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三冊南亞補充資料~雨季重創南亞 今年已奪1200餘人命

2018-08-27 20:28中央社 新德里27日
南亞地區今年來雨季暴風雨累計已奪走超過1200條人命。其中印度南部克勒拉省(Kerala)遭遇洪災重創,當地死亡人數仍持續攀升。
從6月持續到9月的雨季,每年在南亞地區造成許多人死亡和大規模損害。印度熱門觀光區克勒拉省目前正遭遇接近百年來最嚴重洪災。
克勒拉省確定罹難人數已達445人,隨著大規模清理工作持續進行,每天又發現更多遺體。洪水氾濫已迫使超過100萬人前往臨時收容所避難,截至今天為止另有15人通報失蹤。
根據官方數據,今年來印度雨季暴風雨造成的死亡人數累計超過1000人,其中近一半在克勒拉省,160餘人在毗鄰的卡納塔卡省(Karnataka),200餘人在北方省(Uttar Pradesh),西孟加拉省(West Bengal)則有195人。
雨季也重創尼泊爾。根據尼國內政部的資料,6月以來累積死亡人數已達87人,包括在偏遠村莊發生一場土石流,造成1名女性和8名兒童遭沖走。
然而在斯里蘭卡,由於當局今年提前在受威脅地區疏散75萬人,使得雨季洪水導致的死亡人數,由去年5、6月的224人銳減至24人。
在孟加拉,今年的洪水和土石流則至少已奪走29條人命。
南亞地區今年來雨季暴風雨累計已奪走超過1200條人命,其中印度南部克勒拉省(Ke...
南亞地區今年來雨季暴風雨累計已奪走超過1200條人命,其中印度南部克勒拉省(Kerala)遭遇洪災重創,當地死亡人數仍持續攀升。 美聯社

高二第三冊L2東北亞補充資料~南韓勞動年齡人口 首度出現萎縮

2018-08-27 20:15中央社 首爾27日
南韓統計廳今天指出,南韓這個亞洲第4大經濟體的勞動年齡人口,去年首度出現萎縮。
自韓戰停戰後的數十年來,南韓從飽受戰火摧殘的廢墟,努力發展成為全球第11大經濟體,並成為先進國家俱樂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一員。
不過南韓面臨隱然逼近的人口結構挑戰,人口正快速老化。
南韓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因為民眾擔心生活費用高漲,加上女性希望專心發展職業生涯,導致結婚和生子年齡都越來越晚。
南韓統計廳指出,年度人口普查結果顯示,15到64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7年減少11.6萬人,降至3620萬人。
統計廳指出,這是南韓勞動人口首次出現下滑。
調查顯示,南韓總人口增至5140萬人,成長0.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14.2%。
本月稍早公布的數據顯示,南韓2017年新生人口銳減12%,只誕生35萬7771名新生兒,創歷來新低。
反映女性一生可望育養子女人數的生育率,也創新低紀錄,只有1.05。若希望維持人口穩定,生育率須達到2.1。
南韓統計廳指出,南韓這個亞洲第4大經濟體的勞動年齡人口,去年首度出現萎縮。 彭博
南韓統計廳指出,南韓這個亞洲第4大經濟體的勞動年齡人口,去年首度出現萎縮。 彭博

國二第三冊中國地理補充資料~中國開放生兩胎 竟為泰國帶來大商機

2018-08-28 00:10經濟日報 記者易起宇
中國的「兩孩政策」為許多泰國私人醫院帶來龐大商機,因為已有許許多多中國夫妻湧入泰國去做人工受孕,這些中國夫婦預估未來幾年將在這種治療上花上數十億美元。
日經新聞報導,泰國曼谷的一家私人醫院Phayathai 2國際醫院最近為了體外人工受孕(IVF)蓋了一棟新的病房,還開了懷孕門診,預計今年底前就會開始正式啟用。這家醫院會蓋新病房的原因很清楚,就是為了迎接更多中國顧客。
該院的IVF暨懷孕專家Theerayut Jongwutiwes醫師表示,該院目前每個月大約會接待30至35對夫妻,相較於去年的20至25對明顯增加。該院從2014年就開始進攻中國市場,主要是透過在廣東深圳舉行巡診。Theerayut說:「我們預期來做IVF治療的中國夫妻明年將達到每個月50對。」
中國政府過去為了控制人口實施一胎化政策,但從2015年開始,為了未來能有足夠勞動力帶動經濟成長,又決定鬆綁政策、提振生育率。然而,這個開放的時機點卻對許多中年夫妻帶來壓力,因為懷孕機會隨著年齡漸長減少,懷上先天有缺陷胎兒的風險也增加。
這種中國夫妻想利用人工受孕生第二胎的強勁需求,為泰國私人醫院創造了巨大商機。另一家連鎖醫院Thonburi Healthcare集團創辦人Boon Vanasin醫師表示:「由於具備高醫療標準和較便宜的費用,我們相信還會有更多中國夫妻來泰國進行人工受孕,加上他們預料也將在其他泰國觀光景點進行消費,將帶動泰國的整體觀光收入。」
Boon說,泰國人工受孕費用約比日本、美國、新加坡便宜40%,由於在這方面省下了錢,這些來做治療的夫妻們也將較有機會多花錢在Spa、健身、抗老等其他醫院服務上。
泰國旅遊局也和這些醫院合作行銷策略,吸引中國夫妻來到泰國,不只是在生育治療方面,也包括其他醫療服務。該局旅遊產品執行專員Thapanee Kiatphaibool表示:「由於泰國目前是中國觀光客最熱門的旅遊地點,因此我們對來泰國進行醫療觀光業的夫妻的設定目標是9,000萬對。」Thapanee說,鑑於中國人口規模,這個目標相當保守。
泰國旅遊局對今年泰國整體觀光收入設定的目標是成長10%至3.1兆泰銖(947億美元),觀光客人數逾3,500萬人。觀光收入占泰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0%,而在這3,500萬名遊客中,預估有880萬人是中國遊客。據該局表示,中國IVF的成功率只有大約20%,但在泰國則有約60%。
中國解除一胎化政策讓許多中國夫妻急忙想再生第二胎,竟意外為泰國私人醫院帶來龐大商...
中國解除一胎化政策讓許多中國夫妻急忙想再生第二胎,竟意外為泰國私人醫院帶來龐大商機。 路透

