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36街坊 見證華人興衰








遊客探訪越南河內時,大都會到著名的36街坊走走,這裡是河內的經濟中心,街坊中有許多中國式的古老建築和街道,猶如河內華人史寫照。

河內36條古街原本有1萬3000名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但是自1979年越中邊境戰爭後,目前只剩下3000人左右,分居在河內各地,很難尋找。

在76歲華僑李明的帶領下,於熱鬧的河內36街坊,中央社記者來到國父孫中山先生曾在河內居住過的「粵東會館」。

很可惜這座會館現在已成為幼稚園,以前的會議室都改成為教室,文物不復以往。所幸仍保留一塊由越南國父胡志明親手題書的石碑,記錄孫中山先生曾在此居住的歷史。

這塊石碑放在大門右側,上面寫著「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於一九零四年曾居於此」27個字。由於石碑上的字是胡志明的墨寶,所以雖然會館已成為河內市的一所幼稚園,但是門前右側的這塊石碑,被越南政府列為國家一級重要保護文物。

李明遺憾地表示,粵東會館改為幼稚園很可惜,而且也沒有獲得妥善保管,例如園長在多年前將孫中山先生當年在會館辦公室拆了,更令人痛心。

今天的河內36街坊雖然不是唐人街,但是華人文化依然有跡可循,許多街道上都有百年老房子完整的保留下來,但是很難再聽到華人的聲音。

李明表示,在1954年至1979年間,河內大約有1萬3000名主要來自廣東和福建的華人,由於戰爭緣故,目前僅有3000至4000名華人居住在越南北部,所以現在很難在越南北部找到華僑,主因為分居在各地,而且多已和越南京族通婚。

他說,與其它東南亞國家比較起來,越南排華情況不嚴重,少數民族包括華人在內都受到政策的保護。

沿著老街,看到一處中文廣告看板,向老闆詢問,令人驚訝的是,這名46歲越南籍老闆竟然會說廣東話,聽說記者來自台灣,他感到相當興奮,說明自已為何會說廣東話的原因。同時也證實,在他孩童時代附近有很多華人居住。

李明曾擔任河內華僑聯合會秘書長,他說,河內華人不多,住的也不集中,目前出生的華人大多不會說中文和母語,加上沒有華人社團、組織,彼此也很少往來,年輕一代已與當地居民融為一體。

李明說,父親來自廣東中山,到北越謀生。目前自己和越籍妻子住在會館舊址一個房間內生活,靠著出租店面維生。

河內市古街是河內旅遊勝地,這裡重現越南人的生活及展示各種精巧手工藝品。但是古街的房屋破舊、人口密度高,河內市政府提出到2020年的改造計畫,預計把古街目前的人口密度每公頃823人降為500人。

不論結果如何,在記者完成採訪工作後,36街坊上車輛行人依然繁忙,希望這塊陳舊區域可以早日重修,並讓華人文化在河內佔有一席之地。【取自中央社】

 2012/4/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