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海邊只有消波塊! 花蓮洄瀾灣這樣「養胖」海岸 30年監測:沙灘回來了、親海更容易

 2021年01月12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花蓮報導

洄瀾灣變美了。原本為了減緩花蓮北濱、南濱以及化仁海岸的海岸線退縮,經過水利署九河局數十年監測、水工模擬接力,不但將消波塊退出海岸坡面,改以順應自然密疊的天然塊石,「養胖」海岸灘地,更透過離岸潛堤減緩海浪沖刷灘地的力道。如此一來,親近海洋變得可及且容易,周邊營造的海岸風情,也吸引花蓮市民前來休閒遊憩。誰說海邊只能放消波塊!

經過數十年的監測與水工模擬,洄瀾灣因海岸開發造成的海岸線退縮,一步一步獲得改善,現在海岸常常聚集人群。攝影:廖靜蕙

減緩洄瀾灣海岸線退縮 各種嘗試取代消波塊

花蓮這個地名,是由當地海岸舊稱「洄瀾灣」的洄瀾轉譯而來。「洄瀾灣」之所在,正是花蓮北濱、南濱以及化仁海岸的合稱,為早期花蓮經濟命脈及聚落集中地;尤以南濱海岸距離市區約十分鐘車程,是台灣難能可貴距離市鎮相當近的海岸公園。當地原有的沙灘海岸曾因花蓮港擴建而消失,即使投下大量的消波塊,仍檔不住海岸線侵蝕、退縮的事實。

為了讓海岸線長回來,經濟部水利署經過長達30多年的監測,嘗試以各種工法改善海岸線退縮,最後以離岸堤、塊石坡面以及防風林,成功地讓海岸線變胖一點。

截至2019年監測資料顯示,目前海岸線回淤最好的地方達22公尺,其他地區至少也比原來多5公尺。另外,海岸環境也同步改善,逐漸成為花蓮市民活動的去處。

花蓮港擴建帶來繁榮 也使沙灘不見了

如果不知道南北濱化仁海岸在哪裡,那麼不妨從花蓮市南濱路的「太平洋公園」入口進入。走入後視野隨即被開闊的海岸景觀吸引。晴朗的天氣,總集合一群看海的人。

「南濱海岸開闊的景觀很適合坐在這裡放空。」跟著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長謝明昌走訪現場,他如此建議。由於距離九河局辦公室約5分鐘車程,每有外地訪客,若有空暇,就帶來這裡走走,享受海岸風情,不忘說明一直以來同仁們的努力。

九河局長謝明昌每有訪客,總帶來此處忘憂解悶,不忘說明這些年來的努力。攝影:廖靜蕙

此處是難得一見,鄰近市區、人來人往熱鬧的海岸,卻曾經充滿消波塊,阻隔了人們接近海灘的機會。九河局工務課長黃承焌指著平坦開闊的塊石灘說,這裡原本因花蓮港凸堤效應,放置了許多俗稱「肉粽」的消波塊、防波堤,以為可以減少海岸線退縮,卻只是讓原本長達數百公尺的沙灘就此消失。

1980年代花蓮港東防坡堤延伸擴建,凸堤改變了從南濱、化仁海岸持續侵蝕,影響海岸線退縮,北濱海岸更為淤沙所困。只是多年來,行政部門以傳統的海堤及多種消波塊應對,卻始終未見成效。為此,1986年啟動了海岸線的監測,33年的監測資料,不但全台絕無僅有,也奠立了工程改善的基礎。

「肉粽」消波塊做不到的事 交給岬灣養灘、離岸潛堤

海岸的退縮,成了公部門必須面對、解決的課題。九河局陸續委託成功大學和台灣世曦工程進行研究,成大依據學理跟水工模擬試驗,建議北濱海堤可做類似岬灣的工程,再進行人工養灘,也就是把每年河川疏圳的土方,運到這裡來增加沙源。

在南濱和化仁海岸,則建議做離岸潛堤。離岸堤距離海岸有段距離,高度和距離也都經過工程計算,大部分藏於海下,減少視覺上工程量體衝擊,維持海岸景觀。它的原理是消浪能,當海浪打上岸前,先由離岸堤消除能量,減少波浪衝擊的力道,同時減緩沖刷灘地的力道。

