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冊L1補充資料~地理學的性質
一、地理學的內涵
1. 「地理」的字義
|
(1) 西方:古希臘時代即有「地理」(Geo-graphy)一詞,是「描述地球」的意思
(2) 東方:西周周易繫辭即有:「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地理意為「地表」山川
文物的存在與分布均其「道理」
|
2. 地理學的意義:探討人類生活的地表空間內一切的自然和人文現象的分布、交互作用、
區域差異與其成因、演變。
|
3. 研究對象:舉凡地表一切自然、人文及區域的現象和問題,都是地理學觀察、解釋和分析的對象。
(1) 自然環境: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主題。
(2) 人文環境:人口、經濟、交通、聚落、政治等主題。
地理學具有三個二元性:自然與人文,系統與區域,理論與應用。
1. 地理學中的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屬於「自然地理」的範疇;而人口、經濟、交通、聚落、生活方式等要素為「人文地理」的範疇。地理學探討的地表空間,為地理環境,而地理環境又可分為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是故地理可謂綜合了自然與人文之二元性。
2. 地理可以是一種理論,也可以實際應用在生活之中。例如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一種理論,但是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區域的時差換算。
3. 地理的研究對象,可以以一個區域為對象,也可以成其為不限定某一區域的系統性學問。例如研究「東南亞」是一個特定的區域,屬於「區域地理學」;而「地形學」、「氣候學」就是一種不限特定區域,自成其為系統的「系統地理學」。
重點整理:地理學的內涵和架構
(一)內涵
1.基本內涵--「地表空間」
(1)原則:範圍、因果、綜合
(2)觀點:分佈論、環境論、景域論
(3)分門:自然、人文、區域
(4)方式:系統研究(一般化)、整合研究(特殊化)
2.地理要素
(1)自然要素:地形、氣候、水文、土壤、生物
(2)人文要素:人口、經濟、交通、聚落、政治
3.地理學分門
(1)自然地理:地形學、氣候學、水文地理
(2)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聚落地理
(3)區域地理:亞洲地誌、熱帶地理
4.基本工具:地圖
(二)架構
1.傳統的
(1)哲學的
(2)系統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3)區域的:自然分區、人文分區
(4)技術的
2.統合的
(1)空間分析
(2)生態分析
(3)區域複合體分析
**地理學對世界的探討:
五大主題為位置、地方、人與環境的互動、流動、區域。
**地理學探究世界的工具:
地圖、遙感探測技術(RS,remote sensing)、
全球定位系統(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地理資訊系統(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二、地理學三大傳統 (研究觀點)
|
地理學三大傳統 (研究觀點)
傳統觀點
|
主要內涵
|
實例
|
分布論—
空間分布
(範圍原則、
自然地理)
|
1.側重地表現象的空間分布、交
互作用或空間擴散等問題
2.議題中常有「範圍」、「距離」
等空間觀念
3.常以地圖、數學方法來記錄地
理現象的空間位置、距離、
面積
4.為水平式分析
《例1》中國種植水稻的精耕農業,隨著移民南下,影響中南半島的三角洲地區,這種分布、擴散的研究,就是一種「空間傳統」。
《例2》歐洲居民在16世紀航向新大陸,19世紀時更到達一個高峰,造成文化對新大陸地區的擴散,這種空間上的分布研究,便是「空間傳統」。
|
『人口密度的空間變化』、
