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度第一學期「尋訪桃花源」選修課程暨社團第二堂

105學年度第一學期「尋訪桃花源」選修課程暨社團第二堂
課程:老師以影片及講義簡介「桃園自然人文環境及整體發展」;學生分享第一堂學習單內容(分享參加此課程動機);老師講解如何當公民新聞記者;學生分組採訪六和老師對桃園的印象及集體記憶;學生上台分享採訪六和老師對桃園的印象

活動照片集錦



  




    


 



桃園自然人文環境及整體發展
桃園市
Taoyuan City(漢語拼音+英語)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Taoyuan City Montages New.png
桃園意象:由左至右、由上而下:桃園國際機場上的華航客機、桃園區高樓景觀、永安漁港高鐵桃園站大溪老街的巴洛克建築、小烏來瀑布石門水庫
Flag of Taoyuan City.svgEmblem of Taoyuan City.svg
市旗市徽
Taiwan ROC political division map Taoyuan County.svg   
105學年度第一學期「尋訪桃花源」選修課程暨社團第二堂講義
桃園自然人文環境及整體發展
桃園市直轄市,位於西北部,同時是「北北桃生活圈」與「桃竹苗生活圈」的一員,在部分商業投資中,也被認為是大台北地區的組成之一。桃園市全市面積1,220平方公里,設籍人口約212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宜蘭縣、北接新北市、南與新竹縣為界。其前身為臺灣省轄之桃園縣20141225日後升格改制為直轄市。活動人口約250萬人、外籍居民約12萬人,是中華民國設籍人口第五多的直轄市。
桃園市的核心區為桃園區中壢區,並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為北桃園和南桃園。北桃園屬於大台北生活圈,南桃園則是屬於桃竹苗生活圈。由於毗鄰臺北都會區及多項重大公共建設、投資皆位於桃園,桃園市近年來發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園中壢都會區。桃園呈現為外省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為工業發達,同時也是臺灣引入外籍勞工人數最多的縣市。

桃園市的地理位置
桃園市位於台灣西北部東經121.38度、北緯24.51度,除了西面靠海之外分別與新北市、新竹縣、宜蘭縣相鄰,面積為1220.954平方公里,桃園名稱的由來就是因為以前這裡長滿了桃花;桃園市的行政區域劃分為桃園區、中壢區、平鎮區、八德區、楊梅區、大溪區、龍潭區、蘆竹區、龜山區、大園區、復興區、觀音區、新屋區等;桃園市花為桃花,縣樹為桃樹,縣鳥為台灣藍鵲。

桃園市大部分是連綿不斷的丘陵臺地,地形呈西北向東南之狹長形,臨山面海,自石門水庫起經大溪區東北出市境之大漢溪,將桃園市劃分為東南和西北兩大部分。東南部分為標高300公尺以上之丘陵地、階地及山嶽,地勢向東南漸次升高,山勢峻峭,河谷窄狹。西北部地勢則較為平緩,臺地、階地甚為發達,河流短而呈放射狀入海。由於地形、地質的關係,桃園台地最主要的地理特色,就是遍布供農田灌溉用的人工埤塘1963年石門水庫完成時埤塘曾達8,845個,贏得「千塘鄉」的美稱。有埤塘的地方往往發展成為聚落,埤塘的作用包括蓄水灌溉,養魚休閒,甚至是風水景觀兼具,因此,昔日桃園農漁牧興盛,物產富饒。即便迄今,許多桃園重要建築皆由埤塘闢建而來,也因此造就了桃園的「埤塘文化」。
桃園市有河流二十餘條,但除了大漢溪外,其餘均為切割各台地的小河,這些河流流路短,水量少,較無航運價值,其中長度最長的為老街溪,流域面積最大的為南崁溪。桃園市的海岸北起蘆竹區海湖附近,西南至新屋區蚵殼港,呈東北東-西南西走向,略呈向外凸的弧形,曲折度不大,僅各河口附近有凹入的河口或潟湖地形,缺乏天然良港,市內兩大漁港竹圍漁港永安漁港則為人工圍築防波堤而成桃園大圳為台灣日治時期的重要水利工程,於1924年竣工,灌溉區域涵蓋桃園市的多個行政區;石門大圳則於19646月完工。石門水庫位於桃園市龍潭區、大溪區、復興區交界,是台灣第一座多功能水庫,可提供大桃園地區灌溉、給水、發電、防洪等多樣功能。