最後做成16座離海135公尺的離岸潛堤。每座潛堤由30噸型混凝土塊所組成,一部分由原有的消波塊堆疊;有8座在南濱海岸,各長80公尺、高10公尺,露出海平面約1.5公尺;另外8座在化仁海岸,各長70公尺。

又因由消波塊堆疊的潛堤,具多孔隙及提供隱蔽空間等特性,形成人工魚礁的效果;在九河局進行的監測調查中,在南濱及化仁海岸發現大規模的礁體,包覆在消波塊表面,珊瑚礁、底棲生物、魚類,全都回到南濱海岸。

從海岸可見若隱若現的離岸潛堤。攝影:廖靜蕙

30多年監測:養胖海岸 沙灘回來了

那麼海岸線是否改善?九河局從監測資料中得知,1986年是花蓮人認為海岸線最長的年度,於是之後的每一年監測資料,都和這一年的海岸線進行侵蝕或掛淤的比較。一開始都是侵蝕、往內掏刷、海岸線減少;1996年興建離岸堤後,逐漸出現回淤的現象,尤其越靠近花蓮港越明顯。

數據顯示,從2004~2019年之間,已經淤積了5~22公尺。「好一點的約20多公尺,但至少有5公尺。」謝明昌說,雖然每年還有變化,但若從長期監測資料來看,就是海岸線往外、灘地增加。

「這表示目前的工法和策略是有效的。」他說,即使調出以前的航照圖,從逐年航照圖也可看出變化。

以塊石取代消波塊 消能效果一樣 卻讓人更親海

過去在海堤坡面置放消波塊的作法,也改為置放天然的石塊。謝明昌說,過去海堤以下長達100多公尺的沙灘,做了防波堤,底下就是消波塊,完全沒有沙灘可言。以天然塊石替換,對消波、消浪的效果,不下於消波塊,也讓人更容易親近海邊。

2013、2014年透過工程施作,坡面上的消波塊改以鄰近花蓮溪流域內的天然大塊石鋪排,並藉由塊石間隙有效減緩海浪溯升,經水利專業分析及水工試驗模擬可穩定,並保護堤後安全。

「疊塊石的過程相當費力,而密疊之間的孔隙,有利於人們親近海岸,對生物、生態也近乎自然。」謝明昌說。原有的消波塊則用作海岸基腳,幾年下來已被淤積的海砂覆蓋、沉到底部,不著痕跡。

維護美麗沙灘 等待海龜來驗收

當南濱及化仁海岸線逐漸減緩掏刷退縮後,九河局接著改善周邊海岸環境,將原本因地震受損的「南濱海堤」及老舊的「化仁海堤」,局部修繕並以綠化植草及緩坡,搭配海洋風格景觀階梯設計、設置海龜意象等,營造景觀特色。

為什麼是海龜?九河局認為,海龜要有沙灘和乾淨的水環境才會上岸,以此提醒民眾減少塑料使用及環境污染,期待海龜歸隊。

南濱海岸的海龜意象,盼望民眾減少塑料使用以及關切海洋議題。攝影:廖靜蕙
防風林帶栽植蜜源植物白水木。攝影:廖靜蕙
海岸邊的石碑上,聚集的鳥群。攝影:廖靜蕙

此外,九河局也將「防風林」納入整個景觀營造的重點,栽植原生海岸樹種,白水木、草海桐為主軸,成為海岸的第三道防線。養灘有成後,更有利海陸棲地空間之營造。

2019年7月完工後,就獲得第九屆水利署優良工程評選第一名,上個月揭曉的中華民國景觀學會「2020第八屆台灣景觀大獎」,九河局「花蓮南濱海岸改善計畫」也獲頒環境設施類優質獎殊榮,為這些工程多了人文味,詮釋海岸工程近自然的可能。

壯遊科幻般場景! 前進「龍洞灣岬步道」直擊巨大海蝕洞、軍艦岩,美到不行

  

北門、七股潟湖疏浚 保障安全進出航道並復育沙洲

 2023/10/25 21:16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台南北門潟湖、七股潟湖外圍沙洲流失,造成潟湖淤積陸化嚴重,七股潟湖今年抽沙疏浚量近3萬立方公尺,北門潟湖蘆竹溝航道、牡蠣養殖區疏浚則爭取漁業署補助經費,保障漁民進出航道、復育沙洲一兼二顧。

