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二三一甲子,不要忘記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羅德水/八二三一甲子,不要忘記我們一起走過的歲月

八二三砲戰。攝於1958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八二三砲戰。攝於1958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今年是八二三砲戰60周年紀念,兩岸分裂到了明年也即將進入第70個年頭。回顧1949年後的兩岸歷史發展,一直是台北、北京各自解讀,但對命運與兩岸局勢緊密相連的金門人來說,心中更有一番感觸。
金門,僅僅是中國大陸沿海數千島嶼的其中之一,偏偏就是這個小島,成為決定1949年後台海局勢的關鍵。
歷史沒有想像中遙遠,早在明鄭時期,金廈漳泉就是清軍與鄭氏必爭之地,金門不但是雙方攻防重點,在金廈局勢漸不可為之際,又成為明鄭跨海東征台澎的起點。
1949年,歷史再一次出現驚人的巧合,一路席捲中國大江南北的解放軍,竟然兵敗金門古寧頭,雖然是役規模不大,卻是國共內戰中解放軍少見的敗績,也讓風雨飄搖的國民政府奇蹟式的轉危為安,實為台海局勢的一大轉捩點。加上隨後出現的韓戰,終讓一度準備放棄台灣的美國改弦易轍,台海分裂大勢,於焉底定。
此後,台澎與金馬,一邊是復興基地,一邊則被稱為反攻跳板。被納入國際冷戰格局中的台灣,在美國保護傘與海峽天塹屏障下,得以免去直接的戰火硝煙,無疑是台灣澎湖居民一大福報;比較起來,作為反共防禦前沿、海峽西側的金門島,卻要直面對岸火砲威脅,家鄉自此成為戰地。
八二三砲戰金門戰況。攝於1958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八二三砲戰金門戰況。攝於1958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這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必然?
或許,金門的地緣位置與特殊的時空際遇,註定要與兩岸關係連結在一起,發生在1949年的古寧頭戰役,與1958年的八二三戰役,因其對局勢的決定性影響,更因此與金門畫上等號,成為人們的共同記憶。
事實上,國共以金門為焦點的武裝衝突,就是1950、60年代兩岸關係的主旋律。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是人類戰爭史上的最其奇特的戰爭形式,美中台三邊以金門為中心,進行了史無前例的戰爭博弈與政治鬥爭,有關金門、馬祖等外島的棄留問題,甚至成為1960年尼克森與甘迺迪首次大選電視辯論攻防焦點,足見金門問題、台海危機在當時動見觀瞻的程度。
兩岸武裝對峙期間,為了政治宣傳,台北與北京每每誇大戰果、宣稱勝利,但比起高來高去的大國角力與毛蔣政治盤算,祖先田園淪為戰場,無從選擇也無無法迴避的金門人,卻成為不折不扣的戰爭與政治祭品。
金門人不僅成為兩岸戰爭的犧牲者,更因此被納入全民皆兵、以軍領政的戰地政務體系,開啟了長達40多年的「實驗」,戰地政務軍管體制有其特殊時空背景,我們並非要以今非古、全盤加以否定,然而,金馬確實走了一條與台灣極不相同的發展道路,金門人、馬祖人在兩岸對峙中蒙受的損失與犧牲,今人難以想像。
站在人道的角度,戰爭沒有勝利者。兩岸在金廈的對抗,受苦受難的不僅是金門人,與金門隔著一灣淺水對望的廈漳泉百姓又何嘗好過?八二三砲戰時,三面受敵的國軍,為了壓制對岸砲火,用美援的8英吋巨砲,在砲戰後期有效壓制了解放軍砲火,但也讓對岸人民吃足苦頭。
1959年元月3日,一枚從金門發射的砲彈,正中對岸大嶝島上山頭村的一個防空洞,眨眼之間,32名幼稚園幼兒成為兩岸無情砲火下的無辜犧牲者,誰無父母?誰無妻兒?在砲戰中犧牲的金廈漳泉平民,誰比較無辜?這筆帳要向誰算?又怎麼算得清楚?
更令人噓唏的是,被北京宣傳為「英雄三島」的大嶝、小嶝、角嶼,其實是金門故地,在1949年以前同屬金門縣,幾個島嶼之間有著相同的語言風俗,多的是親戚與故舊,幾代人甚至就在同一片海域討海,誰能料到,1949年後卻被當成攻擊對方的基地。
時任中華民國國防部參謀總長王叔銘上將(左),頒贈支援國軍八二三戰役有功之美軍人勳...
時任中華民國國防部參謀總長王叔銘上將(左),頒贈支援國軍八二三戰役有功之美軍人勳獎章。攝於1958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離開戰爭,金門馬祖仍是政治棋子
因政治動機而起的戰火,在新的政治考量下停火,並不讓人意外,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在中美台各自的算計下終告落幕,不過,金門人的苦難卻還沒有結束。
一直要等到1979年元旦,北京與華盛頓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之後,來自對岸的「單打雙不打」才正式宣告結束,但缺乏安全感的蔣經國未能正面回應老同學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與三通四流建議,錯失了推前兩岸歷史進程的機遇;其後,為了穩定在台灣的統治基礎,又錯誤的繼續在金馬戒嚴,嚴重影響了金馬民主化。金門馬祖這對在兩岸戰爭中犧牲最多的小島,無論戰時或平時,一直都是兩岸當局最為運用自如的工具。
轉眼之間,八二三砲戰已是一甲子之前的事,當年的孩童已經退休,當年的成人如今更已垂垂老矣,至於當年被疏散來台的金門人,有的在砲戰結束後就迫不急待重回故里,但也有不少人就此定居台灣,然而,不管經過怎樣的流離聚散,無論有沒有親身經歷這段苦難的歲月,八二三都已成為金門人共同的歷史記憶。
金門何其有幸,能成為兩岸關係中留名歷史的島嶼,金門人又何其不幸,竟成為兩岸當局彰顯政治意圖下的工具,無論時局如何演變,在遙遠的未來,當後人緬懷這段歷史時,但願不要忘記幾個世代金門人為國家和平與發展所做的犧牲,謹以此文向走過戰爭歲月的金門軍民致敬。
(本文授權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國防部在金門擎天廳舉行八二三戰役60周年紀念活動,圖為當年參戰官兵。 圖/聯合報...
國防部在金門擎天廳舉行八二三戰役60周年紀念活動,圖為當年參戰官兵。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