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神農氏」吳雪月 要保種100原民作物


「感恩台開集團總裁邱復生為我一圓人生大夢。」花蓮縣「野菜達人」吳雪月昨天說,邱復生免費提供洄瀾灣特區用地,讓她得以進行原住民作物保種作業,她取名為「原住民民俗植物種原圃」,計畫為原民保種100項作物。
走進台開集團花蓮洄瀾灣特區,在遊客中心蜿蜒前行500公尺左側,是佔地4公頃的「原住民民俗植物種原圃」,每天都可看到戴斗笠的吳雪月揮汗作業,有人稱她是嘗百草的「現代神農氏」。

薏苡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
她表示,今年已栽植26種原生種植物,包括紅藜、薏苡、葛鬱金、土人蔘、苧麻、番杏、龍葵、樹豆、香茅、黃藤等,不一而足,原本想用「太陽光芒四射」的模式種植,以美麗的紅藜為中心,他種作物呈放射狀栽植,但人力不足,只能以一般栽培法處理。
「番杏生長於東部海邊的草本植物,能適應不良環境,經過料理後,口感類似菠菜。」「土人參因主根粗大如人參而得名,嫩莖葉可直接以蒜頭炒食,或炒三絲,還可燉湯。」對吳雪月而言,每種原民作物,她都能如數家珍般,暢談它的產地、特色、吃法、用法。

「野菜達人」吳雪月任由生命力堅強的紅藜傾倒,認為一樣能採收。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
尤其是她最喜歡的紅藜,她表示,紅藜是原住民傳統的糧食作物,多與稻米或芋頭共煮,或供作釀造小米酒之用,蛋白質含量高達14% ,與小麥相當,是稻米的2倍,膳食纖維高達14%,是燕麥的3倍、地瓜的6倍,是不可多得的作物,值得好好運用、保存。
吳雪月認為,原民作物整株都可利用,不僅能吃、能觀賞,也能拿來當成工藝品材料,花蓮地理環境佳,可以發掘多樣性的原民作物,她採收野菜後,除了回饋台開集團員工餐廳使用外,也會將種子拿到部落,請耆老利用畸零地種植,「保種得從自己與部落族人開始,否則我真的擔心美好的原民作物會流失」,她不只從花蓮取得原民作物種子,也計畫從外縣市取種,希望有朝一日,花蓮出現100種原民植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