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暌違5年,國內規模最大的曾文水庫再度委請專業的潛水團隊,展開沉木的打撈,以及污泥、雜物的排除等任務,必須下水60米深作業,7至9月累計清理量達14.3公噸,成功地為取水斜塔「通樂」,維持穩定供水;大家的歲月靜好,其實是因為有人負重「潛」行。
曾文水庫因集水面積廣闊,一旦颱風暴雨,上游不僅有來砂造成淤積,也會挾帶沉木、雜物,容易堵塞在取水口,影響出水,移除堵塞因子刻不容緩,冒著生命危險執行任務的潛水人員,堪稱幕後無名英雄。
曾文水庫無法直接進行各標的供水,而是透過壩堤旁的斜倚式取水塔,先放水、再引水,來到連通的烏山頭水庫後出水,以滿足民生、工業、灌溉等用水需求,顯見取水口暢通的重要性。
取水斜塔在水底深層的攔污柵,常有沉木、雜物等卡住,甚至淤泥堆積,阻礙放水過程,影響出水效能,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密切監控,並委請專業團隊下水探測,評估是否展開清理計畫。
由於之前颱風多次閃過台灣,上游劇烈降雨較少,曾文水庫隔了5年,再度由潛水團隊進行欄污柵及其週邊的清理作業,實施後,計畫效益不錯。
南水分署強調,為維持曾文水庫取水斜塔的穩定運轉,必須常態性辦理抽泥清淤與沉木打撈,但要有作業範圍限制,以保護原結構物的安全。
抽泥只能在取水斜塔底部半徑50公尺範圍外進行,若要排除靠近攔污柵的沉木、雜物與積泥時,無論打撈,或者使用中小型沖淤機具,都得下潛至深水區作業,執行困難度相當高。
深潛團隊主要工作項目包含水下淤泥、沉木與雜物等的打撈、疏浚、清運,並進行取水斜塔內、外部的設施結構檢查,確保發電機組正常運轉,若在汛期時有特殊狀況發生,也要全力配合南水分署的因應需求。
取水斜塔內的永久河道放水道的進水閘門高度155公尺,發電放水的進水口為165公尺左右,承攬廠商開始履約時,曾文水庫的水位標高205公尺,因集水區降雨明顯,「凱米」颱風後的7月底,已來到滿水位,在230公尺上下,更增加深潛的挑戰性。
水位不斷上升,意味著潛水員要下水更深,尤其得「全副武裝」,甚至拿著機具,等於背負近40公斤的重量,徒手執行任務,真的很不容易。
隨著潛水深度增加,壓力更大、溫度更冷,風險也更高,還有突然打雷、暴雨等天氣驟變的因素,都考驗著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
清除計畫啟動後,團隊先在水面上打造組合式的作業平台,上千萬的設備陸續進駐,包含最重要的控制室,、減壓艙,以及下潛時必須轉換的各種氣體等,缺一不可。
目前潛水員在深水時,先使用84%氦氣與16%氧氣的海底混合氣,作業30分鐘後,會依照減壓程序逐漸上升,並進行氣體轉換,一定要按部就班,絕不可搶快,避免人員發生危險。
人員在90呎時,再轉換為氮氣、氧氣各50%的減壓氣,依序緩步上升,而抵達40呎後,就直接到作業平台,卸除所有裝備,立即進入減壓艙。
此時人員在艙內進行水面氧氣減壓,會先下到50呎的狀態,陸續展開3個氧氣呼吸期,每半小時就要間隔5分鐘做空氣呼吸,任何過程都不能馬虎,確保安全。
3個月來,潛水團隊清理的沉木與雜物,總重逾14公噸。(記者吳俊鋒攝)
潛水人員上岸後,要迅速進入減壓艙,同事密切觀察狀況。(記者吳俊鋒攝)
曾文水庫來到滿水位,潛水員就要下水更深。(記者吳俊鋒攝)
曾文水庫取水斜塔的攔污柵,必須時常清理。(記者吳俊鋒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