高二第三冊L1補充資料~川普宣布 美國與墨西哥就新貿易協定達協議

2018-08-28 01:07中央社 華盛頓27日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美國和墨西哥已就修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達成協議,並將稱之為美墨貿易協定。美國可以和加拿大另訂協定,或讓加拿大納入美墨協定。
根據路透社的目擊者,川普表示這項協定對美墨兩國都有利,他並致電墨西哥總統潘尼亞尼托(Enrique Pena Nieto)致賀。
潘尼亞尼托告訴川普,仍希望能將加拿大納入這項協定。川普對此表示,美國和加拿大可以另訂協定,或是讓加拿大加入美墨協定。
川普稍早就推文透露:「似有希望與墨西哥達成重大協議。」墨西哥經濟部長瓜哈爾多(Ildefonso Guajardo)也表示,雙方談判有進展。
在川普堅持下,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已協商1年,以修改有24年歷史的NAFTA。
彭博報導,3位熟悉談判過程的匿名人士透露,過去幾天美墨雙方已就汽車和能源等棘手議題達成重大突破。

美墨就修訂NAFTA達成協議 11月簽新協議


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賴海哲表示,美國與墨西哥可能在11月簽署新的美墨貿易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27日表示,美國已與墨西哥達成「非常好的協議」,且不久將與加拿大展開新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不過,川普也暗示,從此刻開始的談判可能不會如此順遂。
川普於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布,美墨已達成貿易「諒解」,將進行細節討論。川普27日同時表示,他將「終結」北美貿易協定(NAFTA)這個名稱 ,稱美墨之間的新協議為「美墨協議」,美墨最終協議完成時,NAFTA這個名稱也將成為歷史。
川普作上述宣布時,墨西哥總統貝尼亞尼耶多同時也在擴音電話上,表示希望NAFTA 夥伴加拿大最終也能加入協議。預定 12月1日就任的墨西哥待任總統羅培茲歐布拉多(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也表示,希望加拿大能參與新貿易協議。墨國待任外長強調,加拿大能在未來加入談判至關重要。 
加拿大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加拿大一直與NAFTA談判代表保持固定接觸,強調加拿大僅會簽署同時也對加拿大有利的新貿易協議。

世界最大國王企鵝群 個體數驟減九成 原因成謎

2018年08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警告,世界最大國王企鵝群的個體數在30年內減少了近90%。
法屬科雄島(Île aux Cochons)地處偏遠,位於非洲最南端至南極洲之間的半路上。前一次科學家踏上科雄島時,島上大約有200萬隻企鵝,每隻身高約1公尺。
1982年的國王企鵝族群。 Henry Weimerskirch
1982年科學家第一次發現科雄島上的國王企鵝族群。圖片來源:Henry Weimerskirch
但根據近期發表於《南極科學》期刊的一篇研究,衛星影像和直升機空拍照片顯示島上企鵝群大幅衰減,頂多剩20萬隻,背後原因仍然成謎。
「這個發現令人傻眼,因為這裡的企鵝群佔全世界國王企鵝數量近1/3。」法國西部希澤生態研究中心生態學家魏默史科希(Henri Weimerskirch)說。他是1982年第一批發現科雄島企鵝群的科學家之一。
2016年12月30日空拍島上北邊的族群。Peter Ryan
2016年12月30日空拍島上北邊的國王企鵝族群。圖片來源:Peter Ryan
氣候變遷可能是原因之一。1997年強烈的聖嬰現象使南印度洋變暖,將國王企鵝賴以為生的魚類和魷魚推到牠們的覓食範圍之外。「這導致該地區所有國王企鵝群個體數和繁殖成功率下降,」魏默史科希說。
聖嬰現象每兩到七年發生一次,但全球暖化會放大其效應。全球暖化的時間尺度較長,但會產生許多和聖嬰現象相同的效果。
事實上,魏默史科希和他的研究夥伴過去的一項研究就曾指出,以目前的變化趨勢而言,氣候變遷可能會在本世紀中葉前使包含科雄島在內的整個克羅澤群島變得不適合國王企鵝生存。
企鵝無法遷徙,因為在企鵝移動範圍內沒有其他適合的島嶼。
還有其他因素可能導致科雄島企鵝族群的衰落,包括族群量過大。提供研究資金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指出: 「個體數越多,個體之間的競爭越激烈,食物資源缺乏的影響越劇烈,可能引發前所未有的族群衰退。」
但該研究也指出,這種所謂的「密度依存效應」也可能因氣候變遷而變得更糟。
Henry Weimerskirch
島上國王企鵝族群的分布範圍變化。圖片來源:Henry Weimerskirch
另一個可能的罪魁禍首是鳥類霍亂,它影響了附近馬里昂和阿姆斯特丹群島的海鳥,包括部分國王企鵝。但是這要到2019年初魏默史科希和其他研究人員重回科雄島才會知道了。
大鼠、小鼠或貓等外來種也有可能進入島上。國王企鵝的瀕危程度在紅皮書名錄上目前被列為「無危」,但新資料可能促使重新評估。
國王企鵝體型僅次於皇帝企鵝。牠們不會築巢,一次只下一顆蛋,放在腳上用腹部一塊裸露的皮膚蓋住,稱為孵卵斑。頭兩個月由父母每隔幾週輪流孵蛋。