其中,蘆竹溝漁港(北門漁港)在北門潟湖的航道泊區疏浚工程由漁業署補助設計費,獲得補助清淤疏浚經費應該沒問題。

台南市漁港及近海管理所所長周瓈朝今天說,漁港所已在蘆竹溝開過二次說明會,聽取漁民、蚵農意見,目前已完成北門漁港航道泊區清淤疏浚工程規劃,將爭取漁業署核定補助經費,預計明年疏浚。

蘆竹溝的泊區、內航道、外航道都在疏浚範圍,預估經費2000萬元(南市府配合5成),疏浚量57600立方公尺,清出的淤沙將堆置在王爺港、青山港沙洲進行培厚復育。

疏浚規劃費由立委賴惠員協助爭取,周瓈朝說,北門漁港泊區、航道淤積,水深不足,影響潟湖養蚵、漁筏進出外海,為保障漁民作業安全,清淤疏浚勢在必行。

北門潟湖、七股潟湖是台南牡蠣主產區,潟湖淤積影響牡蠣育成率,潟湖疏浚由南市農業局、水利局進行;農業局漁業科長賴青建說,北門潟湖牡蠣養殖區的航道也需要疏浚,將提計畫爭取漁業署補助。

南市水利局例年執行潟湖沙洲復育,今年在七股潟湖斥資2636萬元,疏浚抽沙量29995立方公尺,用於復育外圍沙洲養灘1.1公里長。



沙洲消瘦 七股潟湖呼救

 聯合新聞網2023年10月9日

台南七股潟湖是台灣最大潟湖,兼具漁場及國土保安緩衝區雙重角色,外圍長期有沙洲保護,但沙洲出現消失危機,亟待重視。記者謝進盛/攝影
台南七股潟湖是台灣最大潟湖,兼具漁場及國土保安緩衝區雙重角色,外圍長期有沙洲保護,但沙洲出現消失危機,亟待重視。記者謝進盛/攝影

聯合報 / 記者謝進盛、莊曜聰、鄭朝陽/連線報導

台南七股潟湖是台灣最大的潟湖,外圍長期有沙洲保護,確保潟湖養殖區不受侵擾及汙染,但今年颱風引發的暴潮輕鬆越過沙洲,讓潟湖的蚵農大驚失色。本報記者追查發現,這些沙洲正面臨消失危機。

潟湖北邊的北門、雙春海岸沙灘,也被颱風沖出一個長十二公尺大洞,海水首度衝向海邊的社區,讓居民提心吊膽。沙洲消瘦、海岸線侵蝕退縮,在地居民憂心飯碗與家園兩失,恐成為極端氣候下的迫遷受災戶。

南北五沙洲 圍護內海養殖區

台南海岸線南北長約七十公里,南北有五座沙洲,猶如一道道海上長城,圍護七股潟湖等內海養殖區,不受強浪、暴潮影響,是在地漁民重要的天然屏障,也是台灣海岸線僅存的天然地景。

七股潟湖有一千六百公頃,平均水深約一公尺,不但是每年黑面琵鷺過冬的五星級飯店,也是台南養蚵、養魚大本營,在七股人眼裡更是調節水位、降低海浪侵襲陸地的「護城湖」。潟湖外圍的幾個沙洲(又稱「海汕」)則是保護潟湖的「第一島鏈」,其中最大的是網仔寮汕,但沙洲規模都在縮小中,甚至快要消失。

網仔寮汕直擊 沙洲滿目瘡痍

七股區三股里長黃仙立苦笑地說,以前網仔寮汕有二、三層樓高,現已不及一公尺,沙洲逐年變矮,有的逐漸沉入海中。蚵農憂心少了沙洲保護,外海的風浪嚴重影響潟湖水域的穩定度,且會帶來海漂垃圾等汙染,養殖牡蠣、虱目魚等死亡率會大增。

沙洲愈來愈脆弱,網仔寮汕的沙丘受人為及氣候變遷影響,也愈來愈「扁」,強浪輕而易舉就能越過直撲潟湖,多年來靠種植防風林培養海岸森林定沙,在地居民擔心颱風、暴潮的破壞力加劇,沙洲、潟湖恐撐不了太久。

