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道卡斯文化 苗縣牽田祭重現風華
(中央社記者陳淑芬苗栗縣31日電)苗栗縣後龍沿海的「石滬」是道卡斯族早年的捕魚遺跡。道卡斯族後因漢化,語言文化逐漸消失,族人近年來追根溯源,才重現失傳50多年的「牽田祭」祭典。
平埔原住民道卡斯族每年舉行「牽田祭」,台灣光復後停辦,族人努力下於2002年起再現。縣長劉政鴻連年穿著道卡斯傳統服飾,熱情地帶著族人牽田、祭祖,跳傳統舞蹈。劉政鴻說,連年支持舉辦「牽田祭」以保存文化,否則以後可能失傳。
劉政鴻引入國際性大型藝文活動後,打響苗栗縣知名度,並以觀光旅遊改造農業縣,被稱為「五星級縣長」。但很多人不知道,劉政鴻就是平埔族後龍新港地區道卡斯族的後代。
台灣平埔原住民道卡斯族分布於新竹、苗栗及台中一帶約有15個聚落,其中,新港社等9個聚落分布於現今苗栗縣地區。
苗栗縣後龍重要觀光景點「石滬」,是清朝平埔原住民道卡斯族人利用潮汐變化捕魚的智慧遺跡,全盛時期曾多達28座,經轉賣讓渡給漢人經營;道卡斯族留下的智慧足跡依然清晰,但語言、文化卻因漢化,僅存鳳毛麟角。
今年40歲的新民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劉俊男說,道卡斯族人早期因怕被取笑,不願透露原住民身分,「小時候,我常笑原住民是『番仔』,直到近幾年,有學者到村落做研究,我才知道,原來自己才是『番仔』」。
「老人逐漸凋零後,新一代的年輕人對道卡斯文化已漸脫節」劉俊男說,他因參與舉辦「牽田祭」活動,才了解族人祭典文化,對於失傳的語言文化,他感慨地表示,「是件令人遺憾的事」。
年輕一代想追根溯源,然而社區裡老人卻逐漸凋零。74歲的族人馬金祥接受採訪時笑著說,「很久沒說道卡斯語,已經不太會說,只會簡單幾句話」道卡斯語「『酒』是『ㄍㄚ ㄍㄠˇ』、『飯』是『ㄎㄚ ㄨㄢˋ』」,但他的閩南語卻講得十分流利;近年在祭典中跳牽田祭舞蹈、68歲的阿嬤也說,她只會講簡單的道卡斯生活用語。
新新人類對於道卡斯血統有著全新的詮釋,23歲的劉婉玲及22歲擔任護士的妹妹劉雨虹,都覺得具有道卡斯族的血統「很酷」。
劉婉玲說,「爸爸擔任祭典旗手,媽媽苦練牽田祭舞蹈,姐妹擔任小公主」全家人努力參與即將失傳的道卡斯族文化,讓她們與有榮焉。
研究道卡斯族文化長達20年的前台灣平埔族協會理事劉增榮表示,道卡斯血統族人散居各聚落,因受漢化影響文化逐漸流失,目前人口約3萬多人,苗栗後龍鎮的新港社是大型聚落,因早期沿襲不對外通婚的族規,族人口較為集中,約有2000多人。
新港社的道卡斯族以傳統狩獵、漁牧及耕種為生,每年農曆7月15日及8月15日舉行傳統豐年祭典「牽田祭」及祭祖,分別稱為做「旗頭」與做「旗尾」,關閉聚落城門,不准外人進入,家家戶戶早晚祭天、祭祖,族人牽手跳舞飲酒作樂,有時從「旗頭」祭拜到「旗尾」,長達1個月。
劉增榮表示,道卡斯族「牽田祭」習俗每年舉行,但台灣光復後,因經濟不佳及地方領袖不熱衷而停辦,直到近來族人溯源,睽違50多年的「牽田祭」、「達麻賽跑」及「扮番」等傳統文化,經過耆老彙整與地方人士積極探訪,2002年重現後再度喚起族人回憶。990131
- 留言者: ~夜*玥~
- Email: lovely123445@yahoo.com.tw
- 網址:
- 日期: 2010-02-04 09:24:12
道卡斯語沒有傳下來真是非常遺憾
但是漢人真的不該取笑原住民的
同樣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107 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