桃園市的自然生態
桃園市山區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成立於1986達觀山自然保護區屬於國有林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內育有紅檜群、台灣扁柏青楓山毛櫸、闊葉混合林以及天然林等樹種,其中深受關注的是區內的22株神木,其樹齡高達5003000年不等,散布於全長3.7公里的景觀步道旁。野生動物方面,台灣黑熊獼猴帝雉水鹿已被列為國家保育物種。部分山區另在插天山自然保留區棲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劃設範圍內。
濱海部分,桃園市新屋區、觀音區沿岸的藻礁地形,是以無節珊瑚藻類為主,經由鈣化作用沉積碳酸鈣所建造之礁體,是全台灣面積最大的藻礁地形。曾擁有27公里藻礁海岸的桃園市,惜因工業污染的影響,導致目前僅存約4.5公里,201477日已成立桃園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桃園高榮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楊梅區,為一處人造埤塘;該處有穩定數量的台北赤蛙等動物棲息,201233日公告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桃園市的歷史發展
桃園市早期是平埔族的居住地,早期荷蘭、西班牙、明鄭王朝統治之時並沒有大規模的屯墾或產業活動,到了清朝統治時期客家人、福佬人移居於此因此成為閩客混居地區,漸漸發展成為功能和體制完整的都市,水圳埤塘的開方讓桃園水利設施逐漸組構成一個初步的規模,日治時期在日人的規劃下桃園成為一個有規模的都市,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社會環境結構改變了桃園市內的生活型態成為北台灣重要經濟圈,而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的成立更讓桃園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對外門戶及東南、東北亞航運要衝,加上台灣高速鐵路的通車都讓桃園的都市發展更為蓬勃。

由於荷治及明鄭時期,桃園一帶均未有大規模之開發,因此桃園地區在清雍正年間,仍為原住民棲居聚集之所。當時桃園這一大片草原荒地稱為「虎茅莊」,虎茅莊即「粗劣野草叢生之地」,取其「茅草如虎傷人」之意。桃園地區最早的正式闢地紀錄為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大規模屯墾之始則起於1737年(乾隆二年),廣東客家移民薛啟隆率眾自台南入墾桃園地區,拓墾範圍東自龜崙嶺(龜山),西達崁仔腳(內壢),北起南崁,南至霄裡一帶。後有移民於此遍植桃樹,桃花齊開時節,花海如雲,乃改稱「桃仔園」,此為桃園市市名之由來。由於桃園的開發為臺北盆地開墾的延展,因此桃園地區的發展呈現由北向南的趨勢。在中國大陸移民開始大量移入後,閩籍人士多聚於今桃園區與附近之沿海地帶,而粵籍人士則聚於靠內陸的中壢、平鎮、楊梅、龍潭及沿海的觀音、新屋,這種依籍貫分居的現象壁壘分明。 由於族系之繁複,以及清治前期將北臺灣視為邊疆地帶而甚少管理,桃園地區的閩粵械鬥與漳泉械鬥非常頻繁,並有著非常複雜的合縱連橫關係。而至乾隆年間,桃園地區已逐漸發展成兩大聚落的面貌,分別是桃仔園與澗仔壢(今中壢),清政府將兩大聚落整併後各取一字合而為堡名,故名「桃澗堡」。

1894年,清朝與日本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清朝戰敗並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全島及澎湖列島割讓予日本,臺灣隨即進入日治時期。 日本統治初期,臺灣行政區劃的變化相當頻繁,1895年至1901年,桃園地區屬臺北縣。1901年(明治34年)廢縣置廳,將臺灣劃分為20個廳,桃園地區大部分屬桃仔園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楊梅壢、鹹菜硼、中壢等六支廳,1905年(明治38年)桃仔園廳更名為桃園廳。1909年(明治42年)全台20廳裁併為12廳,但桃園廳轄區不變。

1920年(大正9年),臺灣總督府公布《臺灣州制》(大正9年律令第3號)、《臺灣市制》(大正9年律令第5號)、《臺灣街莊制》(大正9年律令第6號),調整行政區劃,將臺灣西部十個廳改制為五個州(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雄州),其中桃園及新竹兩廳合併為新竹州,新竹州所轄之桃園郡中壢郡大溪郡三個郡的範圍大致與現今桃園市的轄區相同。

1945年(民國34年)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代表盟軍接收臺灣,將新竹州改為新竹縣,縣治則遷至桃園(今桃園區),1950年(民國39年)8月,國民政府於遷台後對臺灣省行政區進行重劃,新竹縣拆分為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三個省轄縣。第二次國共內戰後,許多來自中國大陸軍眷遷移至桃園縣,使得中壢的龍岡地區便以移民的外省人而著名。196070年代,中壢、龜山等傳統工業區成立,以及1979226日,中正國際機場(現桃園國際機場)的啟用,桃園縣工商發展迅速,成為全國人口增加率最高的縣市之一,但在高度發展的背後,也帶來了環境汙染的問題。 桃園縣人口數在201067日突破200萬人,依照中華民國《地方制度法》,於201111日起準用直轄市之編制(稱「準直轄市」)。20127月提出改制直轄市案,於20121123日內政部通過改制為直轄市。201313日行政院第3330次院會公布桃園縣於20141225日改制為直轄市,名稱定為「桃園市」,成為臺灣北部第三個直轄市。原縣轄鄉鎮市一併改制為區,目前有13區。