記者日前在颱風過後搭乘動力船筏登上網仔寮汕直擊,沙洲仍滿目瘡痍,蟹型步道被沖毀亟待修復,現場拉起封鎖線;隨處可見木麻黃防風林被海水沖刷倒伏,往西遠眺約二百公尺外,可見沙洲架設一條長約五百公尺、共廿一座減浪柵攔截沙源養沙,但許多已傾斜,有些已浸泡水中。

雙春海岸線 26年退縮400公尺

除了海上的沙洲,潟湖北邊的北門雙春海岸有六公里長的沙灘,也正面臨沙灘流失、海岸侵蝕退縮的國土危機。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三年多前調查,雙春海岸線廿六年來北側退縮四百公尺,中側倒退一百卅五公尺,南側海岸退縮一百十五公尺。

「海岸線一直往後退真的很擔心」,當地居民說,雙春海岸北側的觀海樓,六年多前潮汐線遠在百公尺外,如今漲潮時海水已來到樓下;南側的廢棄哨所,更因海水侵蝕沙洲,基座已裸露大半,上次杜蘇芮颱風來襲,岸邊被沖出一個大洞,「改天海水恐怕就淹到家門口了。」

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坦言,人工設施和海流運動造成海岸線兩極化的變化,除了沙洲、海岸線退縮,也造成部分港灣嚴重淤積,是嚴峻的挑戰。

消失的沙洲 製表/謝進盛、李文德、鄭朝陽 圖/聯合報提供
消失的沙洲 製表/謝進盛、李文德、鄭朝陽 圖/聯合報提供

西班牙擬修例 禁於極端高溫下戶外工作

環球社會熱點18:00 2023/05/11

 西班牙受乾旱及極端炎熱天氣影響,政府計劃修改法例,禁止民眾於極端炎熱天氣下從事戶外工作。

西班牙第二副首相兼勞工部長迪亞斯(Yolanda Díaz)周三(10日)宣布,政府通過修例後,當國家氣象局發布嚴重或極端高溫風險的警報時,民眾就不得從事戶外工作。

禁令將涵蓋街道清潔和農業等戶外工作。迪亞斯表示,社會不時發生清潔工或垃圾收集工死於中暑的嚴重事件,氣候變化已經影響到大眾,因此政府必須採取行動。

西班牙政府今日(11日)會批准應對乾旱的一攬子法案,極端天氣戶外工作禁令也納入為法案一部分。

西班牙氣象局表示,該國今年頭4個月的降雨量低於平均降雨量的一半,也創下有史以來最乾旱的紀錄。

西班牙今年截至現時,已有11日的氣溫高於正常水平,為往常紀錄的超過兩倍。

首都馬德里等部分地區為應對高溫,已允許學生提前放學避開熱浪。

殖民損害要求補償 殖民地向英國索賠

 呂翔禾 2023/08/02 14:18

【台灣醒報記者呂翔禾綜合報導】殖民母國對殖民國造成政經破壞,應該給予補償!巴貝多、牙買加等國家1日發表集體聲明,呼籲殖民母國英國應對它們進行金援或債務減免,補償過去的殖民損失。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受殖民時代影響,因此近年來,中南美洲、非洲等國都開始組成聯盟,向英國、法國與西班牙等國要求殖民補償。

查爾斯未回應

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巴貝多、牙買加等曾被英國殖民的國家,在1日「世界殖民日」之際,集體向英國索求殖民損害賠償。巴貝多總理莫特利表示,8月1日是「解放日」,人民不會忘記祖先遭受奴役,還有爭取自由所付出的代價。

莫特利也說,殖民的轉型正義之路尚未結束,它們會持續向殖民母國爭取求償。《奇摩新聞網》提到,過去被英國殖民的國家還曾要求新登基的英王查理三世(過去的查爾斯王儲),但英王並未回應。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也在這天發表聲明說,加拿大過去也有慘痛的奴役史,未來會繼續努力減少加拿大境內的種族主義。近年來,中南美洲與非洲等國家開始組成聯盟,向過去殖民它們的已開發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與美國要求債務減免,或是經濟援助。

