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林良齊
2015年上路的《海岸管理法》明定「自然海岸零損失」,但我國海岸卻仍經常被消波塊占據,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15日公布「九大美麗海岸2023年現況踏查報告」指出,無人造設施比率僅有23.3%,甚至仍遭港口、消波塊、綠電設施等占據,也不乏如墾丁國家公園的陽傘或有棄置沙灘車。
自然環資曾在2013年盤點出包括桃園草漯、桃園觀新藻礁、苑裡沙灘、喜樹至雙春、彰化海岸濕地、滿豐漁場至南仁漁港、竹安溪口至南澳沙灘、花蓮石梯至台東長濱及台東南田至屏東南仁漁港等全台灣九大美麗海岸,此次再度重回103個踏查樣點,此次踏查發現無人造設施的天然海岸僅占23.3%,有投放消波塊、設有堤防或漁港等混凝土設施的比例則達37.9%,還有被沙灘陽傘、廢棄沙灘車占據。
據內政部統計,台灣整體自然海岸線比例2022年只剩下55.33%,若僅計算台灣本島縣市海岸線只剩下43.89%。
自然環資海岸及海洋專案執行周諾恆表示,台灣海岸水泥化嚴重在於自然海岸逐年減少,與國家政策的海岸零破壞不一致,人工堤岸反而加劇海岸侵蝕,氣候變遷之下人工海岸更為脆弱,自然海岸為生態棲地也是最好堤防,混凝土的金錢及環境成本反而更高。
自然環資呼籲,內政部與相關事業主管機關應盡速研擬設置消波塊專業審核機制及認定標準,並從中央國土計畫及地方政府規畫階段就嚴格保護國土保護地區、限制高生態價值區域被開發,以落實「自然海岸零損失」,透過全台海岸及河川去水泥化研究讓自然海/河岸「正增長」,並且善用《海洋保育法》,落實現有保護區管理及執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