高一第一冊L2認識地圖補充資料~再好的地圖也會撒些小謊

2007年12月09日 作者:李文堯 
《地圖會說話──不可不思議的GIS》自序
冰瀑正從極區高原廣闊的冰原注入冰河中(圖片提供:USGS EROS Data Center Satellite Systems Branch)多年前網路還不流行,地圖都還印在紙張上的時代,曾聽說一個關於製作地圖的小故事:一些專門製作地圖的大公司,會在自己出版的地圖上故意放一些錯誤訊息,比方說一條不存在的街道,或是沒人聽過的地名,目的就是要防止競爭對手抄襲自己的地圖。一張地圖從蒐集資料、設計到出版,要花上無數人力與物力,地圖公司當然不願自己的心血讓別人不勞而獲;但要證明別人抄襲自己的地圖,有時是很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因為地圖應該是真實世界的縮影,從火車站出來沿著忠孝東路往東走,就該遇上中山北路,你的地圖能這麼畫,別人當然也能,又怎麼證明別人抄襲你的地圖呢?也不知道是哪位聰明人想出來的法子,那就故意在地圖裡放些錯誤資訊吧,如果這些錯誤資訊也出現在別家出版的地圖裡,對方總不能說這是實際查訪的結果,就人贓俱獲了。

How to Lie with Maps 地圖是現實世界的簡化,製圖者就算真能做到「述而不作」,簡化過程中資料的取捨也不容易做到真正的客觀。美國Syracuse大學教授Mark Monmonier曾寫過相當有趣的地圖論著《如何用地圖撒謊》(How to Lie with Maps)。這本書很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地圖書,書裡開宗明義就說,用地圖撒謊不但很容易,而且根本就是無法避免的,因為要用兩度空間的媒介──不論是傳統的紙張或電腦螢幕──來表現複雜的三度空間實體,地理資料一定要經過某種程度的扭曲與簡化。舉個簡單的例子,看慣了某些特定投影的世界全圖,不少人可能都有這樣的印象,格陵蘭的面積大概跟南美洲差不多,但實際上,格陵蘭面積約只有南美洲的1/8。
Monmonier教授用詼諧的口氣、深入淺出的例子來說明,地圖作為溝通或表達的工具,其實就跟語言文字一樣。製圖者為了傳達某種特定觀點或訊息,一樣可以仔細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地圖符號語言,這就是以地圖來撒謊了。可惜一般人對於形之於語言或文字的誤導,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對於以地圖形式出現的錯誤訊息,卻很少有分辨的能力。
該書是在1990年代初期寫的,作者可能沒有料到,在過去十餘年間,「不誠實的地圖」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原因是,在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以及電腦繪圖軟體普及之前,地圖主要是以手工繪製。手工繪製地圖是相當專門的技術,一般製圖者對地圖符號語言的運用,諸如符號大小、形狀、顏色等,都有起碼的訓練;但是近年來,由於網路發達,加上地理資訊系統與電腦繪圖軟體的普及,很多完全沒有受過地圖雕繪訓練的人,都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做出來看起來非常專業的地圖。
再舉個眾所皆知的例子。2000年的美國總統選舉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封為「有史以來最瘋狂的選舉」(The Wildest Election in History)。大選過後,我曾在某期USA Today看到一張如圖1的地圖,乍看之下一時猜不透圖主題是什麼,仔細看了標題後不禁有點意外,原來這張圖是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紅色地區是共和黨布希獲勝的郡(county),藍色部分則是民主黨高爾獲勝的郡。高爾的得票數是超過布希的,甚至超過過去任何一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得票數;但是為什麼在這張圖上,民主黨看起來像是即將泡沫化的邊緣小黨呢?原因是這張圖用的是簡單二分法,任何一個郡,哪怕布希只贏高爾一票,也要著上紅色,整張圖給人的感覺便是,共和黨取得壓倒性的勝利,而這當然與事實不符。
圖1(地圖繪製:李文堯)
為了讓地圖與事實更吻合,我把選舉資料輸入地理資訊系統,經過一番分析後發現,布希雖然在全國近80%的郡領先高爾,但其中有60%的郡選票差距在2,500票以內。我重新調整了地圖資料的分級與設色,使得兩黨在各郡選票數的差距也能呈現在地圖中(圖2)。這張新圖與第一張圖相比,雙方顯得勢均力敵多了。分析及製圖過程聽起來有些複雜,但藉著地理資訊系統的幫助,做此類分析所花的時間和寫這篇文字比起來,幾乎僅是彈指之間。接下來幾經嘗試,還是沒辦法中和面積因素所造成的影響,因為布希贏的郡面積總合就是比較大。於是我試著做一張三度空間圖(圖3)來表現選舉結果,這第三張圖就清楚解釋了何以高爾贏的郡數目比較少,但總得票數卻比較高。高爾幾乎在所有人口密集的大都會都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圖2(地圖繪製:李文堯)