殖民蓄奴影響深遠

已開發國家大多願意向殖民國家道歉,但很抗拒經濟上的援助。荷蘭首相呂特去年12月針對荷蘭過去的蓄奴行為,還有因此獲利甚多等事情公開對外道歉,但就遭到外界質疑僅有道歉,卻沒有實際的經濟補償行為,並非真心要道歉。

荷蘭NGO代表就直言,探戈要2個人跳才能成舞,西方國家要有實際援助,才算真正道歉。

據統計,非洲在15世紀到19世紀約有1200萬人被殖民國家綁架到中南美等地進行奴役,包括採礦、種棉花、種糖與強迫勞動等。以巴貝多為例,過去約有60萬人被英國等殖民國家運到該國。英國在1834年首先廢除奴隸制度,但奴隸制度後續造成的隔離政策與種族主義等問題,至今依舊影響世界。

惠譽:西班牙須務實改善高債務、高赤字

 惠譽國際信評機構(Fitch Ratings)對西班牙高債務現況提出警示

由於西班牙經濟成長力度強勁,前景展望穩定,惠譽國際信評機構(Fitch Ratings)本(2023)年 5 月雖給予西國A-等級信用評級,但仍警示西國政府須務實並持續地進行財政整頓計畫,以改善高債務和高赤字。惠譽指出,依據2023年上半年數據,西國公共債務佔GDP比例已高達112.8%,高居歐盟成員國第4,亦較新冠肺炎疫情前高出14.6%,西班牙公共債務比例係惠譽信用評比A等級國家債務平均值(50.8%)的兩倍之多,此為一大警訊。 另一方面,西國政府回應,西國財政赤字至2024年將降至GDP的3%以下,公共債務將控制低於GDP的110%。但惠譽研判並預測,2024年歐洲新財稅法生效時,西國財政赤字仍將高達3.4%,至少需待2026年方可降至3%以下,加上西國高通膨、醫療保健費用增加及人口高齡化等不利因素,亦恐使財政支出惡化。惟有仰賴健全之財政整頓計畫,方能削減長期債務並維持或提高西國的評比等級。  

謹按,日前因對美國未來財政赤字及公共債務現況持有疑慮,惠譽史無前例降等美國債信評等,將其主權評級自最高等級之 AAA下調至 AA+,此舉引發全球股市動盪及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之批評。此一訊息顯示,低利率和低財務成本之投機時期已告終,未來償債能力已然成為重要參數,過去長期固守之評比等級已非不可動搖。(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2023/08/09

寰宇搜祕—世界唯二、亞洲唯一的跨板塊斷層橋樑,就在台灣

 寰宇搜祕—世界唯二、亞洲唯一的跨板塊斷層橋樑,就在台灣

你知道台灣是造山運動形成的嗎?因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推擠形成了台灣島;那你有沒有想過親身跨騎世界兩大板塊,體會雙手橫伸、雙腳橫跨,立即連結兩大板塊感覺呢?

 

(圖片來源:科學人2009年第85期3月號)

 

據稱世界上只有兩座橋樑位在板塊斷層上,一個在歐洲的瑞典,另一個在亞洲的台灣;就是在花蓮玉里鎮的玉里大橋。由於這座橋可能是世界唯二、亞洲唯一建築在板塊上的橋樑,中央研究院已在橋的兩端架設監測儀器,做為蒐集板塊運動的資料,玉里大橋儼然成為地球科學的天然研究教室。

 

(照片來源:陳又珍提供)

 

想要親自體驗兩大板塊的落差,可利用玉富自行車道騎一趟或走一遭;該自行車道是台灣第一條鐵道自行車步¬道,總長約5.6公里的舊鐵道改建而成;其中這裡有亞洲唯一橫跨兩個板塊的橋樑,而橫跨的兩個板塊,就是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橋下是河床寬廣的秀姑巒溪,是花東縱谷間值得一遊的單車道,非常適合親子共騎,闔家同遊。

 

(照片來源:陳又珍提供)

 

花東縱谷是指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的狹長谷地,因地處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的縫合處,產生許多斷層帶。兩板塊相互推擠產生的造山運動仍繼續進行,使靠近海岸山脈的地勢,每年都會升高1-2公分。騎車或行走在橋上的自行車道步道,沿路都有貼心的提醒,告訴你距離兩大板塊斷層交界還有多遠。

想要寰宇搜秘,不必大老遠出國尋覓,在台灣就有了世界唯二,亞洲唯一的板塊斷層橋樑,趕快安排一趟花東縱谷旅行,體驗橫跨世界兩大板塊的驚奇之旅吧!

