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發報器追蹤 最遠遷移距離4.5公里
〔自由時報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鮭魚返鄉!雪霸國家公園武陵管理站去年起「拆壩還魚」後,歷經半年多調查,證實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具有長距離返鄉本性,血液中似乎充滿溯溪尋找故鄉的基因,促使牠們尋找族群記憶中早已失落的誕生地,直到被水壩擋住為止,最遠的遷移距離是四.五公里,打破已知一公里多的紀錄。
櫻花鉤吻鮭是「陸封型」鮭魚,溯溪返鄉本性又因棲地被破壞與攔砂壩阻隔,侷限於中市和平區大甲溪上游七家灣等少數河道,武陵管理站主任廖林彥等人,發現七家灣的櫻花鉤吻鮭遷移範圍僅一公里,他們認為櫻花鉤吻鮭仍具溯溪返鄉的本性與渴望,卻被污染與攔砂壩擋住返鄉之路。
一號壩開挖鮭魚往返廊道
七家灣觀魚台上游有編號三的攔砂壩,下游有編號一的攔砂壩(二號壩已損毀),兩個攔砂壩距離四.五公里,雪霸國家公園去年五月間把一號壩挖開一個可供鮭魚往返的廊道,廖林彥與在美國攻讀博士的陳嘉修趁此機會進行調查。
他們分成三次,把一號壩上游的四十尾櫻花鉤吻鮭植入發報器,再抓到一號壩下游野放,共有卅一尾在很短時間內溯溪企圖返鄉,比率接近七十八%,且方向正確、沒有亂竄迷路,部分鮭魚還試圖往更上游溯溪,直到被三號壩阻隔。
鮭魚溯溪直到被三號壩阻隔
最「奮勇向前」的是,暱稱為「飛越」的櫻花鉤吻鮭,野放後失蹤數天,一週後,竟出現在一.五公里外的七家灣觀魚台,之後再度失蹤,二週後已達觀魚台上游約三公里的三號壩下方,溯溪達四.五公里,打破已知的櫻花鉤吻鮭遷移紀錄。
櫻花鉤吻鮭溯溪的動機?廖林彥說,原因很多,包括溫室效應水溫升高,櫻花鉤吻鮭想遷移到上游更冷水域,另外就是返鄉基因促使牠們溯溪,尋找在集體記憶中早已失落的誕生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