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武漢肺炎疫情的經濟危機與轉機

2020-02-03
受武漢肺炎疫情惡化影響,春節後台股開盤出現史上最大跌點,週五盤勢雖有反彈,卻依然疲弱;而歐、美、亞洲股市同樣受到重大衝擊,全球經濟發展充滿變數。美中貿易戰,台商回流,對台灣投資擴大,加上美台關係迅速加溫,台灣成為少數贏家之一。然而,今年開春之後,全球經濟即面臨武漢肺炎疫情考驗,台灣經濟能否再有亮麗表現,令人關切。
股市乃經濟櫥窗,台股重挫反映民眾的預期心理,包括對今年中國經濟發展缺乏信心,以及台灣經濟對中國過度依賴可能遭到的牽連。現在疫情擴散快速,未來會惡化到何種程度,不得而知,因此與十七年前的SARS比較,或許是一個探討經濟影響的可行途徑。就股市而言,SARS期間,台股波段跌幅為十八%,而疫情一過,立刻反彈並創下波段新高。台股及全球金融市場的未來走勢,必須觀察今日開盤的中國股市何時止穩,才能更準確掌握其中的脈動。但在實體經濟方面,大致可以斷定武漢肺炎的影響將比SARS更嚴重,癥結不僅在於疫情蔓延快速,而是中國的經濟規模及與全球的連結程度,均非十七年前可以比擬。尤有甚者,SARS時中國才剛加入世貿組織(WTO),經濟走在強力上揚的趨勢,而此際中國經濟卻呈現下滑走勢;不同經濟實力與結構應對疫情的衝擊能力,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SARS最嚴重時的二○○三年第二季,台灣的GDP為負成長一.二%,但疫情退燒後景氣迅速回溫,全年的GDP為四.二二%,完全脫離了疫情的陰霾。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原本主計總處預測為二.七二%,未來必然面臨下修,但幅度如何須視中國經濟下滑程度而定。同時,中國經濟也很難讓人樂觀,尤其,在SARS爆發前的二○○二年,中國GDP約為一.五兆美元,佔全球GDP的四%,到武漢肺炎爆發前的二○一九年,中國GDP為十四.三兆美元,佔全球GDP的十六%以上。中國經濟牽動全球的程度,絕不容漠視。據《彭博》最新估算,武漢肺炎對全球經濟打擊可能是SARS的三到四倍,當時全球經濟損失約四百億美元,如今武漢肺炎對全球經濟衝擊恐達一千二百億至一千六百億美元。二○○三當年,中國GDP只下降一%,如今全球重要的研調機構預估中國今年的GDP增長,大約為較去年減半,甚至零成長。
中國經濟成長降速影響最大的兩個部分,乃是消費需求的減緩與產業供應鏈的斷鏈危機。在消費方面,此波疫情爆發時正值農曆新年,是中國及周邊亞洲國家消費旅遊旺季。中國在去年農曆年期間,購物、餐飲、娛樂和旅行花費超過一兆人民幣,今年光是電影方面,因為賀歲片停播及多數戲院未營業,票房由去年的一百多億人民幣掉到數百萬人民幣。交通運輸方面,中國搭乘飛機旅遊的乘客,已從二○○三年的八千萬增加至去年的六.六億,但今年農曆新年第一天,全國出遊總數比一年前下降近三十%,搭飛機和火車旅行下降四十一%以上。這樣的數字對於服務業已佔GDP五成的中國經濟自然是嚴重的衝擊;而中國遊客佔觀光客三十%的日本,以及台灣、香港、泰國等,都成為重災區。其次,在產業供應鏈方面,中國已是世界工廠,而疫區中心的武漢市更是「中國製造二○二五」重點培植的半導體重鎮,我國上市櫃公司在武漢投資約三百三十多億元,鴻海集團則佔三分之一。因此,一旦疫情失控,將影響產業的製造、生產與零組件供應,恐將導致科技產業部分斷鏈,重創全球經濟。而以組裝為主的台灣代工廠,也必然首當其衝。
武漢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如何,仍無法精確估算,但比SARS時嚴重,則為共同的看法。對台灣而言,此次疫情可能是一次經濟危機。不過,誠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所稱,武漢肺炎疫情或將加速就業回流美國,迫使企業審慎選擇供應鏈。如此的政策思考角度,無異印證美中貿易戰以來,政府鼓勵台商回流的正確性。如今疫情爆發,益增台商回流、投資台灣的迫切性。換言之,與美中貿易戰一樣,只要應對得宜,調降台灣與中國的經濟連結度,武漢肺炎的危機也可以變成轉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