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工業革命或稱作英國產業革命一般認爲是18世紀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的工業革命。英國的工業革命影響了整個歐洲大陸,並帶動了當時許多國家相繼發生工業革命。嚴格來說,工業革命不能算上是真正的革命,它沒有推翻任何的政權或階級,隻是屬於社會、科技方面的急劇進步和發展。
隨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加速了圈地運動,產生了大批無產者。同時海外貿易和殖民地的開發,使商品市場規模擴大,大量財富集中到英國資產階級手中。另外經典力學、熱力學等學科的理論創新也爲工業革命帶來了契機。工業革命是指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從工廠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轉變的過程。
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不是偶然的,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會經濟前提和科學技術前提的。17 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聯盟爲基礎的君主立憲制度,從而成爲世界上第一個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國家。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權加速推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促進了工業革命各種前提條件的迅速形成。英國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到19世紀中期基本結束 。
1568年-1648年,西班牙鎮壓尼德蘭獨立運動,因戰亂,許多尼德蘭工匠逃亡到英國,他們帶來最早的手工紡織技術。英國要求他們每個工匠必須帶兩個英國籍學徒。
1568年-1648年,西班牙鎮壓尼德蘭獨立運動,因戰亂,許多尼德蘭工匠逃亡到英國,他們帶來最早的手工紡織技術。英國要求他們每個工匠必須帶兩個英國籍學徒。
1576年,英國政府頒布法令限制羊毛、大麻等本國原料或初級產品出口,禁止粗紋布、呢絨織品、亞麻布進口。同時規定:治安法官有權使用公款購買成批原料、羊毛、大麻等爲窮人安排工作。法律還規定每個郡要辦兩個到三個工場,即感化院,收容有勞動能力的乞丐和流浪者。英國毛紡織工業穫得一個發展機會。英國確立外向型經濟模式。
1623年,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允許專利權設立,保護新發明的權利。
1651年,英國頒布《航海條例》,規定英國(包括殖民地)的進出口貨物必須由英國的船隻運輸。
1660年,英國成立資助科學發展的組織——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全稱“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英國青年舍棄神學,追求實學,蔚然成風。
168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頒布楓丹白露敕令,迫害胡格諾派教徒,其中很多能工巧匠移民英國。
1688年-1697年,發生大同盟戰爭,英國、荷蘭和哈布斯堡王朝組成同盟聯合抗擊路易十四法國。
1688年,政府公開支持圈地。 1593年議會廢除反圈地法令,引起圈地狂潮,大量耕地改爲牧場。1597年因連續4年歉收而恢複反圈地法令。1601年議會廢除反圈地法令。1607年英國中部各郡反圈地起義,迫使政府恢複反圈地措施。1640年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圈地又起。1688年起,政府公開支持圈地。
1694年,民營的英格蘭銀行成立,爲支持抗法,銀行以8%的利息貸款給政府,而政府作爲回報則授予其制幣權、銀行券改造權和證券投機。
1701年,Jethro Tull發明播種機,拉開英國農業機械化的序幕。
1714年,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兼任英國國王,開始了漢諾威王朝(1714-1901)。喬治一世的母語是德文,不會講流利的英文。所以他不出席内閣會議,會議改由一名親信大臣主持,成爲英國首相制度的開端。此後國王不出席内閣會議成爲慣例。
1720年 英國議會通過法案,禁止進口和使用印度棉布。(英國直到1757年才控制印度。)
1733年,機械師約翰·凱伊發明飛梭。一個織布工人可以做過去兩個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
1761年,爲了解決棉紗不足的問題,英國“藝術與工業獎勵協會”兩次懸賞,征求新式紡紗機的發明。
革命曆程
紡織工業
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
1785年,牧師艾德蒙特·卡特萊特又發明了動力織布機,並且在1791年建造了第一座動力織布機工廠。隨後其他紡織機器相繼發明,實現了紡織行業的機械化生產。當時紡織的動力依靠水力,這限制了工業的發展,於是蒸汽機被發明出來。
新動力與新能源
1769年 詹姆斯·瓦特根據前人的成果,發明單向蒸汽機
1782年 瓦特又制造出雙向蒸汽機。蒸汽機的出現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1785年 瓦特在諾丁漢郡建立第一個蒸汽紡紗廠。
1800年 英國擁有蒸汽機321台、5210疋馬力。
1811年 萊切斯特郡工人盧德搗毁機器。
1820年 煤礦卷颺機代替人工背運,煤產量更加迅速增長。
1825年 猛增到15000台,375000馬力。
煤產量1790年爲260萬噸,1836年增至3000萬噸。
運輸革新
1811年英國也開始仿制。
在陸路交通方面,1765年英國開始使用鐵軌。
1788年開始架設鐵橋。
1814年史蒂芬遜發明蒸汽機車。
1825年於英國的第一條鐵路上試車成功。
1844年,英國鐵路已經長達2235英里。
鋼鐵工業革新
1750年,亨茨曼(B.Huntsman)發明坩堝鍊鋼工藝。坩堝鍊鋼工藝是轉鑪鍊鋼技術發明前最重要的鍊鋼方法,是歐洲歷史上鋼首次被熔化冶鍊。
1873年,波特穫得攪拌精鍊法專利。
革命影響
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創造巨大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成爲“世界工廠”。
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
⒈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⒉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生產方式
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大量農村人口湧向城市,推動城市化進程。
⒋人類從農業文明走向工業文明。
世界格局
造成先進的西方和落後的東方,使東方從屬於西方,加快亞、非、拉落後地區的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對中國的影響:
⒈英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⒉中國成爲列強的商品傾銷市場和原料掠奪地,被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
⒊出現了先進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的萌發。
革命意義
發源於英國而後波及歐美主要國家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對人類社會的演進產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響。它爲新生的資本主義制度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促使歐美諸國先後實現工業化,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它爲英國提供了歷史機遇,利用工業化先發優勢,確立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進步和幸福,同時也使人類面臨新的矛盾和挑戰。
資本主義在它不到100年的時間里創造的生產力遠遠超過了以前幾個世紀的總和。
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
17世紀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形成了君主立憲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爲工業革命創造了前提。
18世紀中葉,英國已成爲海上霸主,控制服了主要航道,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艦隊,在北美和南亞擁有廣闊的殖民地,海外殖民地活動不僅爲英國提供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所需的雄厚資金,豐富原料,也爲產品開辟了廣闊的市場。
英國殖民地分佈圖
從15世紀晚期開始的圈地運動,在資產階級革命完成以後得以公開地大規模地進行曲,大大推動了農業生產和國内市場發展。爲工業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英國工場手工業非常發達,精細的分工導致了生產工具的專門化,每一種工具都具有一種特定的性能與用途,爲以後大機器的發明創造了技術前提。18世紀中,英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國内外市場擴大了,商品銷售量隨之猛增,工場手工來生產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了,這就越來越要求在生產技術上加以革新,因此,國内外市場的需求使工業革命的發生成爲必然。因此,工業革命戰爭首先在英國發生。
工業革命後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廠 雖然效率高 但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回覆刪除pu1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