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阿爾卑斯長號

 有人悲觀地嘆息:瑞士的象徵阿爾卑斯長號已經在阿爾卑斯山中消失了。然後,時至今日,它仍然有如天籟之聲,頑強地流淌在阿爾卑斯山民的血液中……
    暮色茫茫,夕陽西下,余輝暈染著阿爾卑斯群山。一個遠離家人的牧羊人,獨自站在山巔,在羊群的默默陪伴下,吹起了長長的號角,用那悠長的嗚咽向群山訴說著不盡的惆悵。這副憂鬱的畫面貫穿了阿爾卑斯長號500多年的漫長歷史,它似乎將這種在一代代阿爾卑斯山民中流傳的古老樂器永遠地留在了過去,成為了歷史樂章中一個不再跳躍的音符。在瑞士生活多年,我只聞阿爾卑斯長號之名,從未聽過其韻,更見有人悲觀地嘆息:瑞士的象徵阿爾卑斯長號已經在阿爾卑斯山中消失了。
    正因為此,當那年夏季在一張地方小報上發現了一條即日在莫爾然舉行阿爾卑斯長號節的消息時,我便毫不遲疑地趕了去。考古學的研究將阿爾卑斯長號的歷史追溯到2000年之前。在歐洲,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有500多年。最初它是牧羊人的簡陋樂器,除此以外,它還是在山村中傳遞資訊的工具。
    莫爾然位於瑞士與法國的邊境地帶,是阿爾卑斯山中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它有著瑞士幾乎所有山村的共同特點:深藏大山卻不與世隔絕,古樸無華卻不貧窮落後。一座座經年的夏萊木屋散落在群山環抱的小山谷中。時間將淡黃色的原木變成了黑紅,窗子上挂著雪白的挑花窗簾,窗臺上用挖空的木頭製成的花盆裏盛開著一蓬蓬粉紅色的鮮花。
    村子裏小廣場的中間有一棵高高的冷杉樹,幾十把代表不同地區的阿爾卑斯長號圍繞著它,舒展各自修長的身軀,像一朵開放的巨大花朵,向眾人爭奇鬥艷。這是一種十分獨特的樂器,一般用樺木、雲杉、楊木或櫻桃木的整根樹榦一劈對半,挖空中腔,再粘合起來,外面用刨制得十分細緻的樹皮包裹纏繞,再拋光、漆染。
    號角長度達3~4米,直徑從吹奏端逐漸增加,至號筒末端時巧奪天工,借助原樹木在山坡生長時因山勢自然形成的根部彎曲,而製成一個彎彎的喇叭口。在喇叭口的四週描畫著該地區引為驕傲的象徵物,或是一朵阿爾卑斯山花,或是一個長著長長彎角的牛頭。由於採用的木頭不同,長號呈淡黃至深褐色,也因木質不同而具不同音色。
    其實這種體積巨大的吹奏樂器並不只在歐洲中部存在。在所有像阿爾卑斯山那樣有著綿綿的崇山峻嶺的世界各地,歐洲、美洲和亞洲部分地區都可見到與阿爾卑斯長號類似的樂器。
    考古學的研究將阿爾卑斯長號的歷史追溯到2000年之前。在歐洲,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有500多年。最初它是牧羊人的簡陋樂器,在16世紀的一幅歐洲圖畫中,生動地描繪了一個牧人正在給奶牛擠奶,而旁邊另一個牧人在吹奏一支長號用音樂安撫奶牛的場景。除此以外,阿爾卑斯長號還是在山村中傳遞資訊的工具。
補充
阿爾卑斯長號德語Alphorn)是阿爾卑斯山區的傳統樂器之一,原是牧人召喚牲畜,或在山區傳遞資訊的工具。吹奏長號呼喚安撫乳牛的形象可溯及16世紀末玻璃畫中

起源於牧人工具,學者咸信與外觀形似的古羅馬「利圖斯號」(lituus)相關,而上瓦爾登州方言「liti」指的就是阿爾卑斯長號。約1400年時即有類似樂器出現,1527年,「Alphorn」一詞首見於德文文獻記載。在19世紀,瑞士的奶酪業從山區轉至村鎮乳品工廠後,能使用阿爾卑斯長號的場合越來越少;其20年代,一位伯恩的官員Niklaus von Mülinen開始積極挽救這項樂器,在他的積極推廣和保存中,失去原本實用價值的阿爾卑斯長號,轉變為純粹的樂器,並成為瑞士地區的代表性樂器。
Alphorns Grindelwald.jpg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