圖3(地圖繪製:李文堯)
以上這個例子說明了一個簡單卻常被忽略的道理:同樣的地理資料,可以用非常不同的方式來呈現。你所看到的任何一張地圖,都只不過是一組地理資訊,在許多種可能中的一種呈現方式。
在邁進21世紀之際,地圖繪製與運用正歷經史無前例的革命性轉變。過去需由探險隊先實地踏勘才能手工繪製地圖,現在經由衛星、雷達、攝影、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所提供的大量資訊,藉著地理資訊系統或製圖軟體所提供的便利及效率,製作地圖已經不再是專業繪圖師的專利。地圖繪製者目光不但不再局限於肉眼所見,且能利用電腦龐大儲存能力,將各種地理資訊整合做出更精確而豐富多樣的地圖形式。除了上述選舉實例,此外諸如流行病擴散、棲地保育、環境資源管理,乃至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等,均能藉由地圖做出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分析應用。
退卻中的喜馬拉雅山岳冰河(圖片提供:Jeffery Kargel, USGA/NASAJPL/AGU)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各種傳媒、日常生活、公共決策,甚至跨學術研究中,地圖出現的頻率一定會越來越高。順應地圖大革命的時代潮流,我從2001年元月起應《大地地理雜誌》前總編呂石明先生之邀開始撰寫「地圖會說話」專欄,用一張張地圖來說故事,深入淺出介紹近幾年來全世界地圖發展應用的實況與趨勢。專欄一直持續至2005年《大地》停刊為止,在將近5年期間,與內人心雅一起蒐集相關文獻、輸入空間資料、連繫取得所需地圖乃至協力撰寫,前後完成逾50篇,《地圖會說話──不可不思議的GIS》去蕪存菁,僅收錄其中30餘篇集結成冊,並將每一主題內容加以更新。在後記中,並收錄我們曾在《大地》發表的專題報導──〈你不能忽視的地理資訊系統GIS〉,讓有興趣的讀者能進一步認識這門愈來愈普遍的新興學科。
2000年巴西亞瑪遜流域倫多尼亞區的雨林          2006年同一地區雨林的衛星影像,顯示雨林迅速消失
地圖上看似不變的大地山河和海洋,其實無時無刻不在變動。我們希望藉由各式各樣引人注目、不同主題的地圖,打破一般大眾對地圖的制式刻板印象,讓大家知道原來當今地圖的應用竟已如此廣泛,舉凡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疾病擴散、災害防治、生態保育規畫,甚至救火送貨搬家找房子等,地圖可以「很生活化」,和我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我們更希望能在有限的篇幅中,揭露人類在地球舞台上諸多活動面貌,以地球村的宏觀視野包羅今日萬象大千世界,隨著精采清晰的地圖與淺顯易懂的解說,穿插生動有趣的圖片,帶領讀者在紙上臥遊千里,展開跨越國界超越時空的寰宇之旅。期能讓讀者深一層理解,善用地圖與地理資訊不僅能讓我們監測並改善生活品質,並能讓我們更了解自身所處環境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現象及未來趨勢,開拓個人國際視野,胸中自有乾坤。
當然,最好的是能讓讀者和我們一樣,從解讀這一張張會說話的地圖及涵藏在地圖背後的故事中,讀出濃厚的趣味並得到破解地圖密碼的樂趣。
1979年夏季,北極冰集結的最小範圍(圖片提供:Scientific Visualizations Studio/NASA GSFC)
2003年夏季,北極冰集結的最小範圍(圖片提供:Scientific Visualizations Studio/NASA GSFC)

高一第一冊L2認識地圖補充資料~普高閱讀書籍:掛在地圖上的狂想者

普高閱讀書籍:掛在地圖上的狂想者:幾條線、幾種色、幾個點,一個既大又小、既圓又扁的祕密世界

掛在地圖上的狂想者:幾條線、幾種色、幾個點,一個既大又小、既圓又扁的祕密世界
《掛在地圖上的狂想者:幾條線、幾種色、幾個點,一個既大又小、既圓又扁的祕密世界》Maphead: Charting the Wide- Weird World of Geography Wonks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最佳好書!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好評如潮重量級力作


美國著名益智競賽節目《危險境地!》連勝紀錄保持人和最高獎金得主肯恩.詹寧斯帶領我們一窺地圖上的政治、經濟、歷史、藝術、虛構與想像、旅行與探險、尋寶遊戲、地理知識狂、圖書館賊、Google Earth……的祕密世界

地圖狂也會迷路,地圖癖注定對地圖一見鍾情!
Google Maps 成了夢幻的地圖烏托邦,那我們還需要畫其他地圖嗎?
如果一張地圖可以改變全世界,那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五百五十萬張地圖可以做什麼?

