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改革 中國漸趨兩胎化

中國為追求更大的經濟實力,人口政策一直是辯論焦點!中國已經實施超過30年的「一胎化政策」,至今有63%人口受其限制,但在部分城鎮的實驗結果顯示,「兩胎化」並不會造成人口增長失控,反而會趨於穩定;再加上高齡化、勞動市場縮減及男女比例失衡等現象,在改革與否的角力中,北京政府似漸趨向「兩胎化」的面向思考。

根據路透社一篇名為〈見解:延宕中國一胎化改革的幕後戰爭〉的專文分析,中國政府為了阻止人口因成長過快過多而失控,在1970年代末期開始實施一胎化政策,卻持續引發人權和宗教團體的強烈反對。如今,許多專家重新評估後,都認為一胎化政策已經過時而不符社會需求,甚至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傷害。

改革v.s.不改革

一名近期已退休的家庭計劃官員表示,幾十年來,前國務院委員彭佩雲和宋健二人形塑了中國的家庭計劃政策,而宋、彭兩人之間的對峙,卻也突顯了中國領導階層內部在最分歧的社會議題上仍有分裂。

前國務院委員宋健和彭佩雲儘管已退休,但他們對中央決策高層仍有相當的影響力,並在私底下一直對高層領袖進行遊說,宋健希望領導們保留一胎化政策,但彭佩雲卻呼籲領導們淘汰這項政策。

這場衝突能多快平靜下來,取決於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現有中國13億人口的壓力下,會在多大程度上放寬他們的「家庭生育控制」。

主流聲音要改革

彭佩雲(83歲)在1988到1998年間擔任「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負責執行一胎化政策。到1990年代中期,她成為北京最高階的女性領導人,任職國務委員,其權力高過一名部長。

一名彭佩雲身邊的親信表示,彭女士最近寫了一封信給新政府的高層官員,包括習近平本人,信中表達她對家庭政策的看法。

如同許多學者一樣,她相信如今是該放寬一胎化政策的時候了。不到一年前,她在北京的一場學術研討會上公開表明,自己的想法是基於「經濟考量」而改變。幾十年來的一胎化政策,使「勞動年齡人口」比例開始萎縮,傷害了經濟成長。而許多分析家都預言這個事態還會持續惡化。

勞動人口首次下降

一胎化政策從1980年正式實施,原本計劃僅實施30年即可,也有許多在政策之外推行的實驗計畫,但至今中國63%的人口仍在一胎化政策的管轄之下。如果北京政府廢除一胎化政策,將影響數百萬條生命,以及諸多社經層面的決策,如從住房、教育、衛生健康到勞動市場、養老金到國家投資等等。

中國大約9億3千萬人的勞動市場,預測將在2025年開始以每年減少1千萬人的速度下降。但2012年「勞動年齡人口」已首次出現下降,震驚各界,使得疾呼改革的聲音更大。同時,老年人口現在約有2億人,但在2030年將增加到3億6千萬人。

不平衡的性別比例

不平衡的性別比例則是另一項問題。就像其他亞洲國家,中國人在傳統觀念上偏愛兒子。許多家庭墮掉女胎或遺棄女嬰,以此確保他們唯一的孩子是兒子。目前中國的男女出生比例是,大約118男孩和100個女孩,和全球「男103女107」的平均比例嚴重相反。

曾有地方官員為達到生育率的政策目標強迫婦女墮胎,甚至部分案例曾引發全國憤怒,如去年陝西省有一名婦女被地方官員強迫墮掉已經七個月大的胎兒。

反改革的聲音

宋健(81歲)的「人口預測」觀點是形成當初一胎化政策的基礎,他認為中國的資源有限,仍需以「低出生率」來維持經濟發展,否則,「中國人口將如火箭衝天,導致食物和其他資源短缺。」

2011年,宋健在預備刊登在《中國人口科學》期刊上一篇文章中,駁斥中國人口逐漸高齡化的說法為「一種毫無根據的擔心。」後來中科院因為該文受到多方批評而取消刊登計劃。

最高層尚未表態

有些跡象顯示,中國有可能鬆綁一胎化政策。

前中國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和溫家寶,去年11月在中共十八大報告時,均未提及「維持低生育率」,這也是十年來首次最高領導人在演說中直接略過一項重大議題。

上個月,北京合併了家庭計劃委員會以及衛生部,並將人口決策職責歸到發展改革委員會,這是中國首次將國家人口統計資料納入經濟決策的核心。

「兩胎化」似成趨勢

習近平強調,在他任內中國必須控制人口增長;而來自人口最多的幾個省份如河南和山東等地方官員,也都相信一胎化仍是必要的。但有許多學者和前家庭委員會的官員認為,習近平沒有任何選擇餘地,他必須偏向「兩胎化」的政策。

中國國內目前有四個行政區實驗性實施「兩胎化」政策,且沒有發生生育率突然上升的情況。由此顯示,寬鬆的家庭生育政策不一定導致人口失控性地增加,反而是強制性一胎化政策不一定能控制人口增長。

根據這項證據,中國著名人口經濟學專家田雪原表示,關於「兩胎化政策」的可能性已經在北京進行討論。這名學者曾和宋健共事超過30年,也曾參與一胎化政策的起草案,如今也加入了改革的行列。

田雪原說,「人口政策不能一直維持不變,只要有需要以及有可能性,一胎化的人口政策就要作適度的調整改變。」

【取自台灣醒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