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珊瑚 要先維護自然生態

 

復育珊瑚,天然的方式最好!台灣珊瑚礁學會會長鄭明修認為,復育珊瑚應從維護自然生態環境開始;政府也必須有配套措施,加強水土保持及水質汙染的控管,並設立海洋保護區,比起移植珊瑚的人為保育方式更為有效。

中央研究院日前提出最新發現的珊瑚品種研究報告,並建議保育政策應採保守態度,避免造成外來種入侵,反而加速珊瑚消失的速度。

台灣珊瑚礁學會會長鄭明修接受訪問時指出,過去台灣也有許多移植珊瑚礁的經驗,最後都無疾而終。他認為珊瑚礁的復育首重減少汙染源,因此應由政府規劃海洋保護區,以恢復珊瑚的自然生長環境,這才是復育珊瑚最好的政策。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針對珊瑚礁的破壞程度,以珊瑚礁的覆蓋率、白化程度及指標魚類數量做為區分,顯示台灣除了綠島及澎湖南岸屬中度破壞外,其它區域都呈現重度破壞。台灣的珊瑚保育問題亟需立即行動!

中央研究院陳昭倫指出,台灣大量汙染和觀光發展,都是造成珊瑚礁白化的重要因素;鄭明修則說,極端氣候讓颱風夾帶的大量土石流,就是珊瑚礁的頭號殺手。

鄭明修建議,台灣應該仿效國外劃設海洋保護區,讓珊瑚等生物自然生長,減少人為介入。全世界有超過3,000個海洋保護區,台灣僅有極為珍貴的2個,比例不到世界千分之一。目前將會先由居住人口較少的地方進行溝通,建立「水產銀行」,自然形成生態,讓珊瑚能夠自然生長。

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復育珊瑚必定會帶來經濟影響和衝擊。鄭明修表示,政府應該要有配套的措施,保障沿岸漁民的生活權益;另外,持續保育山坡地,並加強地下水道汙水這些都能夠避免對珊瑚造成重大傷害。

珊瑚復育也並非對經濟發展沒有任何好處,今年1月份小琉球鄉公所就公告,過去因為禁止漁民使用流刺網,並設立保護區,終於發展出完整的生態旅遊,為小琉球帶來50幾萬人次的旅遊人口,呈現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取自台灣醒報】 2013/4/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