桃園市人口
截至20168月底,桃園市總人口數已達2,132,854人。到20163月底,外籍勞工人數97029人,為全國之冠。至20163月底,外籍配偶與大陸港澳地區等新住民共56千餘人。桃園市市民平均年齡約為37.5歲,具生產力者的青壯年為大宗,勞動力(15-64)歲人口占總人口7成。桃園市的人口於1996年達於成長巔峰,其後又有逐漸趨緩現象;但近十年來成長率均維持在0.560%~ 2.31%間,相較於臺灣地區逐年遞減的平均人口成長率來看,桃園市幾乎呈現1~ 4倍的成長趨勢。2015年桃園市淨移入人口達36668人,居六都之冠。
桃園市聚落發展與族群
北桃園閩南人聚落為主,包含桃園區龜山區八德區大溪區蘆竹區大園區,以桃園區為核心,聚居人口約110萬人,範圍相當於日治時期桃園郡加上大溪郡大溪街南桃園客家人主要聚居區,包括中壢區楊梅區平鎮區龍潭區觀音區新屋區,以中壢區為核心,聚居人口約100萬人,範圍相當於日治時期中壢郡加上大溪郡龍潭庄原住民區原住民聚落,主要為復興區,大約11,000人。
桃園市位居北臺灣族群交會的關鍵位置。北桃園及觀音區的草漯地區,為閩南人聚居區;多為漳州移民後代,桃園景福宮主祀開漳聖王,為桃園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南桃園則為客家聚落,桃園擁有近80萬客家人,擁有全國最多的客家人口。八德區馬祖人在台灣本島最多人口的居住地,較馬祖本島的馬祖人還多。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許多來自中國大陸各省的中華民國國軍軍眷遷移至桃園市,境內曾有高達86處的眷村,以外省人為主,總數居全臺之冠,今日多數眷村已拆除改建為國宅。復興區為桃園市唯一的山地原住民區,其居民以泰雅族原住民為主。近年來台灣的東南亞移民漸多,包括外籍配偶、外籍勞工等,又被稱為新住民;桃園市外籍配偶人數僅次於新北市臺北市高雄市,為全國第四名縣市。

桃園市的龍泉茶、石門水庫、大溪豆干
桃園市龍潭區茶園十分密集,龍泉茶就是出產於此的茶葉,於民國72年李登輝先生將此命名龍泉茶而聲名大噪,龍泉茶茶色優美、茶香芬芳成為桃園市的特產之一;桃園市復興區石門水庫為全台著名的風景區,大壩為水庫為最雄偉的景觀,最大溢洪量每秒11400立方尺,每逢大雨,總有大批雅客欣賞洩洪的壯觀場面,水庫旁的餐廳所提供的活魚大餐更是吸引遊客的地方;桃園市大溪區豆干享譽全台,口感扎實中帶點軟嫩,豆干以棉布一塊塊包紮去除水份之外,滷煮白豆干時至少反覆4次急速冷凍、滷煮的手續,這樣才能造就傳統的風味令人回味不絕。

桃園市交通
由於近年桃園市人口快速增加,現有交通設施早已不足以服務市內人潮,於是自1990年代初,政府便規劃包含桃園市在內之主要城市(臺北市高雄市臺中市、桃園市、新竹市嘉義市臺南市)興建大眾捷運系統。然而進入2000年代後,中央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財政狀況快速惡化,無力大規模興建捷運系統,使得桃園捷運計畫延宕二十餘年,現有之交通設施早已不足以服務市內龐大人潮、車潮,所幸於桃園捷運機場線展開興建後,陸續展開桃園捷運橘線桃園捷運藍線桃園捷運綠線桃園捷運棕線臺鐵捷運紅線 等計畫,其中桃園捷運藍線桃園捷運機場線刻正興建中,桃園捷運綠線亦已獲得行政院核定,準備發包動工。捷運路網完工後,預計可大大解決桃園市長年之空氣汙染及交通問題,成為臺灣第三個擁有大眾捷運系統之城市。

