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大台南人文生態之旅(二日遊)




                                                                       台南市地圖


第一天行程

八月十四日(星期日)

9:00am台南市區出發9:40-12:00台灣歷史博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為一擁有歷史文物、自然生態的綜合園區,並以台灣歷史為主軸,透過文物展露台灣的民族多樣性與生活歷程;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12:35-13:30七股 / 統大海產店午餐(地方特色的 "七股風味餐" 及 "虱目魚12吃特餐"臺南市七股區玉成里18-1號)13:50-17:30台江生態觀光船(搭船遊四草紅樹林綠色隧道及溼地生態)七股鹽博館(走過長達三百多年的台灣鹽業鼎盛時期,七股鹽山從台灣規模最大的傳統曬鹽場到工業用鹽主要生產地台灣鹽博物館是目前台灣有唯一關鹽產業的主題博物館,其興建主要目的是保存台灣數百年的鹽業文化資產台南市七股區鹽埕里66號 )夜宿大坑休閒農場(保留原有自然景觀的風貌,並依場內的山形地勢,很有創意地構築各式各樣的休閒旅遊設施台南市新化區大坑里82號)

第二天行程

八月十五日(星期一)

8:30-11:30漫步大坑休閒農場12:00午餐(新化街役場 1934古蹟餐坊)13:30-14:30楊逵文學紀念館暨新化老街(台南的文化區,老街上的建築都經過精心雕琢,以水泥及大陸福杉為素材,手工刻劃出活靈活現的裝飾與浮雕,巴洛克式風格融合傳統元素,無鋼筋的豪華樓房,更添經典)14:50-16:50虎頭埤風景區17:00-18:20快樂平安回溫暖的家


第一天行程

八月十四日(星期日)

第一站 台灣歷史博物館(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台灣歷史博物館沿革

台灣歷史博物館創建於1992年,原名「省立歷史博物館」,經過台灣精省後才改為「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台史博成立宗旨以台灣歷史為軸心,結合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與博物館學等範域,呈現台灣歷史的繁複面貌,透過文物展露台灣的民族多樣性與生活歷程。
2000年台灣歷史博物館進入籌備期,朝「知識台灣」、「自然台灣」、「鄉土台灣」、「展演台灣」四大方向進行規畫,台史博更開始進行「台灣史多元資源中心建置計畫」,包括「台灣早期漆器」、「台灣早期道教圖」、「台灣歷史民俗畫作」、「台灣早期傳統服飾及飾品」等。透過採購、捐贈、移交等方式蒐集文物。

 

台灣歷史博物館園區簡介

台灣歷史博物館是座人文與自然相遇的「台灣歷史公園」,園區占地二十公頃,擁有廣大綠地與水域,忘憂湖及有情湖是兩座滯洪量達6000立方公尺,以生態工法建置的人工溼地生態池,不但具有防災滯洪的功用,更是留鳥與候鳥的樂園,民眾認識台灣自然生態與原生物種的自然保育休憩區。

環境解說中心具有園區管理、環境解說導覽及生態環保教育等功能;希望之丘海拔22公尺,有「安南第一高峰」的美稱,站上希望之丘就可將台史博園區、台南科技園區等景觀盡收眼底。


快樂萬花筒以「童趣」為出發點規劃,結合「夢想、啟發、台灣」三元素,分為為草—遊戲學歷史體驗區、水—快樂揮灑區、風—飛翔空中的植物精靈區、沙—台灣沙池區,讓親子可以擁有開放的休憩與學習場所。


斯土斯民─台灣的故事

「斯土斯民─台灣的故事」為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占地1324坪,以人為主角,採用多元詮釋的歷史觀,以歷史時間軸序列,依時代分為「斯土斯民-台灣的故事」、「早期的居民」、「異文化相遇」、「唐山過台灣」、「地域社會與多元文化」、「鉅變與新秩序」、「邁向多元民主社會」等7單元,並以跨樓層的雙劇場呈現「展望新世紀」,藉此表現台灣的文化與生活。

台灣歷史博物館館藏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以「台灣涉外關係史」、「台灣族群互動史」、「台灣現代化發展史」三大核心進行研究與文物蒐藏,蒐藏範圍包括可以呈現台灣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和生活樣貌之文物,以及具有歷史研究價值之文物、文獻史料。藏品的內容、材質、器型與大小,複雜多元,年代涵蓋了史前時代至近代。

