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國武裝叛亂 綁架國際油價
6月19日,幾名「尼日河三角洲解放運動」的武裝叛亂分子駕駛一艘快艇,在夜色掩護下襲擊了西非外海一座鑽油設施,綁走一名石油工人。
這一膽大妄為的攻擊行動說明,美國乃至全世界對奈及利亞石油的依賴,可能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上述攻擊事件也顯示,奈及利亞廣大的油藏已淪為奈國國內武裝衝突的「肉票」,捲入這場衝突的,是一個貪腐無能的政府,被控嚴重汙染環境的石油公司以及一貧如洗的當地人民。
3天後,奈及利亞政府官員在吉達油價峰會上哀嘆,鑽油設施近來一再遭到攻擊,已使奈國石油產量滑落至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這話令國際油市陷入不安,造成原油價格進一步上揚至142美元一桶。
影響世界油價的因素,人們通常會想到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緊張情勢加劇,或伊拉克北部油井遭人放火。奈及利亞的問題主要是地方上的衝突,但卻足以在全球能源市場激起波瀾。
奈及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第8大石油出口國,美國進口的石油有近十分之一是靠奈國供應。
能源專家丹尼爾.耶爾金指出,美國一直把焦點放在波斯灣,但奈及利亞的情況已成了當今重要的石油安全議題之一,其中牽涉到奈國政治、權力鬥爭和犯罪活動。
耶爾金最近參加美國國會一場聽證會,在被問到哪件事對穩定國際油市最有助益,他答道:「協助維護尼日河三角洲的和平,會非常有幫助。」
打從蜆殼公司於1950年代開始在奈及利亞開採石油起,抗爭和武裝衝突便和奈國石油工業形影不離,如今情勢更為險惡。
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非洲問題專家史帝芬.摩里森認為,奈國政府若想擺脫亂局,就必須打破數十年來的輕忽態度,積極關注尼日河三角洲的問題,推動該地區開發建設。此外,當局也必須清剿叛亂分子,用行動證明那幫人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無法無天。
不過摩里森對奈國的前景並不樂觀。奈國政府控制所有的石油收入,只把其中一小部分回饋給仍處於赤貧狀態的產油地區。即使連這微不足道的一點錢,也被地方官員中飽私囊。
奈國人民中有為爭取公平分享石油財富而奔走的人士,但也不乏雞鳴狗盜之徒,他們除了竊取石油走私到國外變賣,還綁架外國石油工人以賺取贖金。結果,奈國石油產量急遽下降,主要是因石油公司發現,在當地開採原油太危險。
尼日河三角洲的動盪不安,已迫使若干石油公司關閉當地的採油作業。奈國的產油能力為日產280萬桶原油,如今已跌到剩180萬桶。當前石油市場供應吃緊,每天少這100萬桶原油,影響不可謂不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