另外,因松山機場發展至1970年代時,其東側與北側為基隆河岸,西側及南側又緊鄰市區,已經無法擴建,且松山機場本身也僅有一條主跑道,早已無法負荷大量航機服務,於是自1970年代起興建桃園國際機場,並於19792月26正式啟用,發展三十餘年後,桃園國際機場成為臺灣最大、最重要之聯外機場,使桃園市成為臺灣重要航空樞紐,帶動國家發展。自中山高速公路開通後,政府陸續於桃園地區興建國道二號國道三號西部濱海快速公路東西向快速道路,並規劃新建國道一甲國道二甲,使桃園市民可使用國道通往全市各處,建造便捷之公路路網。此外,桃園市亦因地處通往臺北都會區之要道,並建有便捷交通路網,故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桃園市現有的交通建設主要包括:
·         一機:臺灣桃園國際機場
·         四鐵:臺灣高速鐵路標誌臺灣高鐵臺灣鐵路管理局標誌臺灣鐵路桃園大眾捷運The seal of Department of Rapid Transit Systems, Taipei City Government 20140108.svg臺北捷運
·         五省道:省道台1省道台3省道台4省道台7省道台15


桃園市產業
桃園市的產業結構變遷,與臺灣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轉變相似。戰後初期桃園市的工業發展仍沿襲日治時期的基礎,以米、茶等食品加工業為主;而紡織業則是在大陸紡織業資本遷臺及美援棉花供應的配合下,得到發展的機會。1967年擴大原本為疏解臺北都會區工廠過度飽和壓力而設立龜山工業區,同時在內壢設立工業區(即現中壢工業區),吸引眾多僑外投資之進駐,也促進了桃園市的工業發展[56]。隨著高科技產業興起,桃園產業亦逐漸由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轉型為以高科技為主的知識經濟發展產業型態。

第一級產業

桃園市的農業家數、就業人數及銷售額占全國的比率不高。桃園市農業的銷售額主要以蔬果批發零售業、米糧批發零售業及花卉批發零售業所占比率最高,主要農產品包括蔬菜花卉、黑毛豬、壽山茶龍泉茶、蘆峰茶、武嶺茶、洋香瓜、水蜜桃等,觀光農場的開發,也是桃園市農業轉型的現象。

第二、三級產業

工業在桃園市的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臺灣五百大製造業有超過三分之一在桃園設廠,工業產值則居全台之冠。產業分布有基礎工業、傳統工業、高科技及光電產業等,如TFT-LCD筆記型電腦光儲存、通訊、奈米科技半導體、汽車零組件及染整業等。包括中壢、幼獅、平鎮、龜山、大園、林口(包含新北市林口區和桃園市龜山區)、觀音等22個工業區與桃園科技工業區華亞科技工業園區、龍潭渴望園區、龍潭科學園區等高科技園區。以產業分布情況來看,場所單位數方面,除製造業、電力燃氣業場所單位比例最高為蘆竹區、八德區外,其餘產業分布比例最高皆為桃園區,且大部分產業分布比例較高的3個區為桃園區、中壢區、平鎮區。桃園市的服務業近10年來逐年成長,2002年服務業部門比例首度超越工業部門,顯示桃園市已逐漸邁向三級產業導向的經濟發展。

桃園市能源
台灣電力公司在桃園市龍潭區有石門(9萬瓩)義興(3萬瓩)兩座水力發電廠,大園及觀音區有44風力發電設備,另在觀音區設置大潭火力發電廠(438.42萬瓩)。市內還有長生火力電廠(90萬瓩)國光火力電廠(48萬瓩)2家民營電廠,目前桃園市境內電源裝置容量3380百萬瓦特,佔全國裝置容量7.8%
生活及工業用水部分,主要由台灣自來水公司2區管理處供應,主要淨水場現有大湳、石門、平鎮及龍潭等4處,出水能量為117CMD,至2015年底止桃園市供水人口數2,082,773人(扣除總表戶及用水零度戶),普及率約95.35%。位於桃園市龜山區的桃園煉油廠台灣中油公司最主要的石油煉製廠之一,供應臺灣北部地區所需油料。


 六和高中105學年度第一學期「尋訪桃花源」選修課程暨社團第二堂學習單

城市是多元文化的集合體,你是否曾經觀察過你所居住的城市?這學期希望你能藉城市空間探索、觀察與記錄,並藉由你與家人走讀桃園所拍攝的照片組合成桃園市的城市風貌,拼湊行動式的『夢想桃園』。

1. 而城市是每個居民的集體記憶,請你訪問
六和學園至少三位老師對桃園的印象(每位老師至少五分鐘喔!)

2. 請貼上你家桃園旅遊照片(至少兩張),寫下照片內故事。每個故事所串連的就是社區的集體記憶。(寫不夠可寫在背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