「地牛」就住在這裡|花東惡夜連續21震|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斷層帶—地震的根源!

 2022年9 月18日

玉里鎮跨越秀姑巒溪的舊鐵道是玉富自行車道的其中一段,剛好位在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交界處,舊鐵橋建於1930年,橋面跨越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斷層帶上,2009年改為自行車道,站在上面可以讓人經歷一腳踏在歐亞大陸板塊、另一腳踏在菲律賓海板塊的奇妙感受,橋下秀姑巒溪寬廣,水文視野良好,沿途風景秀麗,經常吸引不少遊客佇足拍照。

玉里鎮有一個亞洲唯一、世界唯二的特殊地質景觀—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點
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點
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點

小檔案:玉里大橋

玉里大橋是亞洲唯一、世界第二(另一座在冰島)橫跨兩個板塊的橋梁。由於橫跨秀姑巒溪,因此早年稱為秀姑巒溪大橋,興建於昭和五年(1930年),後來才更名玉里大橋。因橋面跨越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斷層帶,98年來幾經地殼擠壓運動,造成第十七、十八、十九號橋墩間隆起落差嚴重,維修困難,影響火車行駛安全至鉅。鐵路局每隔幾年就需將橋墩鋸短,以維持橋面平坦。2007年3月,玉里、東里車站間鐵道改線、截彎取直,火車不再跨越秀姑巒溪,原玉里、安通站間的鐵道舊線成為今日的玉富自行車步道,鐵路橋梁中點的板塊交界地標則為觀察認識板塊運動的最佳地點。也因此註定了在運輸上必須走入歷史的命運。

根據秀姑巒溪橋畔導覽解說牌解說,全世界橫跨兩個板塊斷層帶的橋梁只有兩座,一座就是秀姑巒溪大橋,另一座在冰島;而玉里大橋是唯一可以用走路橫跨板塊的橋梁,冰島那一座橋梁橫跨的板塊相距有一大段距離。

從六十石山上鳥瞰歐亞、非律賓板塊碰撞點

《每年長高2–3公分的橋梁》

玉里大橋橫跨秀姑巒溪,連接兩岸的樂合里與中城里的橋梁,也是通往花蓮、臺東的交通要道
。由於玉里大橋地處歐亞與菲律賓板塊之間,長期受板塊推擠增高的影響,每年會長高 2 ~ 3 公分,橋樑建造92年來,已經比當時高出近 60 公分。每年地震頻繁,橋面與水泥橋墩會出現嚴重扭曲,橋墩增高,橋面不平,行車經常產生劇烈震動,恐將影響行車安全。

金沙風獅文化季台灣餐車快閃 500個漢堡預約滿單

 2023金沙鎮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明起一連兩天舉辦,活動相當多元有風獅爺紅龜粿、風獅爺帆布袋DIY、機關宣導及園遊會、晚會有藝人表演等。今日下午安排台灣知名餐車快閃活動,有「漢堡粉絲 & Burger Fans Food Truck」及「MINI Coffee House 行動咖啡館-行動咖啡車」等,吸引不少老饕到場排隊。

2023金沙鎮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將於明天起一連兩天在沙美市區(沙美老街)舉辦,今天下午安排餐車快閃活動,金沙鎮長吳有家也偕同多位代表與鎮公所團隊到場參與,共同為活動做宣傳。

吳有家表示,「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邁入第12年,原訂於10月7日及8日舉行,但受到「小犬」颱風來襲延期至明後兩天舉行,他也誠摯的歡迎鄉親與遊客到金沙來作客,一起體驗尋風與享受美食,吳有家特別介紹,這次來金門的餐車,很多都是台灣很知名的排隊美食,值得嚐鮮。

漢堡粉絲餐車老闆透露,這次來金門3天,開放500個漢堡讓民眾預購,目前已經滿單,全部都被訂滿,讓他們對金門民眾的熱情也印象深刻,他說,目前僅接受現場排隊購買,歡迎大家來品嚐他們拿走的漢堡美食。