午餐七股 / 統大海產店(7875228)

統大海產店成立十二年多以來,堅持只做活海產,為了給遊客最新鮮又安心的飲食保障,統大首在七股海產街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 "七股風味餐" 及 "虱目魚12吃特餐" 期讓來七股的遊客,更深度的認識了解與品味最新鮮的七股海鮮。如虱目魚鍵、香螺及赤嘴仔(環文蛤)等。統大推出虱目魚特餐,其菜單包括炸魚丸、魚乾片、浦燒魚肚、生魚片、浮水魚羹、烘烤蒜頭虱目魚、虱目魚五柳枝、味增虱目魚、虱目魚三明治……等。虱目魚在煎、煮、蒸、烤,從魚頭、魚皮、魚眼、魚肉到魚胗,頭到尾乃至鰓肚、魚腸,每一部份均可單獨製成精緻可口,多樣變化,讓人讚不絕口。

第二站 台江生態觀光船


台江國家公園,為中華民國台灣)第八座國家公園,2009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台江一名,源自歷史上的台江內海,多已陸化為濕地或魚塭。範圍包括臺南市安南區七股區濱海陸域,包含四草鹿耳門、原安順鹽田周遭、七股潟湖以及海域至澎湖縣東吉嶼

濕地

2007年內政部營建署評選75處國家級、國際級濕地,其中4處位於台江國家公園內。
  • 曾文溪口濕地:國際級,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每年有三分之二在此渡冬。
  • 四草濕地:國際級,範圍內有多處魚塭、鹽田、渠道及紅樹林,為高蹺鴴等水鳥繁殖與保護區。
  • 七股鹽田濕地:國家級,冬季吸引雁鴨,亦為黑面琵鷺棲息地。
  • 鹽水溪口濕地:國家級,有藻類、紅樹林等。

鹽沼濕地生態

早期台江內海範圍內於日治時期開闢成曬鹽的地方有四草安順鹽田及一部份的七股鹽田。鹽田與魚塭都是基於經濟產業的需求,透過人為的營造所形成的地形景觀。鹽田早期在鹽工與鹽場的管控之下,有規律的水位、鹽度以及經整修過的土堤。魚塭也是,當有養殖魚類時,塭主也需整地、除草、控制水位及鹽度。現今鹽田廢曬,部份魚塭休養之後,這些海埔地便逐漸演變成了另一種濕地的樣態,成為鳥類、魚類的天堂樂園。

河口沙洲潟湖生態

在台江國家公園最常見到的河口沿岸地形:
  • 海灘:因為波浪或沿岸流等搬運沙礫堆積在海濱,就形成了海灘。可分為沙灘、礫灘。
  • 沙洲:海中的沙礫,因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在濱海地區形成的堤狀沙礫堆積地形,通稱沙洲或障沙島。沙洲完全不與海岸相連者,即為濱外沙洲或離岸沙洲。沙洲為地理學上的名詞,當地人則稱之為「汕」,如:新浮崙汕、頂頭額汕。
  • 沙嘴:沙洲的一端與陸地連接,另一端伸向海洋,稱為沙嘴,又稱為「汕尾」。
  • 潟湖:濱外沙洲與陸地之間所圍的水域。
  • 海埔地:即海埔新生地,係指在海岸地區經自然沈積或施工築堤涸出之土地,廣義而言,泛指臨海地區淺灘處表露的新生土地。

紅樹林濕地生態

曾文溪北岸的紅樹林,以七股溪與三股溪會合口有近10公頃海茄苳純林的「海寮紅樹林保護區」最具代表性,不但林相優美,也是上千小白鷺、夜鷺及黃頭鷺的群聚營巢所在。 曾文溪北岸以南有三處可欣賞紅樹林濕地 1.在竹筏港潮溝及蔡姑娘廟附近水道,組成樹種為海茄苳及欖李。 2.在四草地區大眾廟後面及東側水道的紅海欖(五梨跤)具茂密支持根及樹冠層,廟旁水道的海茄苳根據年輪調查應有超過數十年的歷史,形成獨特風格的「綠色隧道」。廟的前潮池及周邊水道有生長良好的欖李,六月開滿白花有如六月雪,另有少數人工復育的水筆仔,在此處小小範圍內可同時看到四種紅樹林植物。 3.在四草湖區域(鹽水溪、嘉南大圳、運鹽古運河,與竹筏港溪交會處)有原生較大面積的海茄苳、欖李與紅海欖(五梨跤)的混合林。


