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工程

March 25, 2006
◆ 中國大陸水資源的自然分布和人口及生產力布局不相配合,北方人口占全國的37%,土地占45%,而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12%。從八○年代開始,海河、黃河流域的乾旱持續了二十多年且年甚一年,而長江平均每年卻有近一萬億立方公尺的水東流入海沒有善加利用。
‧缺水的地方為了支撐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地挖掘本地的水資源,被迫付出犧牲環境的沉重代價。地表水過度開發會造成河流乾涸,例如1997年,黃河下游利津河段斷流時間長達七個多月,海河流域許多河川的中下游常年處於斷流狀態;而大量超採地下水的話,將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許多環境問題。對這些缺水地區來說,必須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調整產業分布,充分發揮本地的水資源潛力;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的話,「南水北調」工程勢在必行。

‧「南水北調」是個什麼樣的工程呢?大致上是從長江的上、中、下游開鑿三條往北的引水路線。
一、西線工程:從長江上游的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的源頭河段,向黃河上游調水,補償黃河水資源的不足,緩解西北地區乾旱缺水的問題。
二、中線工程:從長江支流漢江幹流上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麓平原開渠輸水,跨越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全線可自流。在鄭州西方穿過黃河,輸水到北京、天津,解決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等沿線城市的用水,并兼顧農業和其他用水。
三、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附近抽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其平行河道逐級提水北送,經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在位山附近穿過黃河後可自流,終點抵天津。主要目標在解決蘇北、山東和河北東部的農業用水和津浦鐵路沿線及膠東的城市生活用水問題。
事實上,江蘇省內的「江水北調」工程已經做了四十餘年,水已經送到連雲港和徐州。所以東線工程的黃河以南部分,就是要在「江水北調」工程的基礎上擴大和延伸。
南水北調工程示意圖
‧南水北調工程路線示意圖。
南水北調東線路線圖 
←東線工程是從江都抽水站和即將興建的寶應站抽引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為輸水幹線和分幹線,逐級提水北送,並連通作為調蓄水庫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在山東省位山附近開鑿隧道穿過黃河後自流到天津,輸水渠道的90%可利用現有的河道和湖泊。黃河以南需建13個梯級,新擴建51座泵站,輸水主幹線全長1156公里,江蘇境內輸水幹線404公里,共分9個梯級,需新(擴)建33座泵站。 


東線斷面圖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幹線縱斷面示意圖。

 → 中線工程從加壩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就規劃線路開挖渠道輸水,沿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後,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嘴處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基本上可自流到北京、天津。


南水北調中線圖

丹江口水庫大壩
‧中線工程將加高丹江口水庫的大壩,可增加100億立方公尺的庫容。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穿黃示圖
‧在鄭州黃河鐵路大橋上游30公里的滎陽市王村鎮李村,中線工程將以內徑7公尺左右的雙隧洞穿過黃河。

南水北調西線引水線路圖
‧在長江上遊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遊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遊。西線工程的供水目標主要是解決青、甘、寧、內蒙、陝、晉等6省(自治區)黃河上、中遊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