◎幾乎所有地圖都會讓我們看到兩種地方:我們去過的地方,以及我們從沒去過的地方。

「我們很快就會在邊界相遇,」鮑伯.迪倫(Bob Dylan)如此唱道。

美國著名益智競賽節目《危險境地!》開播以來,連勝紀錄始終止於8場,直到肯恩.詹寧斯在2004年參賽後連勝74場,成為該節目連勝紀錄保持人,贏得2,520,700美元獎金,也是美國無人不曉的傳奇人物。

1974年出生於華盛頓州的肯恩.詹寧斯,幼時隨著擔任國際法律公司和甲骨文公司亞太區法律顧問的父親,先後在首爾(1981–1992)和新加坡(1992–1996)生活十多年。後舉家返回美國,畢業於楊百翰大學,修習計算機科學系和英文系雙學位。在《危險境地!》出賽期間,他擔任猶他州醫療保健服務機構CHG Healthcare的軟體工程師。

一路過關斬將、天文地理近乎無所不知的肯恩.詹寧斯,在美國深受崇拜,大家認為他一定埋首書堆飽讀經典,但他卻說自己從小最愛讀地圖,小時候睡覺時枕頭旁放的是一本「漢默得」出版的厚重世界地圖集。本書敘述他從小到大對地理不變的愛戀,並且探索為什麼地圖一直讓他,以及全世界各地的發燒友們,如此著迷。

肯恩.詹寧斯帶領讀者進行了一趟地理迷的世界旅行,從倫敦地圖展到國會圖書館的深處,從國家地理競賽中青春期前的天才們到Google Earth的電腦工程師。每一章都深入地圖文化中一個不同的面向:海拔高點征服、大地尋寶遊戲、公路地圖集競賽,甚至是虛構小說與奇幻故事的地圖裡描繪的「虛構地產」。他也探討了地圖繪製如何形塑我們的歷史,並主張繪製與閱讀地圖的慾望,在今天仍跟過去一樣重要。

從「此處有惡龍」的大發現時代的羊皮紙地圖,到小學教室裡旋轉的地球儀,到數位地圖與GPS的後現代革命,本書充滿了引人入勝的細節、令人著迷的奇聞軼事,還有發人深省的分析。如果你自己就是根深柢固的地圖愛好者,又或甚至你是會在超市裡迷路的地圖文盲,肯恩.詹寧斯都能當你的嚮導,帶你進入地圖迷的奇異世界。

◎地圖說的是另一種故事。地圖的終結,是發現的開始。

「地理是關於塵世的學科,卻是天堂般美好的科學。」

-哲學家柏克(Edmund Bruke)

2011年,IBM超級電腦華生(Watson)對戰益智競賽節目《危險境地!》兩位前冠軍,其中一位便是本書作者肯恩.詹寧斯。超級電腦擊敗人腦,但擁有地圖腦的詹寧斯對地圖和地理知識的奇特痴迷,為我們揭露出一個獨特又迷人的世界。

在每一張地圖上,每條疆界線、每種色彩、每個標示點都是一種巨大的象徵,都有著不為人知的祕密。為什麼地圖的上方一定要是北方,而不是南方?為什麼美洲莫名地一定在地圖中心?為什麼政治分界比實體的地理分界清楚?為什麼列出這個城市,但不列那個城市?為什麼台灣被標示為一個國家,但巴勒斯坦卻不是?

南韓希望推翻日本對地圖上一些小島所主張的主權,一群剛果和烏干達的官僚想知道雙方的交界究竟是在維多利亞湖中的哪裡,大英帝國曾將統治的領土統一畫上粉紅色來團結國家。簡單的一筆,就界定了誰不在我們這邊。

昔日我們靠羅盤指引方向,今日智慧型手機才是我們知道自己在哪裡的標準配備。美國有十分之一的大學生無法指出加州在地圖上的哪裡;超過一半的學生找不到芝加哥、冰島或亞馬遜雨林;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知道莫斯科和雪梨的位置。每一個地名都成了地圖上的一個小點,電子地圖成了世界的入口。

