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賴筱桐/新北報導〕五千年前「活化石」古木再度重見天日!
新北市三重區光復路某工地去年底整地時,挖出一棵樹圍五.七米、高十二米、重達十二噸的樹木,經學者專家研判,該巨木為五千多年前因地層變動,埋沒於「台北鹹水湖」中的「台北古森林」遺跡,目前展示在先嗇宮外,可望成為史學與科學教育的活教材。
專家研判為台北古森林遺跡
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研究所教授劉聰桂指出,距今約一萬八千年前,是全球大冰期,海平面比現今下降一百三十公尺,一萬年前起,全球平均溫度升高,海水自關渡峽口進入台北盆地,幾近淹沒,形成廣闊的「台北鹹水湖」。
劉聰桂進一步解釋,當全球海平面漸趨穩定,注入台北盆地的河川攜帶大量泥沙與礫石淤積,台北湖周邊逐漸退縮、陸化,成為河道、沼澤與森林交錯密佈的「台北古森林」,近五、六千年來,森林代代繁衍,只有少數被泥沙就地掩埋,成為零星散佈的「化石森林」(或稱埋沒林),沉睡地表下八至十公尺深。
樹幹、盤根完整 樹種待判定
「我從來沒見過這種場景!」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教授尹章義驚嘆地說,過去只有高樓或捷運等地下工程開挖時,極少數樹木「恰巧」有機會重見天日,不過,因巨木價值不菲,經常被不肖人士輾轉販售,或是樹木殘缺不全,被當作廢棄物處理,糟蹋其珍貴的歷史文化意義。
尹章義說,經觀察附近地層變動情況,推估巨木深埋地底至少超過五千年,保留完整樹幹與盤根,型態優美,唯有表層稍微炭化,目前仍不清楚樹種,需經由碳十四與年輪檢測才能確知年代。該巨木見證台北盆地從鹹水湖演變為森林、桑田,再到現今高樓林立的歷史發展,彌足珍貴。
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說,過去捷運新莊線施工時,也曾於湯城園區挖到類似樹根,卻沒有這次完整,也慶幸工地人員小心翼翼開挖,讓古木得以保全,供後代子孫觀賞,並佐證歷史。他說:「這一定是神農大帝保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