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黃奕瀠╱專訪】
「這裡叫鹿野,卻沒有鹿。」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廖中勳手遮臉直說:「好丟臉。」為了讓鹿野「名副其實」,永安社區發起了「找到回家的鹿」活動,不僅讓梅花鹿成為社區象徵圖騰,還養了幾隻梅花鹿。最特別的是,梅花鹿放養在台東戒治所中,由受刑人一起照顧。
永安村舊名鹿寮,史冊記載「鹿寮埔昔為南、北社每歲打鹿之所」,最早來此的阿美族建立鹿寮社,稱此地為「務祿干」,意為多楓樹和野鹿的地方。一九一七年日本人設置鹿寮移民村,將近六百位日本人在鹿寮居住,並設有鹿寮神社。至今此地仍留有許多與鹿相關的地名,如鹿寮溪、福鹿路等。
儘管野生梅花鹿不復見,但地方仍有養鹿業。民國六十年到八十年代間,鹿野多是養鹿人家,光永安村就有十餘戶鹿寮。然而,隨著養鹿成本攀高,連養鹿業和鹿寮都消失於此。
從記者轉做社區工作的廖中勳夫婦做了多次口述歷史調查,了解梅花鹿對地方的重要性,為了不讓孩子們對故鄉名字有距離,他們為地方一步一步建「鹿」,先從製作故事繪本開始,再到地方的故事劇場,最後找到胡國雄的鹿寮,重新養起鹿。人稱「雄仔伯」的胡國雄在民國六○年代便開始養鹿,後上了年紀,體力無法負荷而放棄,但從他一口養鹿經看來,他仍眷戀著與鹿為生的日子。
這是永安社區「尋找回家的鹿」計畫的開始。「這個計畫有多層意義,我們不僅想將傳統的東西找回來,也希望因此發展產業面的東西,增加地方工作機會,好讓年輕人也找到回家的路。」
盧中勳說,他們先向別的鹿園便宜買下幾隻母鹿,養在雄仔伯的鹿寮,但鹿圈養在狹小的鹿寮實在不健康,他們又積極找地,最後和台東戒治所達成合作默契,由台東戒治所提供鄰近鹿寮溪三公頃的地作為復育園區,並且由外役隊負責餵養和照顧的工作。
目前,從鹿野火車站四處可見的梅花鹿指標,到站前的「問鹿館」,乃至於永安社區提供背包客住宿的「鹿寮客棧」等等,都在召喚「鹿」的歷史精神回到地方,只待有一天,鹿野真的再度成為梅花鹿奔跑之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