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年代,蘇聯為發展棉花產業,在鹹海附近興建灌溉渠道,援引兩條流入鹹海的主要河流之水種植棉花,至一九六○年,蘇聯每年取用約六十立方公里的水,鹹海水面每年平均下降○.八至○.九公尺,自此鹹海面積明顯縮減。一九九七年,鹹海乾涸十%,並分為兩部分,較大部分位於南部的烏茲別克,較小部分則在哈薩克。
鹽沙暴遠吹至日本
縮小的鹹海摧毀了一度繁榮的漁業經濟,徒留拖網漁船擱置在荒涼土地上,而海水的蒸發也使高鹽分的堆積層暴露出來,風一吹,這些鹽沙最遠可達斯堪地納維亞與日本,並危害當地民眾健康。
爭水源 中亞吵翻天
潘基文五日搭乘直升機鳥瞰鹹海,他抵達烏茲別克努庫斯市後說︰「除了船隻墳場外,什麼都沒看到,這顯然是世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之一,我非常震驚。」他敦促相關國家領袖,並肩尋找解決之道,不過國際合作談何容易,因為各國對於誰有權使用珍貴的鹹海水資源,以及該如何使用等問題爭執不下、爭論不休。【取自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