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導/法令要鬆綁 部落參與山岳觀光卡關

2019-05-31 23:44聯合報 
交通部觀光局力推「二○二○脊梁山脈旅遊年」,並結合在地部落、古道與山脈安排行程,各縣市都很期待結合在地生態、文化及教育功能,帶來綠色觀光財。不過首要面臨的關卡,國內旅遊行程只要牽涉吃、住、訂車,就必須由資本額三百萬以上的甲種、乙種旅行社經營,近年各地推動的農村、部落旅遊,仍受到觀光法規限制難以合法。

社區參與 卡在不合法

台灣生態旅遊協會副理事長郭育任指出,登山遊程結合部落、生態體驗,直接面對的就是「合法化」問題,各界培力多年的部落廚房、接待家庭,受觀光法規限制難以合法,各部會也應討論鬆綁法規,才能讓地方升級。
政府近廿年來大力推動農村、部落旅遊,吸引不少國內外旅客參加,但發展觀光條例規定「非旅行業者不得經營旅行業業務」規定,讓有志發展地方創生的民間組織,隨時會被檢舉開罰。觀光局去年一度擬開放可讓前述組織加入的「丙種旅行社」,卻引發旅行業者強烈反彈。觀光局三月改採預告鬆綁「乙種旅行社」,資本額從三百萬降為一百五十萬元,對地方來說卻仍是窒礙難行。
台灣許多地方都有山地管制,南湖大山六點八K登山口就有一個信箱,是供登山客投放入園...
台灣許多地方都有山地管制,南湖大山六點八K登山口就有一個信箱,是供登山客投放入園證和入山證。 記者邱德祥/攝影

體驗為名 走灰色地帶

郭育任舉例,近年愈來愈多人愛登能高越嶺,卻不了解日據時期霧社事件歷史故事,單純走馬看花很可惜。若能有機會在部落停留,透過部落導覽員解說,將能讓登山深入化、知識化,知道在地文化歷史故事,甚至加深對動植物等生態環境的了解。而這些套裝的遊程,也能創造更多的觀光收入。
近年在全台遍地開花的生態、農業小旅行,即使多年來文化部、勞動部農委會投入大量資源,卻從刊登廣告、安排遊程、風味餐或接待住宿都在觸法邊緣,只能以「體驗」為名規避,未來登山遊程恐怕也會面臨遊走灰色地帶的情況。郭育任說,這些行程若透過旅行社與在地社區結合,合法推動,當然很好;但若旅行社不願意,也應開放社區自行辦理。

扶植在地 開放旅行社

據了解,觀光局近來擬將「登山旅行」交由體育署管理,由該署成立專章。不過,發展觀光條例屬優於一般法的特別法,即使成立專章還是可能會「碰壁」。未來如何讓協會或在地團體經營遊程,又能保障消費者權益與安全,仍有待政府解套。
野樵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楊志明認同社區旅行合法化,但若以鄉鎮、社區為門檻辦理登山活動,未來也可能變成「只有南投縣的團體才能帶人爬玉山」。他認為,最好的解套方式是從發展觀光條例成立丙種旅行社專章並納入管制,才能讓登山旅遊形成產業鏈,並扶植在地旅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