『便利商店分布』、 『傳染疾病的擴散過程分析』、 『臺灣活斷層帶之分布』、 『桃園台地之土地利用類型分析』、 『高中生通勤圈研究』、 『臺灣活斷層帶之分布』、 『校園植物種類和分布的調查』、 『臺灣人口由鄉村移往都市現象十分顯著』、 『颱風移動路徑的研究』、 『夏威夷群島在太平洋中,具有海洋性氣候的特色』、 『河口濕地因處於水陸接觸地帶,其生物多樣性高』、 『安地斯山北段農業土地利用呈現垂直分布現象之研究』 |
環境論—
人地分析
(因果原則、
人文地理)
|
1.側重人類活動和環境間的因
果、互動關係,即「人地關
係」,任何人類活動受到自
然環境影響均可歸類為生態
傳統
2. 為垂直式分析
《例》人類在河川上游大肆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積在下游河床及出海口;河床一旦淤積,暴雨一來,立即漫溢成災;而下游港口的功能也因淤積而衰退。像這種前因後果的垂直研究,就是「生態分析」的表現。
|
『水文循環』 、
『土地利用與人類的相互作用』、 『河川上游水庫建設與河口地形變遷的關係』、 『梨山地區土地開發與大甲溪水庫淤塞之關係』、 『臺灣西南沿海地區地層下陷問題』、 『核三廠排放廢水對當地海洋生態之影響』、 『全球暖化是導致近期海平面上升的可能原因之一』、 『瑞士許多山村因為引進觀光業,造成產業結構明顯變化』、 『養豬與高屏溪水質污染的關係』 |
景域論—
區域複合體分析
(綜合原則、
區域地理)
|
1. 釐清各地區的區域特性,整合空間傳統與生態傳統的研究成果,分析、歸納和綜合一個區域的獨特性,以及和其他區域間的相互關係
2. 議題中常有「特定」區域的觀念或「規劃」、「計劃」等特徵
3. 水平式與垂直式的整合分析
《例》太魯閣峽谷形成,其地形、地質、動植物皆值得欣賞和觀察,可以發展觀光業;而其大理石與石灰石可發展石礦和水泥工業;經過垂直的生態分析之後,發現如果發展為石礦或水泥工業區,將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經過這樣的評估以後,將太魯閣地區規畫為「國家公園區」;這就是「區域複合體分析」。 |
『桃園市都市計劃之擬定』、
『臺灣東部地區開發與保育』、 『貓空觀光茶園的研究』、 『工業區的開發』、 『社區總體營造』、 『瑞士精緻工業發展的特色』、 『臺灣的菜籃~雲林縣』、 『蘇花高速公路興建之規畫』 |
以中國西北乾燥地帶的沙漠化為例
(一)空間分布:發生在內蒙古
(二)生態(人地關係):人類活動對當地環境的影響
(原因:氣候異常、人為的土地利用方式)
(原因:氣候異常、人為的土地利用方式)
1.1950年代「以頭數取勝」;2.1960年代「以糧為綱」;3.過度砍伐林木
4.不當灌溉(不排水)造成鹽鹹化
4.不當灌溉(不排水)造成鹽鹹化
(三)區域分析:了解該區域的性質與特色,再針對此制定最適之區域計畫,
例如:「退耕還牧」、「退耕還林」、「控制牲口數量」
三、問題指向的綜合性(橫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學科)
練習
「臺南 新光三越位於臺南市 西門路上,往南可由大同路通關廟、路竹等地,向北可達臺南 永康交流道,向東可至臺南火車站,腹地廣大、交通便利。」以上敘述是採用地理學的何種分析方法? (A)空間分析 (B)生態分析 (C)區域複合體分析。
答:(A)。
四、地理學的任務
(一)幫助人們了解他們身在何處
地理學觀點中的兩個初步核心概念「位置」與「地方」,讓我們能清楚的知道,
自己身在何處,並從自己的生存利益,來考量其他各地對個人的意義。
(二)提供自然和人文體系的知識
地理學提供我們探索地球的自然和人文體系的知識,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相互依賴的
知識 。
(三)開拓人類的視野
經由地理學,人類得以消除狹隘的地方觀念,以及不當的民族優越感,並進而拓展
人類的世界觀。
(四)更合理有效的解決問題
了解地理學,可以幫助我們做出適當的決策,有效的解決地方性或全球性的問題。
地理學提供我們探索地球的自然和人文體系的知識,以及人與自然知識經由地理學,人類得以消除狹隘的地方觀念,以及不當的民族優越感,並進而拓展人類的世界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