在地圖上,我們的眼睛可以在空間中自由遊蕩。Google的1公分1像素即時地圖將讓世界更遼闊,但同時世界也變小了一點。

未知的邊境已然消失。

高一第一冊L2認識地圖補充資料~普高閱讀書籍 地圖會說話:不可不思議的GIS

地圖會說話:不可不思議的GIS


你可曾上過Google Maps查詢地點或印製地圖?
你可知道,拜地理資訊系統GIS及個人電腦普及之賜,
21世紀的我們正經歷一段史無前例的地圖大革命?
作者精心繪製、視野全面新穎的GIS地圖,
讓你從一張張會說話的地圖,不出門得知天下事!
視角全面、觀念新穎的GIS地圖書,打破你對地圖的刻板印象!
  「地圖」是幫助我們認識所處環境及外在世界的最佳工具及最好媒介。但地圖除了是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和迷途找路時的指南外,其實早已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而地圖的製作與呈現,也早已從實地探勘、手工繪製、充滿各式符號及等高線密密麻麻的紙面圖,演變成如今運用衛星、雷達、攝影、GPS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提供的大量資訊,再藉由地理資訊系統或電腦製圖軟體所繪製成3D影像。
  作者結合自己所學(地理碩士)及專業(從事GIS地理資訊系統應用與軟體研發工作),用一張張地圖來說故事,深入淺出介紹近幾年來全世界地圖發展應用的實況與趨勢,讓大家知道原來當今地圖的應用竟已如此廣泛,舉凡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疾病擴散、災害防治、生態保育規畫、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甚至救火送貨搬家找房子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以地球村的宏觀視野,揭露人類在地球舞台上諸多活動面貌,隨著精采清晰的地圖與淺顯易懂的解說,穿插生動有趣的圖片,帶領讀者展開跨越國界超越時空的寰宇之旅,讓讀者瞭解,善用地圖與地理資訊不僅能讓我們監測並改善生活品質,也能讓我們更了解自身所處環境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現象及未來趨勢,開拓個人的國際視野。

作者簡介
李文堯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地理碩士,台大地理系畢。從事地理資訊系統(即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應用與軟體研發工作近20年,並擅於使用GIS繪製逼真的三度空間地形圖。2001至05年在《大地地理雜誌》撰寫「地圖會說話」專欄。工作餘暇喜歡爬山也喜歡旅行,特別喜愛探訪世界各地的奇岩地形與自然景觀,印證所學之自然地理知識。熱愛自然生態攝影,攝影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雜誌書籍發表,如美國奧杜邦(Audubon)環保協會刊物,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等。著有《Only In Alaska──跟我去阿拉斯加》、《凝固的波浪──科羅拉多高原》、《優勝美地四季之歌》。
林心雅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環境社會學碩士,台大社會學系畢。曾任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助理,台大地理系自然災害室研究助理,賓州州大人口研究中心助理。從小對地理抱有濃厚興趣,大學熱衷於登山與攝影,參加山林勘查活動,總在行前備妥詳盡等高線圖,從等高線的疏密研判山稜與溪谷地形起伏,至今仍喜歡研讀各式地圖。1997年成立個人工作室,用文字與影像替大自然說話。在國內外數次發表生態保育相關報導,現專職寫作與自然攝影。著有《Only In Alaska──跟我去阿拉斯加》、《凝固的波浪──科羅拉多高原》、《優勝美地四季之歌》。

高一第一冊L2認識地圖補充資料~原來美國這麼小!波士頓引進新世界地圖反映真相

原來美國這麼小!波士頓引進新世界地圖反映真相

2017-03-20 11  聯合報 記者季晶晶╱即時報導

衛報報導,美國波士頓公立學校上周引進新的標準世界地圖,繪製方式由麥卡托投影法改為彼德斯投影法,結果是美國變小、歐洲縮水、非洲和南美洲顯得較窄但比以前大。看到新地圖的中小學學生因為世界觀驟然改變,驚訝得合不攏嘴。
在這個充斥「假新聞」和「另類事實」的年代,波士頓市政當局對新世界地圖比傳統地圖更能反映地理真相充滿信心,也希望能為全美各地甚至世界各國的學校起示範效果。
過去近500年,世界地圖一直以麥卡托投影法呈現。知名的荷蘭地圖學家麥卡托1569年設計出這張如今無所不在的地圖,為方便殖民貿易時代的航海所需,調整經緯線均為直線且直角相交,結果高緯度地區被誇大。南美在地圖上看起來和歐洲差不多大,但其實面積幾乎是歐洲的兩倍大,格陵蘭約和非洲看起來一樣大,但其實面積僅約非洲的1/14,阿拉斯加看起來也比墨西哥大。麥卡托同時把西歐擺在地圖中心位置。
三天前,波士頓公立學開始逐步引進較不為人知的彼德斯投影法,美國、英國和歐洲其他地區的大小瞬間縮水。教師把新舊兩幅地圖擺在一起,讓學生作比較。
波士頓公立學校歷史社會科主管史考特說,學生的反應很有趣,他們會質疑自己已知的事。美國已有個別學校這樣作,但波士頓是首見全體引進彼德斯地圖的公立學校校區。
德國歷史學家彼德斯在1974年發表他的投影法,吻合19世紀製圖家高爾的主張,所以也稱作高爾─彼德斯投影法。這張地圖以平面視覺表達立體球面,所以扭曲了各國的形狀,但按實際面積繪製。彼德斯地圖改寫麥卡托地圖散發出的政治訊息,後者誇大了帝國主義強權國家的面積。
波士頓公立學校助理督學羅斯說,新世界地圖代表將所有課程去殖民地化的三年計畫開始啟動。他說:「學生信任學校提供的教材很重要,去質疑教材也很重要。」
波士頓公立學校校區有125所學校和5.7萬名學生,86%不是白人,南美和非裔是最大族群。羅斯表示,換新地圖後,教育當局計畫檢視其他科目,不再以白人的歷史為主要觀點。



依麥卡托投影法繪製的世界地圖,是一般人常見的地圖,在高緯度地區的面積會大幅放大。...
依麥卡托投影法繪製的世界地圖,是一般人常見的地圖,在高緯度地區的面積會大幅放大。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美國波士頓公立學校上周引進新的標準世界地圖,即圖中這種依彼德斯投影法繪製的世界地...
美國波士頓公立學校上周引進新的標準世界地圖,即圖中這種依彼德斯投影法繪製的世界地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高一第一冊L3時區補充資料~北韓2015年8月15日起使用「平壤時間」南北韓從此時差半小時

