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偉 彭晉祿 台北】
目前我國電力來源,超過7成依賴燃煤、石油、然氣等化石燃料來發電,每年製造的溫室氣體超過1億7千萬噸,占全年總量6成5,汙染空氣也加速環境暖化,在再生能源技術尚未廣泛使用前,政府希望逐年提高使用,排碳量較低的天然氣發電比例,然而天然氣造電成本高昂,勢必衝擊電價結構,與台灣一樣缺乏自有能源的日本,則積極投入天然氣開採,今年初還從深海中的可燃冰,成功分離出天然氣,台灣四面環海的地理環境,未來能否從中取得乾淨的燃料,也成為政府與學界研究重點。
4座高達250公尺色彩鮮豔的煙囪,是台中火力發電廠醒目的地標,目前是亞洲第二大火力發電廠,總發電容量高達578萬瓩,規模相當於2座核四廠,包含台中電廠在內,台灣20座火力電廠,供應全國77%的電力,民眾每用10度電,就有7度是依靠燃煤燃油及天然氣而來,享受便利電力的同時,也產生空氣汙染及溫室氣體的問題。
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長 謝燕儒:「那麼還有一些含灰分這些,燃燒之後排放了,它就會有粒狀汙染物,還有這個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這些等等主要的空氣汙染物。」
由於燃煤發電1度電成本僅1.85元,遠低於天然氣及石油,因此台灣火力發電,將近6成使用煤作為主要能源,然而單台中電廠,一年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超過3900萬噸,對大氣影響相當於砍掉39億棵樹,面積超過18個玉山國家公園,與國際減碳潮流背道而馳。
燃燒後的硫化物等,更造成空氣汙染及懸浮微粒增加,成為環保團體抗議對象,由於我國尚未廣泛使用再生能源,根據台電預估,未來10年,燃煤電廠仍將是發電主力,環保署表示,只能透過設備改善,提升發電效能來抑制碳排放量。
環保署溫室氣體減量管理室執祕 簡慧貞:「燃煤電廠必須是有淨煤技術,加上碳捕捉,以及碳封存的技術一起進來,這樣才能把燃煤電廠,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到跟燃氣電廠一樣。」
為了減低對環境衝擊,排碳量較煤、石油低近一半的天然氣,發電比例逐年提升,然而我國缺乏自有能源,9成天然氣需依賴進口,燃氣發電價格高昂,平均發電成本近4元,台電1度電才賣2元多,等於賣1度虧1度。參考跟台灣同樣欠缺天然能源的日本,近年來,積極開發各種地理資源,今年初已突破技術,成功在海上開採被稱為可燃冰的天然氣水合物。
中央地質調查所資源地質組科長 鐘三雄:「這次日本是用減壓法,只是短期的,所以他們未來在2014跟2015之間,可能要做第二次,那次的時間可能會拉長,主要證明就是說海域的可燃冰,它是可以連續產氣的。」
研究人員正模擬,在深海高壓低溫環境下,甲烷也就是所謂的天然氣,結凍成冰的情形,對於四面環海的台灣,也意味著海底蘊藏豐富的可燃冰,從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的資料顯示,目前台灣西南海域600公尺以下的海床,可燃冰蘊藏量將近5000億立方公尺,估計可供台灣使用65年。
中央地質調查所資源地質組科長 鐘三雄:「我們剛剛所講的一些數據,它量很大,所以它可以滿足我們國內(能源)自主的這種機會,目前我們製作好西南海域的地質調查,如果要突破就要鑽井,去確認它真正的分布情形。」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技術組組長 蘇金勝:「怎麼樣開採出來,不會汙染到環境或是說它可以有效的開採出來,這是一個技術,基本上可燃冰是跟化石燃料是一樣的,它是用不同的形態,蘊藏在海底下的地層。」
即使目前仍在研究階段,在黑暗中不停燃燒的可燃冰,已為國內開發低碳能源,帶來一線光芒,然而可燃冰就如同所有化石燃料,都屬於無法再生的能源,若人類需求無限成長,終有用罄之日,在有限的能源與經濟發展拔河中,如何爭取時間,尋找永續環境之道,是全民必須取捨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