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深耕越南 經略東協南亞

2016-05-19 01:12 聯合報 記者林政鋒整理

台灣以往經貿政策明顯向中國大陸傾斜,將台灣經濟集中在單一市場,風險過大,實非可長可久可大之計。
導正之道莫過於分散市場,經由企業的海外投資布局,深耕越南,進而經略東協及南亞市場,再運用越南/東協的出口商機,突破關稅壁壘,進取東協、印度及歐美市場,與世界各地建立強固的經濟關係,以保護台灣經濟自主性。
東協十國人口約6.26億人,國內生產毛額(GDP)達2.4兆美元,去年底宣布建立「東協經濟共同體」(AEC)。依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最新預測,今年東協經濟成長率仍可達4.9%,優於多數開發中國家。
尤其越南,位居重要國際陸海空交通樞紐上,9,300萬的人口紅利以及高競爭力勞工,經濟表現與對外貿易表現最為耀眼。
此外,越南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整合,同時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兩大巨型自由貿易協定,已成為各國拓展亞洲市場與投資布局重要產業的重鎮,如工業區開發、紡織、製鞋業、鋼鐵、紙業、電子及汽車相關產業等。
鋼鐵產業面對全球產能過剩,貿易磨擦日漸升高,傾銷控訴不絕,而台灣幾乎被排除在所有主要自由貿易協定之外,內需市場又不大,鋼鐵產業的競爭力在此困境下,唯有投資海外生產線,以掌握與開發當地市場。
布局東協的挑戰與努力方向:
一、台灣可利用環太平洋戰略位置,借鏡新加坡彈性靈活多元經貿政策,與各大經濟體合作,創造被利用價值,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鞏固自主經濟關係。
二、借鏡日韓政府,以政府開發援助(ODA)或低利貸款協助越南及東協的公共工程與基礎建設,提供實質的協助,再提供工程給國內相關企業承包。
三、借鏡日本及新加坡,與東南亞各國的地方政府及開發商合作,在東南亞開闢專屬的工業園區。創造安全、完善與優惠的租賃條件,大幅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和成本。
四、善用台灣新住民二代的人力、語言及跨文化優勢,輔以技職教育,培訓成南向尖兵。
五、東協國家政經環境變化大,投資保障不確定性亦高,我國與其簽署已久的投資保障協定,宜進一步增修。
(本文由中宇環保董事長翁朝棟口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