四草紅樹林綠色隧道沿途可欣賞五梨跤、水筆仔、欖李、海茄苳、土沉香、臺灣海桐等老樹群。

四草大眾廟(臺南市安南區大眾路360號)
座落於古台江內海北汕尾島南端,廟中主祀「鎮海元帥」,名為陳酉,傳說因平亂有功,清乾隆時追諡封為「鎮海元帥」。迄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為當地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
圖1
景點簡介
四草─四草大眾廟
四草紅樹林綠色隧道及四草湖生態體驗之旅,搭乘膠筏悠遊台江。
船家資訊
負責人四草大眾廟管理委員會
電話06-284-1610、284-0959
服務項目搭船遊四草紅樹林綠色隧道及四草湖:
鹽水溪、四草湖、蚵架體驗、嘉南大圳、賞鳥、水上森林、定置漁網體驗等。
收費方式1. 四草紅樹林綠色隧道:全票200元、身障朋友及國小優惠票100元(憑證)
、6歲以下需購買黑琵票30元。
2. 四草台江之旅:全票200元、國小150元、身障朋友優惠票100元、6歲以
下需購買黑琵票30元。
船班資訊1. 四草紅樹林綠色隧道
平日:上午10:00、下午14:30(固定航班)。
假日:上午08:30開始售票至下午16:30 (售完為止)。
   一般遊客滿15人即可安排時間開船。
2. 台江觀光船(四草湖)
平日:上午10:45、下午15:10分固定航班。
假日:上午08:30開始售票至下午17:00。
   一般遊客滿20人即可安排時間開船。
搭船地點臺南市安南區大眾路360號(四草大眾廟旁)
網站http://www.4grass.com/

第三站 七股鹽山(台南市七股區鹽埕里66號)

由七股盬場所收成的鹽堆積起的盬山,因為長久以來堆砌如山而得名。「鹽業」在台灣經濟曾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西南沿海地區的重要發展產業,在鹽產量豐盛的曬鹽全盛時期,一望無際的盬田景觀,也是南部民眾心中共同的回憶,台灣鹽業自鄭成功開台以來即開始,之後由於生產成本過高,在無法與進口鹽長期競爭的壓力之下,台鹽公司遂於2002年關閉曬鹽場,「曬鹽」這項傳統產業也從此劃下句點並正式走入歷史。
七股鹽山位於台南市七股區(前台南縣七股鄉)與將軍區(前將軍鄉)間,面積廣大逾二千七百多公頃,是台灣曬鹽場中最大但卻是最年輕的,曾以人工挑、曬鹽方式來生產用鹽,於民國70年代由於此項傳統產業面臨逐漸沒落以及人力老化、工業成本增加的因素台鹽遂以機器來替代部份人工採收的工作,而民生用鹽的高成本也抵不過低價進口鹽,直至今日,鹽山所生產的鹽堆,主要僅用來供應工業用鹽。

七股鹽山的現況與觀光

走過長達三百多年的台灣鹽業鼎盛時期,七股鹽山從台灣規模最大的傳統曬鹽場到工業用鹽主要生產地,現在的鹽山分為南北兩座的鹽山,南堆主要以機械採收為當地所生產的鹽,而北堆則由澳洲進口,起因為台鹽公司為成本考量,於澳洲、墨西哥等國家設廠產鹽,再運回至國內;七股鹽山周邊結合時下觀光風氣盛行也發展起「台灣鹽博物館文化園區」,在園區內除了鹽山設有台階、扶手供民眾攀爬之外,鹽山外圍還有嘟嘟搖搖車、鹽雕雪人、台灣鹽博物館,最特別的莫過於鹽山旁的「不沉之海」,這是一種由潔淨海水濃縮而成的鹽滷水,有著最接近人體結構的氨基酸以及礦物質,具有高滲透壓的特性,成為許多遊客趨之若鶩的必遊景點。

第四站台灣鹽博物館


位於七股鹽山旁的「台灣鹽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鹽」為主題的產業博物館,目前就是為了保存三百多年來的台灣鹽業文化,其建築外觀仿照鹽山造型,以結合鹽山外貌與鹽分子結構做為構思設計而成,周邊規劃有綠色植被、人工湖、景觀步道等,佔地2.1公頃,為目前全台規模最大、富有最完整收藏的產業博物館,館內除了展示日治時期到近代等上萬件相關鹽文物之外,還有台灣鹽、世界鹽、鹽與科學及盬村劇場,此外,還特別規劃呈現舊時的鹽業風貌和鹽民生活專區,讓所有參觀民眾都能深入並體會台灣鹽業史的發展歷程以及「鹽」在日常生活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




