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學測社會》首次考地圖設計,「合科題」和SDGs為命題主流,考知識整合、圖表判斷

 素養題蔚為命題趨勢,社會科考題不僅題目變長,且常有圖表,甚至還需要閱讀資料或文獻,才能順利答題。也就是說,想要考得好,除了學科先備知識之外,還必須具備閱讀理解、圖表轉譯,以及整合知識的能力。

112學測社會科考題來看,歷、地、公三科合科題仍是顯學,考驗學生整合跨科知識的能力。其中,第60至62題組,第62題要求學生以1918年底美國三個都市的流感死亡人數,繪製「流感死亡人數」的統計地圖,相當創新。

大考中心闈內老師指出,過去,地理科教學很著重地圖、圖表、照片影像的判讀,今年是第一次讓考生依照條件,自行設計統計地圖的圖例,學生不僅要熟悉地圖的基本概念,還要能夠適當的使用地圖,考驗高層次的應用能力。

綜合多位社會科老師的觀察,112學測社會科大致包括以下五大特色:

1 呼應108課綱精神

108歷史課綱中「人群移動」是一個重要的主題,也反映在這兩年大考的歷史試題中;第9題考「人群移動」,探討宋元時期波斯人的移居與文化交流。第27-29題,從全民換發數位身分證,思考「國家權力行使與個人權利保護」。第40-41題,探討美國油井與天然氣井附近居民,以經濟弱勢的族裔為主,呼應課綱多元文化精神。

2 命題創新,融入SDGs議題

全國教師會分析,社會科試題命題創新,且融入SDGs新興議題,例如:第36-37(氣候行動)、42(災害應變、永續城鎮與社區)、50-51(陸域生態)、52-54(性別平權)、63-65(終止饑餓)。

另外,除了文字敘述之外,特別導入圖像(第17題)、電子資料庫原始資料(第28-29題)等不同形式的文本,也十分創新。

3 結合時事

台北市高中地理科教師團隊指出,時事入題包括:第21題考大洋洲的所羅門群島與大國間關係的變化;36-37題考2021年七月西北歐的洪患;38-39題透過考台積電的競爭優勢以及區位條件分析。

全教會也提到,第4題提到租金補貼對於人民租屋決策的影響,雖然此題為公司補助租金,但與111年底政府擴大租金補貼政策對人民租屋決策有些許關連。

4 合科題是顯學

自107學測起社會科就已出現合科題,112年合科題組合更加多元,突顯社會領域內跨科整合的趨勢,考題靈活。

如:第42-45題選擇題組,以南投鄉仁愛鄉的賽德克族為例,探討在風災肆虐的部落搬遷歷史背景(歷史),在新聚落如何透過地圖判讀、疊圖分析選出避難中心(地理),如何與政府合作找回自己的文化認同(公民)。

闈內老師指出,合科試題要求學生具備整合社會學科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如61題以西班牙流感為情境,從社會領域觀點出發,考生要能選出合適的材料外,還要能說明材料適合的理由,考驗整合、分析能力,具鑑別度。

5 圖表題多,考圖表判讀

地理科的圖表題多,包括:20題、32-33、36-37、42-45、50-51、55-56、57-59、60-62、63-65題。其中有12題要依照圖表內容進行判讀才能作合,約占地理總題數54%,除了柱狀圖、折線圖等統計圖,還有空照圖、等高線圖、線量圖、分級符號圖等多元的地圖呈現,培養學生能以各式地圖資料解釋地表現象、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中,56、62兩題為畫圖題。第56題整合歷史背景知識,畫出明代時期東洋與西洋分界;62題依照美國三個城市因西班牙流感的死亡人數畫出分級符號圖,必須有先備知識才能作答。

歷史科略古詳今,史料判讀多

今年歷史科整體「略古詳今」,史料判讀多、閱讀量大,重視文意理解並強調閱讀素養,也重視文化區域族群交流的議題。測驗領域分布平均,台灣史、東亞史和世界史均為6題,分佈平均,往年常出的經濟、伊斯蘭也入考題。

歷史科單科選擇題共計16題,和地理、公民合科的試題則有5題,其中合科題中以非選擇題(混合題)呈現有3題。闈內老師指出,除了考歷史時序、事件因果等基本能力外,也須判讀史料、具備分析歸納能力。

全教會團隊指出,此次命題著重「人群的交流與移動」與「社會階層的形成與互動」兩大議題,政治史的比重下降,以社會史、經濟史作為命題切入點,著重知識點與生活經驗相結合,例如第31-32題提及戶籍探究的應用。

地理科取材多元議題

地理科取材重視台灣地議題,32-33題,透過林強〈向前走〉的歌詞、外籍移工引入、加工出口區等不同時代的文本,進行人口移動地圖的判讀。其他台灣議題包括:有第34-35題金門的地方特色,第50-51題高雄壽山彌猴移動趨勢與環境負載力關係。

除關注在地議題,也重視國際或各區域重要議題,如:第19題因移民形成的合成文化、第20題中南美洲首要型都市問題、第40-41題美國處境不利的族裔分布公園、第63-65題全球飢餓與糧食問題等。

麗山高中教師廖偉國分析,第32至33題,林強的〈向前走〉並未特別強調大量人口移往台北市的年代,要以歌詞去判斷屬於圖五或圖六的年代是有難度的,且33題不論是圖或題幹都沒有資料說明是反吸或擴散,學生不容易以此做判斷。

公民科貼近生活和時事脈動

台北市高中公民科教師團隊指出,命題取材十分生活化,合科命題類型也多。命題主題包括:原住民族的集體權利與民主治理(44部落民主治理、45文化權)、政府權力運作與法制政策(24萊豬政策、27換發數位身份證、52生育政策、57匡正正義、66食安問題)、性別平等議題(2遺產繼承)、網際網路與媒體影響公共意見(46同温層現象、60媒體再現),十分貼近生活、因應時事脈動,也透過題目鼓勵學生關心政府政策與社會現象。

內湖高中教師施立菁分析,今年公民科中間偏難,部分題目資訊和圖表判讀難度較高,且選擇題選項誘答性亦高,學生要具備圖表判斷、資訊整合、理解力才能從中做出最佳判斷。

另外,全教會指出,第22題提到以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與日本進行貿易的背景,測驗學生對於經濟學供需理論、國內生產毛額的觀念,十分創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