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嚴峻,自來水漏水遭到嚴厲批評。全台一年約漏掉四.四億噸自來水,基隆市漏水率最高,約二十四.一四%、台東次之,十九.四%,台中市因九二一地震,漏水率是六都中最高,約十六.八%;全台漏水率最低的是新北市八.○五%、台南市次之八.四七%。北水處供水的台北市,漏水率是十一.九%。
水資源寶貴,確實需要減漏,比較其他先進國家,自來水也還有降低漏水率的空間。水公司乃自二○○四年開始,逐步編列預算降低漏水率,而依據該公司網頁,自二○一三年起,十年內將投入近七九六億元推動辦理「降低漏水率計畫」,預計計畫完成後,全台漏水率可降至十三.四五%。
在都會區更換管線,除嚴重影響交通外,開挖時塵土飛揚造成空污,大家都怨聲載道,卻願意花數百億元改善,但對同樣會漏水的灌溉圳路,似乎並不在意。
不管公共給水,還是農業、工業用水,引水必須依照「水權登記審查作業要點」取得水權。灌溉用水的水權量,則考慮土壤質地、作物種類、種植面積等,而每天引用水量,灌溉用水還考慮灌區輸水損失,這些圳路的輸水損失,最少的是農水署高雄管理處的新園圳,約十%,全台其他圳路多是二十%以上,輸水損失達四、五十趴的也很多,最嚴重的是雲林林內圳六十一.五%,也就是送水灌溉,將近三分之二都漏掉了。
人們難容忍自來水漏水,不會說自來水漏水能補注地下水,但一些環保人士卻說,圳路漏水有補注地下水生態之功能。同樣是漏水,嚴重雙重標準,也造成灌溉用水浪費,若以漏水平均三十%計算,灌溉圳路漏水一年,損失約三十億噸水。
民生、工業用水節約雷厲風行,省水標章產品才能販售、省水競賽年年評比,用水量越多、單價越高,工業用水大戶還要求水要回收利用、要徵收耗水費,新開發案嚴審用水計畫,種種措施都只是針對工商業用水,但對農業用水節約似乎起不了作用與影響,而對整體水資源運用影響比重也極為有限。
農委會努力要改水田為旱作、也鼓勵休耕,但因涉及耕作習慣,採自願方式,耕地未必屬同一灌溉區塊,每年農業用水量還是超過總用水七成,節水成果並未顯見,是否更應對圳路減漏加大力道?
(作者曾任水利署組長,著有《閱讀水庫行腳臺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