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產業活動
5-1農牧分布
1.中國農牧分布
項目
|
說明
| |||
東半部∣農業
|
季風氣候
|
⑴年降水量:>500mm。
⑵主要的農業帶。
⑶原因:地勢低平、氣候暖溼、人口眾多。
⑷以秦嶺、淮河為界,南、北不同的農業景觀。
|
北
|
⑴氣候特徵:較寒冷乾燥。
⑵農業景觀:旱田。
⑶主要作物:小麥、高梁、玉米、小米、棉花、甜菜。
⑷收穫次數:一~二穫。
|
秦嶺、淮河:一月均溫0℃,年降水量750mm
| ||||
南
|
⑴氣候特徵:溫暖溼潤。
⑵農業景觀:水田。
⑶主要作物:水稻、茶樹、甘蔗。
⑷收穫次數:二或三穫。
| |||
西半部∣畜牧業
|
乾燥氣候
|
⑴年降水量:<500mm。
⑵畜牧業為主,若發展農業,需仰賴灌溉。
⑶原因:氣候乾燥、人口稀少。
|
⑴主要活動:畜牧。
⑵灌溉農業:
① 綠洲農業
a.地點:塔里木盆地。
b.水源:雪水。
c.號稱「瓜果之鄉」。
②河谷地區:
a.地點:藏南縱谷。
b.水源:河水→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
c.種植青稞。
|
2.中國畜牧區的分布與特色
畜牧方式
|
氣候
|
主要特色
|
分布地區
|
畜種
| |
東部
|
欄牧
|
季風氣候
|
⑴農民以柵欄或畜舍飼養牲畜、家禽。
⑵牲畜活動範圍狹小。
⑶企業化、專業化經營。
|
東部農耕區
|
豬、雞、鴨
|
西半部
|
放牧
|
溫帶草原
|
⑴在同一個水草豐美處,放牛吃草。
⑵定居。
|
內蒙古東側
|
以牛、羊、馬為主
|
游牧
|
溫帶沙漠氣候
|
逐水草而居——水平移動。
|
內蒙古西側
新疆
|
以駱駝、羊為主
| |
山牧季移
|
高地氣候
|
春初上山、秋初下山——垂直移動。
|
蒙新山地
青藏高原
|
犛牛、藏綿羊
|
3.中國農牧業的變遷
變遷原因
|
說明
|
特色
|
市場需求
|
經濟改革,因應市場需求
|
⑴原本種稻區改種高利潤的果樹、蔬菜、花卉。
⑵西部傳統畜牧業,自給性轉為商業性畜牧業。
|
農業技術進步
|
農業技術進步、灌溉系統改善
|
新疆傳統自給性的綠洲農業區轉為棉花重要輸出地。
|
交通系統改善
|
運輸系統改善後,降低交通成本,提高商品流通率
|
鐵公路路線的普及與物流組織的改革,使產品更快、更有效率的輸送至各地。
|
5-2工商業發展
4.中國三大經濟帶
名稱
|
特徵
|
缺點
|
東部經濟帶
|
⑴人口密集,勞力充足。
⑵水、陸交通便利,進、出口貿易發達。
⑶具人才優勢,文教水準較高,科技產業密集。
⑷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地區。
⑸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三大經濟圈。
|
因經濟快速成長、人口急速增加,水、電、糧食等資源供應不足。
|
中部經濟帶
|
⑴擁有豐富的能源礦物、糧產等資源。
⑵工資較東部低廉。
|
工業發展起步晚,人口、資金外流。
|
西部經濟帶
|
擁有豐富的林、牧、礦資源。
|
⑴位處西北內陸,地廣人稀。
⑵對外交通不易,工商業發展落後。
|
5-3國際貿易
5.中國經濟發展對全球的影響
影響
|
說明
|
世界工廠
|
充足而廉價的勞力吸引許多外商投資設廠,製造生產成本較低的產品行銷全球。
|
新興的消費市場
|
經濟快速成長,居民購買能力提升。
|
原物料需求增加
|
⑴中國製造業持續成長,對原物料需求增加。
⑵中國對原物料的需求量持續上升,國際的價格跟著上漲。
|
生態環境的問題
|
浪費與消耗大量原物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加速全球暖化,對生態環境帶來極大威脅。
|
6.兩岸經濟互動
項目
|
中國
|
臺灣
|
優勢
|
充足的廉價勞力、龐大的消費市場
|
資金、技術、管理經驗
|
投資產業
|
臺灣企業投入中國生產的產業,包括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資金和技術密集的高科技產業,而中國的企業也陸續來臺設點營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