來自台中的首爾號行動餐車業者也說,這次是首次跳島到金門,他透露,來金門一趟不容易,要先開餐車到高雄港讓餐車坐船來,來回將近6天的行程,活動原本僅兩天比較短,所以他加碼一天快閃;業者說,他是單親家庭自己帶著兒子生活,在疫情期間,收到許多人的幫忙,所以長期展開愛心「環島義煮」,這次也將愛心帶來金門,他將每天供應10份愛心餐,給需要幫助的鄉親朋友。

金沙鎮公所表示,尋風享宴園遊會匯集台、金人氣餐車和攤商計30組以上,也有傳統活動風獅爺主題手作以及風獅爺紅龜粿DIY、晚會藝人表演,親子二手市集等;明晚開幕晚會將邀請「超火新生代饒舌抒情歌手-OSN高爾宣」、「療癒系好聲音-吳淑敏」、「實力派唱將-邱振哲」、「聲林之王民間怪物-呂評逵Ozzy」到場演出。

 10月22日藝文展演,陣容包括:自造音樂musiqmaker、魔術師細菌哥哥、唐伶樂集、紫韻箏樂團、忠孝樂齡廣場舞、沙美社區社交舞、CANDY GIRLS以及親子二手市集尋寶。

外傘頂州逐年消失 將以生態工法避免沙源流失

  黃于凡/嘉義即時報導

移動的國土外傘頂洲逐年流失,海委會推動防護計畫,短期措施以廢棄蚵棚固沙,但外傘頂洲仍持續向東南方移動,造成沿海養殖牡蠣空間縮小,且白水湖壽島也跟著南移,堵住布袋第三漁港出入口,立委蔡易餘今邀海委會、國海院共同研議中長期計畫,決定繼續以生態工法避免沙源流失。

國海院指出,外傘頂洲平均每年往東移動165公尺、往南移動95公尺,內移最主要原因是越洗,海浪拍打沖刷將沙源帶往東南方,將利用布袋港清淤100萬方沙土,在外傘頂洲打造高4公尺、總長3.6公里的「中央山脈」,逐年分批將沙土放上去,也會持續以廢棄蚵棚固沙。


蔡易餘說,白水湖壽島逐漸往南移,即將堵住布袋第三漁港出入口,每年疏濬花費2千多萬元,可在港口建北堤往上延伸,擋住沙子保障漁船出入;另,外傘頂洲固沙短期計畫利用廢棄蚵棚固沙,今年成功淤高70公分,但在東邊固沙卻造成東邊沙變多,導致養蚵空間減少。

蔡易餘表示,希望用大型抽砂船,從外傘頂洲東側抽砂到沙洲中央,打造外傘頂洲的「中央山脈」,讓海浪無法翻過整座沙洲,避免海浪帶走更多沙源,希望縣府盡速辦理可行性評估,若相關費用需再增加,請國海院協助修改計畫內容,漁業署協助挹注經費。


國海院指出,外傘頂洲高度不足,越洗導致沙源流失,加高刻不容緩,但目前第三漁港缺乏水深監測資料,需由縣府整理提供,且國海院無場地及設備建立水工模型,需委由成大水工試驗所、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執行,以大型試驗水槽模擬固沙效果。

國海院提議,漁業署將補助嘉義縣政府辦理第三漁港堤防水工模型試驗,建議可由漁港主管機關執行,也較符合權責。縣府漁業科長張建成說,今年獲漁業署補助北側堤岸延伸可行性評估、數值模擬及水工模型試驗等規畫經費800萬元,目前辦理預算墊付及委託案發包工作中。


蔡易餘提問,外傘頂洲固沙刻不容緩,是否參考日本機場以水泥將沙固定,避免沙源流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說,外傘頂洲附近海域是白海豚重要棲息地,仍需探討對生態影響,建議採柔性緩慢防護工法,抽取布袋港多餘淤沙,將淤沙運上外傘頂洲增加沙源,較不會侵襲白海豚的棲息地。

管碧玲也說,北側堤岸延伸可行性評估、數值模擬及水工模型試驗只編列800多萬元,經費使用恐非常拮据,希望縣長翁章梁視情況決定,在年底前爭取經費編列。漁業署長張致盛說,沿海漂沙狀況有變化,只要可行都會支持,但一級防護區仍需考慮是否有凸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