夜宿大坑休閒農場(台南市新化區大坑里82號)06-5941555



第二天行程

八月十五日(星期一)


第五站大坑休閒農場

大坑休閒農場位於台南新化鎮山區、中興大學實驗林場之東,大坑休閒農場佔地約10公頃,在農家的經精心規劃並投下巨資創建,在民國78年開幕轉型為休閒觀光農場;大坑休閒農場除了保留原有自然景觀的風貌,並依場內的山形地勢,很有創意地構築各式各樣的休閒旅遊設施,況且大量遍植花草林木,整個場區美化得如詩如畫,場內散發著清新自然的花草香,及原味十足的田園風情。

大坑休閒農場置有繩索吊橋、單索過山、高空滑車、震撼世界等,山場運動設施讓民眾體驗外,還有以枕木砌築於林蔭間的棧道作為登山健行步道,或漫遊期間享受原野森林浴;大坑休閒農場內擁有佔地500坪的山泉SPA水療浴場,提供三溫暖泡湯池、戲水池和SPA區咖啡,讓您享受山林泡湯的空間與樂趣;『伊魯巴船屋』以168的諧音取名,設有戶外和室內的雅座,提供大眾一處品嚐咖啡、茶品,加上獨特的造型令人賞心悅目,成為民眾約會、聚餐的地點;『觀景樓』為賞日出和雲海的好地方,東看南化烏山、中央山脈、南看大崗山及興達港,西望台南市全景,視野十分遼闊。

   

大坑休閒農場的美食

大坑休閒農場內設施非常完善,除了大型會議場所外,還有餐飲服務中心提供冷熱飲及生機野菜與山產美食,可預約碳烤土雞、碳烤迷你豬等;大坑休閒農場仍保留了1甲多的筍園,種植有綠竹及麻竹,每年4月及5月來訪便可以品嚐新鮮的竹筍料理,另外還有自家栽培的地瓜葉、龍鬚菜、山茼蒿、龍葵等野菜料理。

第六站新化老街

新化老街位於台南新化區中正路,中正路又分為東邊街及西邊街,原本老街範圍包括中山路及中正路,兩條老街交會形成「三角湧」,但於1995年為道路拓寬工程,中山路老街全數拆除,後經過台南當地文史工作者及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明蘅發起保存老街口號,於1999年投票通過保存中正路街屋,老屋才得以保存下來。後由政府機關提供金費進行維護與美化老街工程,讓老街蛻變成台南最具特色的文化區。

新化老街建築特色

新化開發甚早,日據時代新化即為與台南府城往來頻繁的街市,而當時又以新化郡九街庄為郡治中心,仕紳富豪在此交流,南北雜貨集散於此,可想而知當時繁榮的光景。新化老街上最有名的便是「三棧樓」,三棧樓為當時地方富豪「林家」採用荷蘭式建築而成,三層樓的格局在當是更是華貴的展現。
  
除了三棧樓外,老街上的建築都經過精心雕琢,以水泥及大陸福杉為素材,手工刻劃出活靈活現的裝飾與浮雕,巴洛克式風格融合傳統元素,無鋼筋的豪華樓房,更添經典。


午餐--台南新化街役場(1934古蹟餐坊)
●台南新化街役場-1934古蹟餐坊●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中正路500號  電話:(06)590-5599 營業時間:11:00 ~ 22:00


台南新化街役場昔日的舊鎮公所,目前已經改造成1934古蹟餐坊。

日據時期新化鎮名「大目降里」,1920年台南州新化郡成立,以大目降為郡役所所在地,
改稱「新化街」。1934年(民國23年)因當時辦公室「杉仔厝」不敷使用,遂由當時街
長「梁道」先生慷慨捐地,興建「新化街役場」(即當時行政中心)。光復後改制為
「新化鎮公所」,為新化老街中正路上的歷史性地標建築。


