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第二冊L3台灣產業補充資料~探索新聞/提供技術、通路 農民才會放心轉作

 

為降低農民對稻穀保價收購制度依賴,農委會輔導轉作、減少稻米面積推出的「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但成效不彰。  聯合報資料照片

為降低農民對稻穀保價收購制度依賴,農委會輔導轉作、減少稻米面積推出的「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但成效不彰。 聯合報資料照片

近五年公糧收購年年超收,農委會為輔導轉作推出「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但成效不彰。學者指出,綠色給付沒有限制身分,過去不繳公糧的人也來申請,當然無法產生替代效果,應提供完整技術資源並解決通路問題,才能讓農民放心轉作。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表示,綠色給付計畫實施至今,公糧收購數量未減少,但政府還要另外提供綠色給付經費,等於增加額外支出,有必要檢討。他研判,綠色給付沒限制身分資格,過去約有四成以上稻農本來就不繳公糧,政策推出後卻可申請綠色給付,當然無法產生替代效果。

楊明憲說,過去主要透過休耕轉作改善保價收購,但不斷提高獎勵補助並非長久之計,也無法扭轉政策根本結構,應優先解決轉作必須跨越的技術門檻或提供設施。另農民最在意賣給誰,稻米就算沒人買「了不起賣給政府」,但轉種玉米或其他雜糧將先面臨通路問題,目前有些農會輔導契作,對農民收入有保障,但整個政策仍不成熟,需要持續推動。

近年屢有廢除保價收購聲浪。楊明憲說,公糧有穩定糧價、確保糧食安全的作用,不宜輕易廢除,但近來市場價格比公糧價格好,可紓緩公糧爆倉壓力,並促使稻農願意提升生產品質。


農漁經濟學者李武忠質疑,政府短視近利,每次都只想要解決眼前問題,稻米爆量就先「花錢收進來」,過一陣子又平價賣出去,都在做重複浪費的事情,只是表面功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老是靠補貼、保價收購來安撫農民。


李武忠說,輔導稻農轉作是當務之急,但成效始終不好,首先應了解是作物、天氣還是技術問題,要對症下藥;另近年出口稻米數量雖增多,但也有限,為了跟日本等品種米競爭,應對稻米品質區分更多等級,並規畫契作專區、對準外銷市場,要有一整套政策提升國內稻米品質及增加銷量,環環相扣,才可真正解決公糧愈收愈多的問題。

9 則留言:

  1. 國106 29 沈玫妤
    近年來因人們的口味變化,加上加入WTO進口的稻米價格較低,導致農民們重出的稻米沒人買,政府就要去收購,應該要輔導農民轉職,而不是一而再的收購。

    回覆刪除
  2. 108 02 湯恩琳
    因口味、產量之問題, 政府推動綠色環境給付計畫, 但成效不佳, 學者指出應無限制身份, 因此無法替代效果,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政府應提供完整技術和通路, 才能真正解決農糧的問題!

    回覆刪除
  3. J105 26 林子涵
    因為現在的農產品選擇越來越多玩,導致有些農產品無法賣出,農民沒收入,而且台灣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情況變得更差了,所以政府便開始推動這項政策,我覺得非常好,這樣能讓那些農民好過一點。

    回覆刪除
  4. 現在農產品的競爭越來越大,導致許多農民沒有收入,政府雖有提供政策,可我認為沒有解決到根本問題,長久下來也不是辦法。
    J10611 林芸嫻

    回覆刪除
  5. 105 19 楊欣栩
    自從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農民就越來越難生存
    也越來越少人願意從事一級產業
    農民的收入也越來越少

    回覆刪除
  6. 105-23
    近年因為飲食習慣的變化,以及加入WTO 台灣稻米不如外國米便宜,導致台灣米農生存不易,加上收入不如第二、三級產業,從事的人也越來越少

    回覆刪除
  7. 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台灣農民就不易身存。而我認爲政府應該要給他們建議。像:休閒農業等...,而不是每次以貼金改變事情!

    回覆刪除
  8. 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台灣農民就不易身存。而我認爲政府應該要給他們建議。像:休閒農業等...,而不是每次以貼金改變事情!

    回覆刪除
  9. 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台灣農民就不易身存。而我認爲政府應該要給他們建議。像:休閒農業等...,而不是每次以貼金改變事情!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