北韓2015年8月15日起使用「平壤時間」南北韓從此時差半小時


北韓政府15日起正式將時區推後30分鐘,正式開始使用「平壤時間」(UTC+08:30),從此南、北韓雖然同在一座半島,但是卻有半個小時的時差。
南韓時間15日0時30分(台灣時間14日23時30分),北韓中央電視臺播出國起舉行的敲鐘儀式現場畫面,將時間調整至0時0分,向海內外正式宣布北韓從此使用「平壤時間」。
南北韓出現30分鐘的時差,可能對南韓人員進出開城工業園區等兩韓經濟合作和民間交流帶來負面影響,雙方將對南韓人員進出園區的時間進行協商。
朝鮮中央通信社(KCNA)8月7日報導,為了紀念朝鮮半島光復(脫離日本殖民統治)70周年,北韓將從2015年8月15日起把全國時區向後推遲30分鐘,理由是日本帝國主義者曾侵佔朝鮮領土,推行民族壓迫政策,甚至逼迫朝鮮改用日本標準時間,這是不可容忍的犯罪行為。
北韓執政黨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8日發布〈朝鮮制定平壤時間〉聲明表示:
「在朝鮮解放70周年(8月15日)來臨之際,朝鮮決定製定標準時間。
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8月5日發布的政令如下:
民族復生的恩人、卓絕的愛國者金日成同志進行抗日血戰,打敗強盜日寇,8月15日解放了朝鮮。這一歷史性日子在生靈塗炭的民族苦難史畫上句號,在開拓朝鮮和朝鮮人民命運中打開了轉折局面。
萬惡的日本帝國主義者殘酷踐踏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朝鮮三千里河山,推行史無前例的扼殺朝鮮民族政策,甚至肆無忌憚地犯下搶奪朝鮮標準時間的滔天罪行。
對血跡斑斑的日寇100年罪狀給予總清算,堅決捍衛民族的主權,向全世界永遠弘揚以金日成同志和金正日同志的大名熠熠生輝的白頭山強國尊嚴和威儀,是朝鮮軍民的堅定信念和意志。
為此,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決定,將以東經127°30′為準的時間(比現時晚30分鐘)作為朝鮮標準時間,並命名為平壤時間。
平壤時間將自主體104(2015)年8月15日起開始使用。

朝鮮內閣和有關機構要採取措施落實該政令。」
南韓總統朴槿惠10日譴責北韓,改變時區不利於各方為兩韓合作與和平統一付出的努力,也完全無視國際社會的意見,南韓政府對此感到非常遺憾。對此平壤當局回應,南韓的指控是無法容忍的政治挑釁,推後時區是北韓的國家主權。

北韓今啟用「平壤時區」!與南韓互批




北韓今天正式啟用「平壤時區」!圖為8月15日零時拍攝的平壤人民大學習堂的鐘。(新華社)
北韓今天正式啟用「平壤時區」!圖為8月15日零時拍攝的平壤人民大學習堂的時鐘。(新華社)
北韓今天正式啟用「平壤時區」!把全國時間調慢了30分鐘。北韓國家電視台報導說,此舉的目的是在消除日本殖民統治的痕跡。南韓總統朴槿惠批北韓啟用平壤時區是「為南北韓的統一道路設下新的障礙」。北韓則回批朴槿惠是日本人的哈巴狗。
據中央社報導,北韓昨晚把時間調慢半小時,也因此度過了兩次午夜。換時區的同一時間,穿傳統服裝的男子敲巨鐘慶祝,北韓的工廠、火車和船隻則鳴起警笛和汽笛。
韓國在未遭日本殖民統治前,使用的時區即格林威治時間加上8個半小時(GMT+8:30),但在1910到1945年遭日本占領殖民後,被改為格林威治時間加上9小時的日本時區。(集團連線報導)

