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強力背書中部經濟崛起 加足馬力

李克強強力背書中部經濟崛起 加足馬力




  • 2012-12-30 01:12 中國時報 【連雋偉/綜合報導】


      針對大陸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城鄉差距與區域發展不平衡。大陸常務副總理李克強廿八日在江西考察時強調,大陸縮小發展差距要有所突破,在於打好「中」字牌、即加大中部地區的發展與擴大開放,這也等於宣示,在李克強明年就任總理後,大陸於二○○四年提出的「中部崛起」計畫,將獲得中央更多資金挹注與政策支持。

     根據新華網報導,李克強是於廿八日在江西省九江市主持召開長江沿線部分省份及城市主政者參加的區域發展與改革座談會。這是中共十八大後,李克強首次離開北京,到地方開座談會,他正好選擇位居中部的江西作為首站。

     中部地區多位台商指出,全球經濟疲弱、大陸沿海生產成本增加,台商近幾年在大陸發展逐漸由沿海向內陸移動;中部地區是大陸中心,是大陸交通樞紐,要搶占大陸市場必布局中部。中部地區無論位置與生產成本介於高發展的東部與較落後的西部之間,加上「十二五規畫」大陸將全力朝內需經濟轉型,這一、兩年中部六省也祭出不少優惠措施,相信明年三月大陸政府換屆後,將有新一波刺激中部發展方案

     李克強說,縮小城鄉差距,要靠城鎮化。縮小區域差距,要做好中西部開發,中部地區、長江流域是縮小區域差距的突破之地

     「我們在座的不知道是不是有下過圍棋的。下圍棋都是先占金角銀邊,但是到最後決戰之際還是在中部。」李克強說,當然也有人下圍棋出奇招,先抓中部,打「中」字牌。無論如何,中部,這是一個可縮小差距的、可突破之地。

     如何才能打好「中」字牌?李克強提出,要建立長江中游中部城市集群,發揮整個沿江城市的優勢。同時,允許中部地區先行先試。他最後指示,要打破不合理的行政壁壘和市場分割,「跨區域交通基礎設施怎麼連接,勞動力市場和社會保障體系怎麼統一,都需要探索,中部地區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先行先試。」

     當天出席座談會的,包括江西省委書記蘇榮、省長鹿心社、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湖南省長徐守盛,安徽、江蘇、四川省以及有關官員等。李克強廿九日則轉往湖北恩施考察。



 小檔案-中部崛起


  • 2012-12-30 01:12 中國時報 【本報訊】


      「中部崛起」是指促進大陸中部經濟區——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六省共同崛起的一項中共中央政策,二○○四年三月五日首先由大陸總理溫家寶提出。

     大陸東部地區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率先發展起來,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等高度發達的城市群。之後,大陸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由於中部地區長期未能得到國家的關注,其經濟發展嚴重滯後。

     大陸中部地區由於其地理位置「不東不西」,加以人口眾多、基礎薄弱,成為中國經濟較為落後的地區。所以中部崛起計畫就是要發揮中部承「東」啟「西」的功能,對正在推行城鎮化與擴內需的大陸尤為重要。(大陸中心)

補充
辭條:中國三大經濟地帶(Three Economic Regions of China)



中國三大經濟地帶指中國經濟政策規劃下的區域單位:依據經濟技術發展水準和地理位置等原則,將中國劃分東、中、西三個經濟地帶(圖一)。三大經濟地帶由於自然條件與資源狀況的不同,因而有著各自的發展特點。


圖一 中國三大經濟地帶/柯佳伶繪圖

東部沿海地帶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發展較早,技術條件較好,宜於工、農業的生產,是中國最發達的經濟帶。全區屬於暖濕的季風氣候,加上地處長江、黃河、珠江等大河下游,沖積平原和三角洲的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是中國的糧倉。東部臨海,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囊括中國所有的大海港,這種河海交會的地理位置,具有天然的海上和內河航運,既可連絡國際市場,又可深入內陸腹地,利於經濟發展,其都市規模、都市化程度,皆高於其他兩區。整體而言,東部優越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基地,對內提供新技術、諮詢和資訊的基地,並進一步促進和幫助中部和西部地帶的發展。

中部地帶位於東、西部之間,無論自然環境,還是人文發展,皆具有明顯的過渡性。本區地形複雜,適宜農、林、牧多樣發展,礦產資源亦相當豐富,煤、石油、銅、鋁、鉛、鋅、鎢、銻等多種礦產的儲量占中國重要地位。氣候處於季風和乾燥的過度帶,對農牧生產而言,不如東部而優於西部。本區具有承東起西的地位,容易接受東部發達區轉移的技術、資金,並將產品就近便輸往沿海消費市場,甚至國際市場;同時,也可以將技術轉移至西部,提高西部的經濟水準,並由西部輸入本區所短缺的資源、產品。

西部地帶的發展受自然環境的限制較多,西北乾旱缺水,西南地形複雜,生態環境脆弱,普遍環境負載力低,是地廣人稀的地區。本區深居內陸、地處邊陲,是中國少數民族集中區,具有文化多樣性的價值。但在經濟發展上,卻相對弱勢,這樣的經濟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西部的自然資源豐富,極具發展潛力。草原廣大,是發展畜牧的絕佳場所;位居大河上游,擁有全國七成的水利蘊藏量;蘊藏豐富的能源、金屬礦產,更為工業發展提供優良條件。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提高交通易達性,更利於本區經濟發展,但也對藏族文化帶來衝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