新化街役場建築形式為仿歐洲晚期文藝復興戲院式樣,屋身表面建材以洗石子為主搭配
窯燒十三溝面磚,與台灣大學校舍建築採用相同材料,巧妙結合西方建築式樣與本土建
築意匠,工藝精巧又不失莊嚴,為彰化以南唯一僅存之街役場建築物。其中尤以入口
圓弧形門廊設計,突破一般日據時期公共建築物的做法,充分展現文藝後期建築的靈活
特質,突顯本建築的藝術特色,提昇了保存的珍貴價值。

施工緊實、結構堅固的「新化街役場」,儘管在五十多年前新化大地震時毫無損傷,光復
後卻因為在都市計畫被規劃為停車場用地,差點遭到拆除的命運。尤其1996年(民國85
年)鎮公所遷到中山路新址後,其存廢問題更是浮上檯面,但卻意見分岐,直到1999年
因「廣停二地下停車場」施工在即,地方熱心人士婉惜老建築物的殘破凋零,四處奔走,
發動新聞界與學、政、藝文界鄉親力量,籌款以移屋方式,使得「新化街役場」老建築
得以保存。新化鎮公所於公元2000年5月將原建築暫時移到民生路青果市場前廣場,2002
年0329配合廣停二地下停車場完工後回到原址,化身為導覽中心及咖啡館,建構以街役
場為中心的『新化產業旅遊資源網』,並發展老街成為『社區生活博物館』。在漫漫募
款整修的艱辛路,新化鎮將擁有自己地方文物的保存理想,鼓舞著所有大目降熱心人士
澎湃的心。

第七站楊逵文學紀念館(台南市新化區中正路488號)


楊逵生於大目降,10歲在新化公學校就讀時,親眼目睹噍吧哖事件,因而產生抗日意識,17歲考上第1屆台南一中,18歲休學赴日。「送報伕」是楊逵的處女作,也是獲得國際文學獎的第1位台灣文學家,因從事抗日活動,他與妻子葉陶新婚之夜,在牢中度過,二二八事件後,楊逵又因發表「和平宣言」呼籲釋放政治犯,被監禁在緣島達12年,期間所寫之「春光關不住」,於1976年編錄在國中教科書中,改名「壓不扁的玫瑰」。政府為紀念楊逵,在舊的新化地政事務所設置楊逵文學館,豐富的文物,充滿文學風格的空間,非常值得來此品味感受。

第八站虎頭埤(台南市新化區中興路42巷36號)

虎頭埤風景區簡介

虎頭埤風景區位於台南市新化區虎頭山山麓,距離市中心約15公里,悠靜的湖潭有「台灣第一水庫」的美稱,面積約為27公頃,建於清朝道光26年(西元1846年),沿岸最高處約有70公尺,埤面水最深處約有40公尺,最初用途為灌溉用水庫以供應500多公頃的農地灌溉,於西元1906年遭地震後經半年搶修並立碑紀念,同年即列為台灣十二大勝景之一;西元1939年改列為虎頭埤風景區,1954年由台南縣文獻委員會評選為「虎埤泛月」是南瀛八大景之一,並有小日月潭的美稱。今日則成為台南都會區主要郊遊去處,並劃入西拉雅國家風景區進行管理。

虎頭埤風景區-自然環境

虎頭埤風景區主要設施有4公里的環湖道路、虎月橋、虎月亭、滑船區、涼亭、餐廳等,民眾可沿著4公里長的環湖道路繞湖一周,或者租用小舟游湖,都是來到虎頭埤風景區旅遊的方式,虎頭埤湖畔遍植樟樹和相思樹,濃蔭醉人,適宜釣魚、泛舟、漫步、賞景;虎頭埤風景區因位處於北迴歸線以南,係屬於副熱帶季風型氣候,園區內的動植物生態也相當豐富,最常見的鳥類有白頭翁、麻雀、大冠鷺、五色鳥、紅頸鳩、紅冠水雞、竹雞、繡眼畫眉等,魚類有鯉魚、吳郭魚、鯽魚、珍珠石斑,植物方面則以人工栽培林為主,種類包含了相思樹、橄欖樹、大葉山欖、南洋杉、梧桐樹、阿勃勒、小葉欖仁、柳樹、黑板樹、羊蹄甲、艷紫荊、樟樹、柚木等,虎頭埤風景區自然環境相當豐富,是台南一處不可多得的大自然教室。

 

1 則留言:

  1. 七股 鹽山的原始網頁在此,請在文章加上連結,這樣才是對作者尊重。
    http://hyperrate.com/thread.php?tid=24324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