高二第三冊西亞補充資料~儘管政府堅持關閉邊界,約旦人民仍向流離失所的敘利亞民眾伸出援助之手

根據《阿拉伯週刊》(Arab Weekly),直至2018年7月初,敘利亞政府仍持續對「敘利亞南部殘存反抗勢力」進行攻擊。政府軍對Daraa進行密集空襲,意圖掃清殘存反抗勢力。聯合國指出,在過去數週中已有至少27萬敘利亞居民為了逃離空襲及地面攻擊而離開家園。
敘利亞戰事自發生以來已讓該國超過半數人口流離失所,而於最新一波於Daraa發生的衝突在短短兩週內即讓超過30萬名敘利亞人民失去家園。鄰國約旦在過去7年來已接受了超過130萬名難民,但近來約旦境內發生的示威活動造成政府下台,新政府則拒絕再開放它們的邊界。
然而,關閉的邊界阻止不了約旦人民對敘利亞人民伸出援手。
首都安曼的當地非政府組織(以下簡稱「NGO」)向民眾尋求協助,以求減緩約旦邊境城鎮Al-Ramtha裡敘利亞難民所經歷的艱困情況。當中有些NGO是在敘利亞危機發生之前就已存在,也有一些是為了因應邊界那預估有4萬人數的難民而於新近創立。
舉例來說,非政府組織Eghathet Al-Malhoof(阿拉伯語,意思是「幫助需要的人」)與約旦環境委員會合作,在邊境收集並發送物資。同樣的,Masar協會(Masar Initiative)則與聯合國難民署(UNHCR)以及其他得到允許得以進行同類目的援助行動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合作。
這些NGO發送文宣、與政府官員接洽,並在社交媒體上貼文,希望呼籲大眾提供各種類型的幫助,包括志工招募以及募集款項。文宣內容包括募求食物捐贈、要求捐贈罐頭食品、麵包、水及瓶裝飲料等。這些團體也向外募集藥物、健康及衛生用品、帳篷以及嬰兒用品。它們也接受現金捐贈,但這些NGO較偏向物資的捐贈,以避免在發放現金時的複雜情況。
Masar協會成員Osama Hajjaj向全球之聲表示,它們也需要志工,那些無法貢獻一整天的人可以在下班後再來幫忙。Masar協會的執行主任Mohammed Al Garalleh向全球之聲解釋,他對於截至目前為止所收到的援助數量感到很滿意,另外社交媒體所引起的回響既即時又熱烈。Garalleh也指出,約旦軍隊正在進行捐贈物資的發放,他的組織不會拒絕任何願意提供幫助的人。
根據Eghathet Al Malhoof主辦人Eyad Al Jazzazeh,它們接受到的援助來自個人、組織、私人公司以及大型企業。
超過250名醫生、護士以及醫療相關人員投入志工的行列,在Al-Ramtha紮營來幫助所有尋求醫療協助的人,此外他們的工作也在確保在邊境的敘利亞難民之間不要發生傳染病或病毒散布。部分病人則已被轉送到約旦境內的公立醫院
除了實質援助源源不絕之外,網路上正在串流的兩個推特主題標籤(hashtag) #open_the_borders(意即「打開邊界」)以及#we’ll_share_our_bread_in_half (意即「我們願將自己的麵包分出去一半」)都增加了援助及支援的可動性。雖然約旦正面臨著自己國內的挑戰,根據在推特上的民眾回應,許多約旦民眾仍舊認為約旦國內應該接受那些敘利亞難民:
This is the largest displacement in the Syrian war. People lack the bare necessities for survival.

Don’t abandon .

Write about .
Talk about Daraa.

Urge to to the people and to humanitarian aid 👇🏼 https://www.amnesty.org/en/get-involved/take-action/jordan-open-the-borders/ 
這是敘利亞戰爭中最大的難民潮。人們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所需。
不要拋棄敘利亞#Syria
寫出#Daraa的故事。
談論Daraa。
敦促 #約旦對難民 #開放邊界並進行人道援助
#افتحوا_الحدودhttps://t.co/FOxtq01gWj
— Diala Haidar (@DialaHaidar)2018年7月7日


"Thousands of innocent lives are going to be lost, once again, if urgent action is not taken."

Statement of @RefugeesChief on SW where:
-750,000 lives are in danger.
-320,000 displaced + dire conditions
-60,000 camped at border w Jordanhttp://www.unhcr.org/news/press/2018/7/5b3de04e4/statement-un-high-commissioner-refugees-filippo-grandi-situation-south.html 
「如果不採取及時行動,數千條無辜生命即將再一次犧牲。」
@RefugeesChief對於敘利亞#Syria西南部的情況描述指出:
-75萬人性命垂危
-32萬人流離失所+ 情況危急
-在敘利亞約旦邊境有6萬難民駐紮
https://t.co/Vgc5MBEvpZ pic.twitter.com/FpqRSNoYrd
Amin Awad (@Awad_Amin_) 2018年7月5日
約旦:打開心胸,關閉邊界
聯合國已敦促約旦打開邊界,提出警告說到約旦邊境的敘利亞難民沒有別的選擇,而他們的生命危在旦夕。然而,由於國會決議要關閉邊界,約旦對於聯合國的敦促並不屈服,只告訴聯合國會在敘利亞境內提供安全保護。
在示威發生一個月之前,約旦方面宣布該國無法再接受任何難民
ِ2018年5月,約旦多個團體針對該國新的所得稅法發動和平示威,引發了約旦民眾對於其他方面的抱怨,難民帶來的負擔就是其中一項。這造成了內閣總辭,而新內閣對於難民相關議題非常謹慎,因為已有部份民眾將國內的種種不平靜怪罪到難民頭上。
考慮到難民回應計畫(約旦以及國際社群間的策略合作計畫),與2017年的65%實行度相比,本年度的實行度只有令人失望的7%,約旦目前的政府認為「沒有義務」打開邊界。
敘利亞政府的主要支持者包括俄羅斯以及伊朗;而美國、土耳其以及沙烏地阿拉伯則全都支持政府反抗軍。然而,據報導,美國以及其他支持反抗軍的國家已經拋棄了他們,不再提供反抗軍援助。
美國透過在約旦安曼的大使館對敘利亞南方的反抗軍傳遞了訊息,告訴他們不該再指望美國任何的軍火援助
敘利亞反抗軍現在發現自己孤立無援,而一般老百姓則陷入兩難抉擇,不知該回到遭空襲的故鄉,這樣必死無疑,還是要痴痴在以色列以及約旦邊境等待

校對:Fang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