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孫宇青/綜合報導〕香港人對「逃犯條例」的警惕與反感,引爆數次大型「反送中」示威,也重新激起港人爭取公民權益的動力。紐約時報、衛報、華盛頓郵報指出,港人提出的訴求不再侷限於「反送中」,從政治到民生議題皆有人發聲,且至少在本月底前還有九次規模不等的遊行,這股不滿北京勢力滲透香港的情緒,還將延續下去。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港人關切的是「政治體制問題」,例如年輕人找不到改變香港政治環境的管道,也無從掌握自身未來,只能走上街頭,甚至採衝突手段,迫使政府重視其意見。
「反送中」示威 公民運動覺醒
參與十三日上水「反中國水貨客」的遊行群眾指出,上月的「反送中」示威宛如香港公民運動的「燈塔」,使對親中政策憤怒已久的民眾覺醒,知道與其被動等待政府回應,不如主動爭取或對政策表達不滿,包括「港珠澳大橋」等造價高昂的基礎建設、挨批侵犯言論自由的「國歌條例草案」,以及導致大批中國遊客赴港「爆買」民生用品的「一週一行」政策等。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學者陳家洛表示,近期的示威是上月「反送中」遊行的「溢出效應」,除了港府在「反送中」事件上的失責外,香港「內地化」等長期存在的問題,也是促成民眾行動因素。他認為,這些問題都與一九九七年主權移交後的管治方式有關,即香港政府非經民選產生,以及官員帶頭讓香港與「內地」的界線更加模糊。
曾參與六日「光復屯門公園」行動,對中國大媽在該處賣唱、跳艷舞嗤之以鼻的梁艾倫(Alan Leung)表示,「反送中」運動讓大家意識到,中國人其實正逐步侵蝕香港的日常生活,示威「遍地開花」有助於延續港人捍衛權益的氣勢,「『別惹香港人』是我們想傳達給北京及港府的訊息。」
針對十四日的新界沙田遊行,參與民眾陳傑克(Jacky Chan,譯音)直言,港人過去因為不願打擾民眾生活,不會在民宅為主的地區示威,如今可在沙田遊行意義重大,代表可將訊息傳遞給當地居民,避免他們只能一味接收親建制派的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