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東北部的南蘇丹(South Sudan)經歷50多年血戰,終於在2011年7月9日宣布獨立,成為全球最年輕的國家。可是和平並沒有隨著獨立建國而到來,南蘇丹在迎接第5個國慶日前夕,首都朱巴(Juba)8日爆發嚴重衝突,造成超過100人死亡的慘劇,不只首都進入緊急戒備狀態,相關慶祝活動也全部取消,更顯示2014及2015年簽署的停火協議岌岌可危。
總統府外槍戰 遍地逾百具屍體
衝突爆發當時,總統基爾(Salva Kiir)與副總統馬夏爾(Riek Machar)分別準備在總統府舉行全國演說。政府軍方發言人康魯拉伊(Lul Ruai Koang)表示,效忠馬夏爾的衛隊向基爾的安全部隊開火,因此引發槍戰,安全部隊有5名士兵身亡,但馬夏爾衛隊的發言人葛傑(William Gatjieth)說,當他們接近古德爾區(Gudele)的檢查哨時,遭到安全部隊攻擊,造成2名士兵受傷。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引述一位南蘇丹記者說法,表示總統府附近約有100多具屍體,而馬夏爾陣營告訴路透說,高達115人在這場衝突中喪生。對於國慶日前夕發生槍戰,基爾與馬夏爾都表示感到「不幸」,只是這場衝突恐怕會讓基爾與馬夏爾的鬥爭再度檯面化,導致停火協議面臨瓦解,南蘇丹將再重回內戰的動盪局面。
政治恩怨引爆內戰 釀種族屠殺危機
基爾與馬夏爾之間的政治恩怨,成了南蘇丹內戰的導火線。他們兩人都是領導南蘇丹獨立的軍事領袖,建國後分別擔任總統和副總統職務,但在2013年,馬夏爾指控基爾走向獨裁,因此要挑戰總統大位,但基爾指控馬夏爾政變,免去他的副總統職務,內戰一觸即發,加上兩人分屬丁卡(Dinka)及努爾(Nuer)兩大部族,更引發種族屠殺,造成約30萬人死亡,逾186萬人流離失所。
表面上停火 檯面下暗鬥
2014年,在東非「跨政府發展組織」(IGAD)斡旋下,基爾與馬夏爾達成停火協議,但對於權力分配,兩人僵持部下,導致協議破局,雙方重燃戰火。2015年,基爾與馬夏爾再度簽署停火協議,並同意讓馬夏爾回鍋擔任副總統,但基爾暗中幫助丁卡族擴張勢力,壓制其他部族,因此和平僅是表象,南蘇丹仍因基爾與馬夏爾的暗鬥而動盪不安。
蘊藏豐富石油 南蘇丹有本錢獨立
內戰也重創南蘇丹經濟,民不聊生,但其實南蘇丹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更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中,第三大石油蘊藏國,在從蘇丹獨立之前,南蘇丹出產85%的石油,顯示南蘇丹有雄厚本錢獨立建國,無奈南蘇丹國土不臨海,石油都要經由蘇丹才能運出,因此兩國達成協議,平分石油收益,南蘇丹財政暨經濟計畫部表示,南蘇丹可靠石油賺進超過80億美元的歲收。
中國投資逾200億 首度派兵維和護利益
南蘇丹的石油資源,也讓原本與蘇丹交好的中國改變立場,迅速承認南蘇丹獨立並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中國現在是南蘇丹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南蘇丹出產的石油中,60%都運往中國,更占了中國進口石油比例的5%,更值得一提的是,南蘇丹的油田是近20年來,中國對外投資的成功典範,因為早在南北蘇丹分家前,中國已經有12家石油業相關的企業進駐南蘇丹,總投資額更超過200億美元。
南蘇丹獨立後,中國更加大投資方案,啟動2億人民幣(約台幣9億元)的援助計畫,協助南蘇丹發展醫療、教育、農業及水利設備,但南蘇丹內戰也衝擊中國利益,而中國則動用各種管道,想盡辦法保障自身利益,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中國在2015年首度派兵加入聯合國維和部隊,這支700名步兵組成的中國維和部隊,進駐的國家正是南蘇丹。
內部政爭 外國干預 國家未來何去何從
根據《外交政策》報導稱,中國遊說他國取得支持,把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任務納入保護石油業者,顯示中國決定派出維和部隊的真正目的,不過聯合國安理會在2015年8月公布一項報告指出,中國是南蘇丹武器主要供應國之一,光在2014年,中國軍火商賣給南蘇丹的武器就高達2千萬美元,更凸顯除了內部政治鬥爭,外部勢力為了私利而暗中干涉,使得南蘇丹無力步上正常運作的軌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