天然災害統計指數雷達圖,災害統計指數愈高者代表受災風險較高,以及人員、設施及財產等的損失程度愈高。
在氣象上則使用風花圖,用以表示某地某時期風向的分布圖,每一條線表示各種風向,各線的長短和該風向的頻率成正比,並以線條粗細表示風速的等級,如臺北測站的全年風花圖。
舉例
七月大部份是吹西南風和西風!
不過請注意風花圖中的百分比,最外一圈只有25%,而在1月的圖中最外圈是50%,表示夏天西風和西南風並沒有像冬天的東北風那樣的明顯。
六、散布圖
可由橫軸與縱軸上看出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
某地多年平均的月雨量及月均溫點散布圖
統計地圖
統計地圖是運用各種符號或幾何圖形,在地圖上呈現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特性。常見的
有下列三種類型:
一、點子圖
以大小一致的點來表示地理現象分布的地圖(圖4-13),每點代表一定的單位值,藉由點數
的多寡給讀者相對密度的視覺印象,具有易讀易繪的優點。但點子圖無法看出絕對數值,也不能代表正確的位置,而且點的大小與每點代表的單位值必須謹慎選擇,否則無法呈現出該現象空間分布的特徵。
全球人口分布圖
二、等值線圖
有些地理現象可以數量化,把數量化後數值相同的各點,相互連接而成的封閉曲線,稱為等值線,常用於表示地表或空間中逐漸改變且連續分布的現象,如地勢高低、氣溫變化等。以等值線表示地理現象分布的地圖稱為等值線圖,如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由等值線的疏密,可判讀地理現象空間變化的緩急。
臺灣一月等降水量
中國年降水量等值線圖
等高線圖
三、區域密度圖
假設某種地理現象平均分布在界線明確的區域中,則可利用多種色彩或網紋來代表其數量大小的分布,稱為區域密度圖或面量圖,如人口密度圖(圖4-15、4-16)、單位面積作物產量圖等。繪製區域密度圖,首先要將資料按大小分成若干等級,各等級再以不同顏色或網紋符號填入每一區域,顏色的深淺或網紋的疏密要和資料等級相互呼應。
統計地圖
名稱
|
點子圖
|
等值線圖
|
區域密度圖(面量圖)
|
資料呈現方式
|
以大小一致的點來表示地理現象分布的地圖,藉由點數的多寡呈現該現象的相對密度
|
1. 把數量化後數值相同的各點,相互連接而成的封閉曲線
2. 用於表示地表或空間中逐漸改變且連續分布的現象
|
在界線明確的區域中,將某種平均分布的地理現象,用多種色彩或網紋來代表其數量大小的分布
|
注意事項
|
點子圖無法看出絕對數值,也不能代表正確的位置
|
1.
如等高線圖、等溫線圖、
等降水量線圖
2.
從等值線的疏密,可以判
讀出地理現象在空間變化的緩急
|
1.
如人口密度圖、單位面積作物產量圖等
2.
先要將資料按大小分成
若干等級,各等級再以不同顏色或網紋符號填入每一區域
|
四、線量圖
五、射線圖
以線段表示某種現象的空間移動情形
地理資料包羅萬象,如何針對問題,使用適當的方式蒐集資料,以及運用合宜的圖表將資料分類與歸納,是進行地理研究時重要的方法。近年來,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利用電腦儲存、分析和管理龐大的地理資料,並針對需求,以適合的地圖或統計圖表具體呈現成果,
1.以線的粗、細代表數量值的大小
2.可表現流量、運量等特性,並推論兩地間的往來密切程度以線段表示某種現象的空間移動情形
地理資料包羅萬象,如何針對問題,使用適當的方式蒐集資料,以及運用合宜的圖表將資料分類與歸納,是進行地理研究時重要的方法。近年來,隨著電腦科技的發展,利用電腦儲存、分析和管理龐大的地理資料,並針對需求,以適合的地圖或統計圖表具體呈現成果,
已為地理研究帶來更有效率的方法。
( A )1.
圖表的利用是地理學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下列何種現象即可利用「點子圖」來表
示? (A)臺灣地區的甘蔗分布區 (B)桃園市歷年來人口變化圖
(C)臺灣地區各種能源消耗量的比例 (D)高雄市的各月雨量統計圖。
( C )2.
下表為 2010 年全球六大地區國外旅客到訪人數與觀光外匯收入資料表。請問若要比較各地區國外旅客到訪人數,較適合採用下列哪二種統計圖來展示?(甲)曲線圖;(乙)長條圖;(丙)圓餅圖;(丁)等值線圖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地區
|
到訪人數
|
地區
|
觀光外匯收入
|
||
百萬人
|
%
|
十億美元
|
%
|
||
歐洲
|
476.6
|
50.7
|
歐洲
|
406.2
|
44.7
|
亞太
|
203.8
|
21.7
|
亞太
|
248.7
|
27.4
|
北美洲
|
98.2
|
10.4
|
北美洲
|
131.2
|
14.4
|
中南美洲
|
51.5
|
5.5
|
中南美洲
|
51.0
|
5.6
|
漠南非洲
|
30.7
|
3.3
|
漠南非洲
|
21.6
|
2.4
|
西亞和北非
|
79.0
|
8.4
|
西亞和北非
|
50.3
|
5.5
|
全球
|
939.8
|
100.0
|
全球
|
909.0
|
100.0
|
一張統計圖就可以一目了然。各資料所需要用到的統計圖,不盡相同 PU103 18
回覆刪除柱狀圖 折線圖 圓餅圖 三角圖解......只要一張圖表就能讓我們了解所需要的資料
回覆刪除又不必花太多時間閱讀 又可以快速找到關鍵的資料 真的是太方便了 pu103 08 莊欣儒
這些統計圖可以讓我們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真的很方便!!!
回覆刪除普103 05
讚讚!
回覆刪除讚
回覆刪除清楚易懂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