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長拋抗旱解方 科學園區鑿井大論戰

 

面對逾半世紀以來最大旱災,經濟部長王美花提出科學園區可鑿井取水,引發議論。不僅科學園區受限環評法「不能鑿井取水」,經濟部前部長尹啟銘也質疑,可行性太低,目前看來都是憑空想像;高雄仁大工業區管理中心表示,鑿井地下水屬硬水,高科技製程使用恐有爆炸之虞,若經過軟水作業再使用,實在不敷成本。

蘇貞昌:前瞻早投入 否則抗旱更難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說,經濟部及水利署單位去年就做各方面準備,包括前瞻建設所投入的海水淡化、水環境工程、水庫清淤,還有從翡翠水庫送水到新北地區;因有所準備,才能在百年大旱中有一些效果,否則會比現在更困難。

王美花:竹科鑿井 不得已因應機制

王美花說,竹科鑿井是旱災不得已的機制和因應,這些井原本就有,只是平時不需要就封掉;政府一直持續增加水的建設,長期、短期的建設都有,而且做很大的盤點。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廠商可依水利法提出申請,在無地層下陷之虞地區的既有水井或暫時封存處取水,絕對不會影響水質保育及地層問題。

根據經濟部統計,目前透過前瞻經費已布建抗旱水井網絡,全國已有一百六十口水井加入供水行列,每天可以提供卅四萬噸水源,新竹周邊就有十七口井。雖然王美花主張科學園區鑿井取水,但環評開發限制科學園區內用地不可開鑿水井,南科管理局表示,若需鑿井須由地方政府公布周邊可鑿井地點,廠商才會考量是否申請。

尹啟銘:就算能挖到 也是杯水車薪

尹啟銘說,類似鑿井在前總統陳水扁執政就曾用過,但打開封存的井,有些水質有變,不能使用;枯旱時期,地下水位也降,不一定取得到水,目前看來都是憑空想像,能挖到多少水令人存疑;挖井取水以解乾旱燃眉之急,乍聽可行,但就算挖到也是杯水車薪。

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說,鑿地下水很簡單,但應先了解諸如新竹地區是否有足夠的地下水蘊藏量;短時間快速抽出大量地下水若造成地盤下陷,竹科精密儀器有辦法允許這樣的沉陷?

李鴻源指出,要解決竹科缺水問題,最大水源在一天處理將近一百萬噸的八里汙水處理廠,因汙水本來就集中在那裏,已做到二級處理,只要再加一個再生水廠升級為三級處理,一天供應桃竹四十萬噸水沒問題,桃竹與竹科問題可一次解決。


李鴻源:再生水廠 可複製模式推動

李鴻源說,他推動興建的鳳山溪汙水暨再生水廠,蓋好後跟中鋼簽約,一度水賣十八元,「中央出錢、地方收錢」,高雄市政府一天可收到近四十萬元,也解決中鋼缺水,這個模式可複製推動。

環保署前署長魏國彥說,很難判斷在既有水井或暫時封存的地區取水會不會造成地層下陷,但政府要有比較好的水文地質模型跟對地區理解,再來做決定。

圖/聯合報提供
圖/聯合報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